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5_综合教程5课文翻译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18: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综合教程5课文翻译”。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5

学习 2009-03-23 13:11:16 阅读652 评论

1字号:大中小

TEXT A 奉告学子:教育是关键 比尔·盖茨

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学生给我发电子邮件,要我就接受教育给他们提建议。他们想知道该学些什么,或者可不可以从大学辍学,因为我就没有读完大学。

也有不少家长给我写信,为子女寻求指导。他们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成功之路?”

我的基本忠告很简单,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全力获得最佳教育,充分利用高中和大学,学会如何学习。

不错,为创建微软,我未完成大学学业,不过辍学之前我已经在哈佛呆了三年,而且我真心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校园。以前我也说过,谁也不应该辍学,除非他坚信自己正面临着一个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但就算在那个时候也还是应该深思熟虑。

在俄亥俄州教六年级的老师凯西·克里德兰写道,“我的好几个学生声称你根本没有读完高中。因为你成功了,我的学生就觉得他们也可以不必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高中毕业了的!

计算机行业中确实有很多人没有读完大学,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有谁高中没读完就成功创业的。确切地说,我认识的人当中根本没有高中辍学的,更没有高中辍学后事业成功的。

我的公司创立早期,有一个相当出色的兼职程序员,声称要从高中辍学来做全职。我们叫他不要这么做。

我们公司里确实有好些人没有读完大学,但我们不希望人们辍学。谁要想在我们公司谋职,有毕业证书肯定会优先考虑。

不一定只有在大学才能获取信息,在图书馆也可以学习。但人家递给你一本书并不能自动地让你学到东西。你需要向别人学习,提问题,将设想付诸实施,设法验证自己的能力。这一切,往往不是读一两本书就可以做得到的。

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广泛的,虽然对某些领域情有独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读高中时,我有一段时间醉心于软件编写,但大部分时间里,我的学习兴趣相当广泛。我父母鼓励我这么做,对此我感激不尽。

大学期间,我修了很多不同的课程,但我从头至尾只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我读书涉猎很广。

有位家长写信说,她15岁的儿子“钻进计算机无底洞里了”。他的网站设计课得了“A”,但别的科目分数都在下降,她写道。

这个孩子犯了一个错误。高中和大学给你提供了最佳机会,你可以广泛学习——数学,历史,各种学科——有机会跟着别的孩子一起做项目,亲身感受到群体的动力。你对计算机、舞蹈、语言或其他任何的科目有深入的兴趣也无可厚非,但太偏执而舍弃学习广度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如果高中阶段兴趣过于集中,你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进了大学以后你很可能没法改变。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分数不够高,你就很难考入大学,而无法向那些积极性很高,很有才能的学生一起学习,他们可以真正帮助你了解这个世界。

大学期间可以适当考虑专业的问题。深入掌握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引导你走向成功,除非这个专业没有发展前途,或者你并不很擅长这个方面。读研究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一个途径,虽然从纯经济角度来看,大学毕业后再接受教育不一定算是明智的投资。TEXT B 克里斯托弗·里夫 —— 真正的超人

他“比飞驰的子弹还快,比火车头更有力,轻轻一跃就能跳上高大的建筑物。”他就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超极英雄。1977年,克里斯托弗·里夫出演超人系列电影,全国观众欢呼喝彩。克里斯托弗活跃、英俊、强壮,一如影片中的超人,而且似乎战无不胜。他滑雪,驾船,驾驶飞机,潜水,骑马,打网球,无一不是技艺高超,挥洒自如。谁也无法想象克里斯托弗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1995年5月27日,一切都改变了。当时克里斯托弗和妻子达纳·莫罗西尼带着年幼的儿子威尔住在弗吉尼亚州。他参加了一项为期三天的马术比赛。他的坐骑“东方快车” 看上去状态颇佳。42岁的克里斯托弗也显得同样神采奕奕,气定神闲。

对克里斯托弗而言,比赛进行得很顺利,虽没有名列前茅,但也没有落到最后。但在一场两英里的障碍赛中,第三次跨越障碍时,马和骑手之间不知怎么失去了默契。“东方快车”突然停了下来,可是克里斯托弗还在继续前行,他身子飞过马的头顶,头部着地摔了下来:一动不动,甚至没有呼吸。

克里斯托弗颅腔底部的脊柱折断了,颈部以下瘫痪。他不能说话,甚至不能自己呼吸。当时医生们认为他的生存几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绝望攫住了克里斯托弗·里夫的心。他想,也许放弃生存的努力是最佳的方案。死亡似乎是最不费劲、痛苦最少的一件事。他想放弃生存对家人而言也是最佳方案。但这时他看见妻子达纳站在他身边,对他说:“你依然是你。我爱你。”

从那一刻开始,克里斯托弗一心只想着活下去。他鼓起勇气,开始为生命而战斗。几天以后,克里斯托弗接受了手术,术后他的上半身恢复了一些知觉。不过,医生们仍然不乐观。他可能永远不能再走路了。他也许永远就只能靠着呼吸器来呼吸了。

克里斯托弗要证明医生们错了。首先,他想靠自己呼吸。事故过后五个月,他要求拿掉呼吸器。他只勉强地呼吸了十次就得重新连上呼吸管。克里斯托弗毫不气馁,第二天又多呼吸了几次。到第四天的时候,他不用帮助可以呼吸七分钟了。三个月以后,他可以一次持续90分钟。1995年底,他已经可以回家了。

在那以后不久,克里斯托弗觉得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可以重新面对世界了。他有话要说。他想告诉人们,不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不能放弃。他开始频频在公众场合出现。在多伦多作过激扬的演说,在波士顿大学毕业典礼上进行过讲演。不论克里斯托弗出现在哪里,人们都起立喝彩,很多人甚至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克里斯托弗也重新开始工作。很显然,他不可能再去扮演以前的角色了,于是转而执导。他的处女作影片《暮色如斯》证明创作灵感并没有离他而去。

虽然克里斯托弗很坚强,但也还是有不顺心的时候。事故后的一年里,他面临着血栓问题,后来又得了肺炎。有一天做理疗时,他摔在地上,折断了一条胳膊。

每天他都要与自身现实做斗争。“早晨,我需要20分钟去哭泣,”他对一个记者说。在梦中和儿子奔跑玩耍,梦醒之后他需要20分钟来“清醒和调整···”

但擦干眼泪后,克里斯托弗总会悄声说:“好了,前进!”这些话证明,尽管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仍拥有他的勇气,他的精神,他的内在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他依旧是——也将永远是——超人!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6

学习 2009-04-20 15:06:23 阅读66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TEXT A 永不放弃

人们劝他引退,说他天分不够,但是花样滑冰选手保罗·怀利拒绝放弃。

1992年冬奥会闭幕后,保罗·怀利抵达华盛顿。走下飞机时,欢迎的人群开始鼓掌。他差点停下了脚步。谁在后面呀?他心里嘀咕。虽说有银牌在囊中,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掌声是献给他的。从那一刻起,保罗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从此永远地改变了。

这位27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法国的阿尔贝维尔获得了银牌,从此走向全新的生活。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他表现平平,只得了第10名,可如今他再也不是在大型赛事中举止失措的无名小卒了;1991年的世界锦标赛上,保罗比赛完后,裁判建议他退出冰坛,“给年轻选手让位”,如今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建议了。

跟踪报道1991年冬奥会选拔赛的记者们曾问他“你来这儿干什么?”,如今再也不会有这种别有用心的提问了。他再也不是美国冠军托德·埃尔德雷奇的手下败将,再也不会被三度问鼎世界冠军宝座的加拿大运动员库尔特·布朗宁甩在身后。

现在保罗·怀利成了奥运英雄。虽然有些人对他没有信心,建议他放弃,可他仍然勇往直前。虽然这个刚出校门的哈佛毕业生经常幻想,离开严酷的冰上训练生活会是怎样,但依然苦苦坚持着;这个年轻人发现:不管途中有多少障碍,要经历多少次失败,目标终能实现,而且他证明了这一点。

保罗说:“闭幕式上我接受采访,有个记者对我说,„你来时不为人知,归时却名扬四海‟。我觉得这话很有意思,因为我当时在法国,根本不知道美国电视是怎么报道这次法国之旅的。走下飞机,我才意识到人们把我当成了英雄。他们对我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们获胜了。他们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坚持不懈并且得了银牌,虽然没什么人看好我。”

有时,保罗也几乎不看好自己了。“92年冬奥会两个月前,《今日美国》对运动员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道,你经常考虑退役吗?选项有:„每年‟、„每月‟、„每周‟。”

“我写的是„每天‟,因为要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决不放弃,我要全力拼搏。”

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事情完全改观了。保罗说:“我的经历使人们热泪盈眶,因为结果出人意料。这同时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看着自己的冰上生涯从此被改写,变得精彩纷呈。其实也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手中拿着奖牌,保罗突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财源不断的签约、花样滑冰巡回赛、独家采访、追星族要求签名。总之,凡是一个声名雀起的英雄能得到的一切他都得到了,但保罗认为这一头衔值得称道的东西远不在此。

保罗说:“无私的奉献能造就真正的英雄;用自己的经历和行为激励别人上进,变得更高尚,也算是一种英雄。我认为我没有无私地奉献,但上帝用我的生活经历去激励了别的人。”

保罗还说,英雄是需要日日维护的。要达到完美的地步,滑冰选手需苦练每个细小的动作,日复一日不能懈怠,英雄也一样,应该日日奉献,而不只是在危机关头或者在众人瞩目之时才有所作为。

收藏多年之后,奥运奖牌会退去它最初的光泽;若是不再关注别人的需要,英雄也会失去其知名度。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同观看盐湖城冬奥会时,保罗很清楚,每个胜利的背后,每次打破记录的背后,都有无数日日坚持不懈英雄的故事,那种永不放弃的英雄故事。TEXT B 找到平衡

我从小就胖乎乎的,长大后也一直超重。因为我比别的孩子重,常有人嘲笑我,因此我很害羞,很难为情。我曾经节食过好几次,但没有一次成功,最后体重反而增加。体重增加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我热爱烹饪,我特别喜欢做一些油腻、脂肪含量很高的甜点,吃就更不用说了。

18岁高中毕业时,我体重达到了215磅。我自信全无,不敢离家去外地的新学校,就决定不去上大学,在家呆着。我没有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重一直上升,我越来越不开心,可是我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衣服尺码越买越大。

我的生活出现转折点是在10年以后。那是我最胖的一段时间,体重高达330磅,我在朋友家参加新年除夕聚会。我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被看到的情景吓坏了:我超重,很不健康,要是再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我会越来越胖,越来越不开心的。

聚会后,我回顾以往的屡次减肥,发现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节食需要我放弃我所钟爱的食物。这样我就老想着食物和狂欢,最后干脆完全放弃节食。要是我顺其自然,食物照样吃,但份量少一点,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既解饿又解馋。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办法,既能满足我对烹饪的热爱,又能保持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开始,我尽量远离厨房,压抑自己不去想吃的。结果呢,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吃的。总该有办法把烹饪和健康的饮食结合起来吧。看了几本低脂肪食谱之后,我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不断尝试,把自己最爱吃的饭菜加以修改,使其脂肪含量降低但美味依然。

体重开始下降。我开始进行体育活动(心肺功能锻炼和减肥训练,每周五次)以后,效果更是惊人。我不觉得苦,我觉得我该给我的身体应有的关心和注意。

接下来的两年之内,我减了165磅。期间有起有落,有时也会停滞不前,可我下定决心坚持到底。还有一个挑战,就是不要因为吃了什么不健康的食物就去过分自责,以为自己放弃了健康的习惯。相反,我发誓重新开始,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

体重下降了,体形好了,我又能坦然面对自己和我的身体了。我的梦想是帮助别人意识到制作和食用低脂肪食品既简便,又好处良多。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介绍低脂肪食谱的书,主持了很多关于健康饮食的讨论会。我既然已经知道,我下定决心就能达到目的,我的梦想已不再遥不可及。我终于找回了自我。

锻炼时间安排

跑步、爬楼梯、踏板健身操或者跆拳道:每周5次,每次60分钟

减肥训练: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保持成果小建议

1、运动第一。锻炼后,饮食习惯往往更加健康。

2、减肥并不用强迫自己不吃喜欢的食物。你可以照吃不误,少吃一点就行。

3、犯了小错可不用过分自责。尽快回到正常的运动和饮食方案上来,原谅自己。

最近你注重健康了吗?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7

学习 2009-04-30 17:06:05 阅读5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TEXT A 父亲的教诲

三位成功人士讲述父亲怎样塑造我们的人生。瑞贝卡·洛伯:充满爱心

自小我就知道,父亲和母亲深深相爱。只要单独出门,他们总会吻别,我们兄妹几个觉得挺肉麻的,可结婚时,我却满心希望所找到的这个人,能像父亲爱母亲那样爱着我。在我家,爱无处不在,我成长的过程很有安全感,真是妙不可言。

我上大学时,母亲在与乳腺癌作斗争。父亲自己忧心忡忡,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对母亲而言尤其如此。做了乳房切除术之后,母亲决定不接受乳房再造术,以免再受手术之苦,母亲告诉我,在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父亲甚至不曾叫她改变发型。相反,他总是对她说,她是多么的美丽动人。正因为这样,与癌症作斗争,对她而言,倒也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她深知,不管发生什么事,父亲和他的爱总是会和她在一起。

注:瑞贝卡·洛伯曾当选全美“大学最佳球员”,曾是美国女子职业篮球协会的纽约自由女神队球员。

理查德·布兰森:鼓励

我和几个姐妹在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父亲是个律师,为了生计而奔波,我却一直就认为他与众不同。他从不指责我们,只是表扬,把我们的长处发挥出来。他会说:“给花浇水,花就会茂盛;不浇水,花就会死。”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说了别人几句不好听的话,父亲便说,“说别人的坏话,反映的是你自身的品质。”他还解释说,看到旁人的长处,别人也会看我的长处。我在经营公司时,一直尽量遵循这个原则。

父亲还一向通情达理。15岁那年,我办了一本杂志,花了大量的时间,校长让我自己作决定:要么继续学业,要么辍学去办杂志。

我决定辍学。父亲很尽责,他也曾劝我改变主意,后来发现我心意已决,就说,“理查德,我23岁那会儿,我爸爸劝我从事法律工作。我一直引以为憾。我本来想学考古,但我没有去追求我的梦想。你知道自己要追求的目标。去圆你的梦吧。”我的小杂志继续办下去了,后来改名《学生》,成为全英发行的青年杂志。我和妻子有两个孩子,我在想,我要用父亲抚养我的方法来培养他们。

注:理查德·布兰森是维珍企业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拥有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维珍娱乐公司以及维珍可乐公司。约翰·路易斯:希望

小时候,我住在阿拉巴马州的特洛伊,我经常抱怨每天要起很早去农场干活。一天,父亲把我拉到一边说:“孩子,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日子好过呀。坚持一下,情况总会好起来的。”

父亲生性乐观,对未来满怀希望,这种态度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还教导我们说,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还应该关心别人。

在我看来,父亲总是在奉献,在分享。我们自己条件也不宽裕,没有很多可供奉献或分享,但父亲坚信,一切都会好的,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也会如此。当年阿拉巴马有许多事情令人可怕:种族隔离很厉害;我们用的喷泉式饮水器上面标着“黑人使用”字样;上街时我们只能走街道的一边。但他挺过了这一切,没有怨,没有怒,没有憎。

1977年,父亲过世了。要是他还健在,能亲眼看到我入选议会,他一定会引以为荣,满心欢喜的。我相信,此时此刻,他就在天堂注视着我。

注:约翰·路易斯是美国参众议院中代表乔治亚州第五选区的议员。TEXT B 爱的奇迹

“肯定又是克鲁索,” 辛迪·邓洛普听到家庭游泳池方向传来落水声,这样想。克鲁索是只西班牙猎犬,经常跳进游泳池玩耍。辛迪在院子拐角处的车库里,正和朋友打电话聊天。

突然,辛迪感觉有点不对劲。水响之后,是死一般的寂静。辛迪匆匆说了声再见就挂了电话。她急忙绕过拐角,印入眼帘的是让她惊恐的一幕:她17个月大的女儿凯拉脸朝下漂浮在15×30英尺的游泳池里。克鲁索在池边来回跑,用牙齿拽住凯拉的衣服,想把她救上来。

大多数做母亲的肯定会立即跳进池中把孩子救上来,辛迪·邓洛普却做不到。12年前的一起车祸使她自胸部以下瘫痪。由于行动不便,她被迫习惯了轮椅上的生活。体重90磅的辛迪由于治疗需要定期游泳,但入水和出水都需要帮助。

此刻,1986年10月7日,凯拉的生命就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打电话请人帮忙是来不及了,再说附近也没有人,因为邓洛普一家住在加利福尼呀亚州一个叫埃尔默拉日偏僻的小镇上。辛迪的丈夫罗昂几小时以前就出门上班去了。最近的救援队在25英里之遥,最近的邻居也有半里。

辛迪知道自己没法从池边抓住凯拉,别无选择,她坐着轮椅径直冲进寒冷刺骨的水中。轮椅沉了,辛迪朝凯拉游过去。凯拉还浮在水面,脸朝下,离她25英尺。辛迪游到女儿身边,设法把她翻过来。然后抓住她,拽到池边。凯拉双眼紧闭,嘴唇发青,没有呼吸。

辛迪惊恐万状,一条胳膊扶住池边,想把凯拉举出水面。她事后说,“她身子软软的,又很重,我举不起。”

辛迪知道自己得另想办法把凯拉救出来。她深吸了一口气,潜到池底。辛迪用手指紧紧攥住池边,胳膊放在凯拉身下,用头把孩子往上推。终于把孩子推出了水面,却没法把她弄到水泥地面上去。正在努力时,小女孩又掉回到水里。

辛迪绝望了,但仍没有放弃。最后,她把头挺得更直些,终于把凯拉顶出水面,并滚到岸上。接着辛迪肘部撑在池边抬起身子,伸出手来把凯拉往自己身边翻转。女儿还是没有呼吸。一阵恐慌攫住了辛迪的心,她捏住孩子的鼻子,开始进行人工呼吸。

一开始,没有任何反应。辛迪就不停地往凯拉嘴里吹气。最后,凯拉的身体突然抽动一下,并开始咳嗽,把水吐出来,然后开始哭。“听到那声尖叫,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辛迪说。

辛迪打了911急救电话,她和凯拉被即刻送往医院。辛迪因为在水泥地面爬行,双脚、肘部和双手都被严重擦伤,凯拉却安然无恙。不久以后,她就笑啊玩啊,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8

学习 2009-04-30 17:07:31 阅读8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TEXT A 你是最薄弱的环节,再见

还记得美好的往日时光吗?在那样的纯真年代,我们共享文档和可执行文件,根本没有半点顾虑。不错,每隔一个月左右你可能会碰到一个引导扇区病毒,不过这些很容易对付,就算杀毒软件没有把它查出来也不要紧。

那些长长的夏日,悠闲自得,可惜消逝得太快。宏病毒使IT管理者们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意识到有的病毒能迅速扩散到整个机构。一家公司里的数百台计算机感染了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的病毒,也是十分平常的事。公司各部门中身体最好的当属IT员工,因为他们奔走于各台计算机之间,清理病毒。

防病毒得想个更好的办法才行。各家公司现在都意识到病毒并不是“现代神话”,而确实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运作。他们投资杀毒软件,安装在计算机、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网关上,甚至还采取措施确保使用最新的检查程序,随时更新杀毒软件。

听起来好像各公司已经采取了充分的措施防范病毒。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杀毒软件确实能检测出用户会碰到的绝大多数病毒,而且往往在用户毫不察觉时就已经处理完毕。然而,软件必须定期更新,大公司则最好是每天更新一次。即使是这样,新的病毒也还是可能感染用户。通过网络和互联网,文件可以快速地传输,等到人们发现一种病毒并加以防范时,病毒可能已经扩散到了相当的范围。好在只有少数几种病毒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不过像梅利莎和爱虫病毒则是例外,人们还来不及制止,它们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后媒体轰动,员工会突然警觉起来,但一旦新闻头条不再报道这些事件,他们就会很快将其抛之脑后。

这正是危险所在。若病毒战线没有能察觉到的“大动作”,也没有全球性的危机,人们就会洋洋自得,对病毒保持警惕的重要性的意识就会在用户的脑子中渐渐淡化。他们会忘掉这件首要大事——毕竟杀毒软件会对付病毒,不是吗?何况,这不也正是IT部门的职责所在吗?

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用户们又一次打开了来历不明的附件,下载了非法软件,将公司的数据资料和信誉置于危险之中。这一切都是因为用户们认为他们的操作环境很安全。员工们认为杀毒软件、防火墙以及IT部门足以保障他们的计算机正常运作,而且没有危险。其实保障根本没有的。杀毒软件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在保护公司不受恶意攻击的战斗中,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与否实际上系于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往往就是人的因素。

身为雇主,谁都不愿扮演令人扫兴或者令人生畏的角色。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员工若能感受到雇主的尊重和信任,肯定会很开心的。很多公司都默许员工接发一定数量的私人电子邮件,偶尔打一两个私人电话。

但是,如果员工为了追求个人乐趣而置公司安全于不顾,就着实堪忧了。从互联网上下载有趣的屏保或者游戏,看起来好像没有危险,不过它们很可能是危险病毒的藏身之所。

从网上下载的软件经常是无使用授权的,而且不提供支持,可能与公司使用的其他软件发生冲突。未经许可的盗版软件是计算机病毒的理想的携带者,制造病毒者以及黑客们经常利用这类软件作为病毒扩散的理想开端。

对员工进行有关病毒危害的教育至关重要,但这种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员工的潜意识里应该随时留意潜在的危险,而且应该总是采取防范措施。应该提醒人们如果放松警惕会有什么后果。归根结底,营造无病毒环境,教育才是关键,而且应该坚持不懈。这可能不是日程表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但是行之有效。

道理很简单。你也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软件来保护公司的防护系统,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但如果你的用户不注意计算机的使用安全,他们将始终是最薄弱的环节。TEXT B 很抱歉打扰你

你可能想,这么多年了,还用电子邮件传播病毒,我不至于这么笨吧。那你可就错了。

那封电子邮件来自我几十年前认识的一个女人,那时我们只有十几岁,痴痴地相恋着。我敢发誓,自那以后我们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过三次左右。这最新的信件的主题是“主页”。正文很简单:“嗨!你一定得看看这个页面。真的很酷哦。”签名处是个傻乎乎的表情,一个挤眉弄眼的笑脸;-0)。“呵呵,你这家伙,够狡猾的!”我心想,思绪回到70年那个狂热的夏天···然后点击了附件。没动静了。哦喔。

1979年,我在墨西哥把帐篷搭在了一群行军蚁的地盘上。自那以后,这是我做的第二件傻事了。我的屏幕开始微微发亮,就像尤卡坦的落日。我释放了一个计算机病毒。

我感觉自己像是电影《人间大浩劫》里的博士一般,跟时间赛跑。我打开电子邮件程序,点击“文件”,选择“脱机工作”。我想这样一来就可以切断与因特网的联系,不至于传播病毒,再想办法清除。然后我查看了发件箱。天呐!65封邮件排着队,等着发送给我的朋友们,每一封的发件人都是我,每一封的主题都是“主页”,每一封都有一个附件,像子弹一般充满敌意。

我删除了邮件,清空了回收站,然后上网去找相关资料。我骂自己,怎么不在家用计算机上装一个杀毒软件,然后我得知“主页”病毒是一种最常见的病毒,专业术语叫“蠕虫”,只影响Microsoft Outlook的个人计算机用户,不会破坏我的计算机,但它会很快自动发送到我地址簿里的所有联系人,确切地说是我回复过的每一个联系人。这蠕虫还会把你的浏览器的主页设置成四个色情网站的一个。最后一种情况没有发生在我的计算机上。我是不是逃过一劫了呢?

我战战兢兢地打开了Outlook,联机工作。50个邮件一下子涌到我的收件箱里。大多数是来自Time Inc.等公司服务器,通知我邮件因为含有病毒而被直接退回。最后一个邮件是我的朋友马歇尔的:“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想问是哪个主页?”天呐!天呐!我已经传播了这个该死的蠕虫。我写了一封道歉邮件,发给地址簿里的每一个联系人,警告他们“别点击附件!”

最糟糕的是,我的邮件收件人很多都是新手,这些订户给我发邮件,要我就与该栏目相关的内容提供帮助。这些人大多数都很友好,只有一个人要求我把她的名字从我的地址簿里删除。有个菲律宾(可怕的爱虫病毒的发源地)的家伙写道,“我从你这儿收到蠕虫,真是够讽刺的。”

从这个讽刺中吸取点教训吧:千万别打开附件,就算是朋友的邮件也不可以,除非你事先得到通知。一定要时时使用病毒防护措施。最后,要是你收到我的电子邮件,主题是“主页”,赶紧溜之大吉。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 2009-12-16 21:14 UNIT 1 PASSAGE A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unit1~unit5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格兰的牛津,在伦敦西北约80公里处。牛津大学有16 300多名学生(1999 — 20......

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 第三版第二册(大学)(1A、1B)课文翻译

大学体验英语 综合教程第三版第二册(大学)(1A、1B)课文翻译1A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格兰的牛津,在......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

My dream is to become a painter,to study hard is the key to succe,I like to see good art documentary, accept the edification of the art, to improve the profeional......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

Unit1 蛙的故事最近发生了几桩怪事儿。我在北威斯康星州的树林中有一座小木屋。是我亲手搭建的,前面还有一间花房。住在里面相当惬意。实际上我是在户外做音频制作和环境方......

下载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UNIT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