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平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目的”。
关于湖南平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调查目标: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进程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7月29日
调查对象:中共平江县委 平江县人民政府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采访
湖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湖南省农办党组及时召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会议进行认真学习,逐条地研究落实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将《提案》和省领导的批示印发到省直有关部门,多次与省直有关部门协商,督促有关部门抓好提案的落实。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整体推进平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平江实际情况,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并且为此付诸实践。平江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04万人口,其中城镇居民18.9万人,农村人口多,这促使整体发展的缓慢。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平江县的整体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平江县政府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指标。生产发展有支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有水旱无忧的农田水利设施;有适应生产的硬化道路和机耕路;有稳定的村级经济收入。生活宽裕,吃有安全食品,喝有安全饮水,穿有完好服装,行有适用车辆,炊有清洁能源,住有舒适实用房子,户户有电视、空调,冰箱、电话,家家有存款、人人病能医、子能育、老有养,有村部、医疗室、养老院、图书馆等。
平江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不断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服务管理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分类指导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分步实施原则、分步实施原则。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等重视,正确处理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一手抓示范,一手抓脱贫;立足实际,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分类措施,不搞一刀切。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坚持划原则统筹规划。在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现状及群众生活水平,由各乡镇具体申报,对778个行政村进行统一排队,报县新农村办备案,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优先、各具特色的要求,分期制定实施规划。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坚持分步实施原则。2008年至2017年,将全县778个行政村基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即每2年建设一批,分5批完成,第1批建设106个村,第2-4批各建设200个村,其余村为第5批进行。
平江县委、人民政府坚持分步实施原则。坚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凡是群众迫切要求的先建、早建;凡是群众不认可的项目,不强行推进;凡是群众一时不接受的项目,先试点示范,让群众逐步理解接受。凡属进入新农村建设范畴的村,享受的国家扶持项目必须由村民讨论,经逐级申报批准后再实施。
县政府计划用10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平江县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群众过上以“稳定的收入、良好的教育、丰富的文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讯、方便的购物、及时的就医、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舒适的住宅”为主要标志的宽裕型小康生活。现在新农村建设在平江县广大农村中茁壮发展,到处都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平江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
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平江县党委和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由于中国整个中西部的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前在沿海出现的劳动力紧缺用工荒现象,现在也开始在内陆中西部开始出现。湖南也不例外,平江也出现此类现象。这值得我们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调整政策和对策。平江县委、人民政府调整政策,将原来为了发展劳务经济而鼓励本地民工外出打工,调整为鼓励民工留在家乡自家家门口打工。这对发展平江经济非常有利,一是解决了本土企业的用工紧缺情况,使企业可以放手发展而无后顾之忧;二是照顾了家里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三是带动了家乡的各类消费,更加为平江经济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
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的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因为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而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平江县委、人民政府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
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已经深刻理解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13亿人口中,就有9亿的农民。现在,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农民们辛苦的劳动成果。中国要想真正的繁荣富强,就必须要解决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农民富,中国才算真正的富!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实践报告时间:20111-07-20~2011-08-10摘要:在现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潮中,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迫切需要有规划的建设,既可以为国家节约......
湖南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首先从衡阳的日常生活开始,从小在衡阳长大,亲眼目睹新衡阳的成长,别的城市发达了,没你什么事,在这里土生土长,有付出,也有收获。饮食是我熟悉的,方言是我熟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摘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加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大家好,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希望大家根据对新农村建设在家乡落实的情况如实作答。请认真几遍,然后在您认为最合适的选择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户调查问卷农村居民朋友:您好!我是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为了解广大农民的真切愿望和深层需求,全方位地弄清楚农村的现状,我院社科部组织了这次“建设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