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谈:设计师与绘图员(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绘图员和机械设计师”。
第二十一篇
这段日子不少朋友提出《绘图员和设计师有什么不一样?》甚至更可爱的《绘图员和设计师那个工资比较高?》,说实在的我宁可相信提出这问题的是文、法、商背景的人,看来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说明,才不致误导了部份朋友的认知。
一般人都懂的道理称为《常识》,少数人才了解的知识才叫《专长》。二十年前的DOS时代,懂得中文输入和一些文书处理(如PE2、Wordstar等)的人就大言不惭的自称《我会电脑!》,到了十年前进入Windows时代,懂得MS Office就敢在履歷表的专长栏里堂皇的填上《电脑》,光会Word已经和西洋人会英文打字一样变成常识了。CAD也是一样,十年前它可说是一种专长,但现在基本的AutoCAD操作已经变成常识了,既然是常识那么懂得它是应该的才是,不懂得反而是《没常识》了,就好像你到处喧扬你会中文输入和Word一样。想一想!一个身怀《常识》的人人家肯高薪聘用你吗?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设计师和绘图员的分野吧。粗略划分设计师可分成三级(E1~E3),绘图员可分成两级(D1~D2)。以汽车中的煞车部份来说明:首先E1(Engineer 1)经过力学分析、机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绘制了组合图,E1的特性是从无到有,他必须具备机械设计的专业知识才行。然后他将此组合图往上交给E2,E2进一部整合油压泵和油压迴路....等系统完成《煞车总成》。同样的,其它的引擎、传动、结构体、电机、悬吊系统、车身、装潢.........等都都完成该部份的总成,一起交给E1作最后的整合,以完成一部汽车的设计。前面所谈的是设计师的部份,煞车E1的组合图也要往下交到D1(Drawer 1)手上,D1的工作就是将组合图画拆解零件图,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考虑加工的问题,所以他必须需具备现场制造的知识和背景,因他的工作影响到零件的成本。他有时会作实物的测绘,故必需有公差配合的判断能力才能胜任。D1和D2的功能是将实物绘制成工作图。这时你应该想到的了,D1有时会要求D2作图面的修饰,或将手匯草图交由D2重新绘制一次,D2专干这档事所以他就会把重点放在图面是否美观和绘图速度上。说到此,具备工程背景的朋友是不是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
气氛好像太严肃了,说故事吧!古时一位老妇人在家门口哭得很伤心,路人问她 『大娘为何痛哭?』她答道:
『我变卖所有家产託人上下打点好不容易将我女儿送入王府,原期望她作个娘,那知她却作个婢回来。』
如你是学工程的,听此故事不知有何感受?
第二十二篇
经常在网站看到憷目惊心的《听说现在已经很少人用AutoCAD了!》、《许多学校已经以UG来取代AutoCAD课程了》。听起来怪让人不舒服的,难道我们这些常年以AutoCAD作业的人要被时代遗弃吗?我跟AutoCAD毫无任何瓜葛,犯不著为他辩护或说项,只希望站在客观的力场和态度去详细剖析此现像,至于如何抉择那就由你自己了。
80年代是CAD市场的战国时期,台湾CAD软体市场就有AutoCAD、MicroCADAM、CADkey、Envil........等各领风骚,不得已这边学学那边学学,觉得好像无法深入,最后瞎猫碰到死老鼠选择了AutoCAD,经过这几年优胜劣败的物竞天择,深感欣幸的AutoCAD存活下来了,台湾一家大型机电公司由于相信业务员的说辞:MicroCADAM对CAD导入CAM有其优越之处,所以选择MicroCADAM,问题来了:因MicroCADAM价格较贵,一般中小型工厂都选用AutoCAD,所以他和下游协力厂商工作图的沟通就发生问题了,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较差,硬要人家改变绘图软体似乎有些强人所难,该公司也曾高价向日本软体设
计公司购买MicroCAD-AutoCAD图档转换程式,但是发现终究无法百分百的转换成功,冒然使用发生纠纷时责任的归属一定会引起争议,最后忍痛放弃MicroCADAM改用AutoCAD,以免变成CAD的孤儿,检讨下来,估计总共损失好几百元台币。
判断一种软体是不是还有生命力,可由它是不是仍然积极的更新版本看出?更新版本表示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具有创新的的能力。有人批评AutoCAD每年更版是《捞钱》,这是不太厚道的说法,更版一次你知道要花多少经费吗?如不是想维持竞争力没有公司会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此研发AutoCAD辅助软体的公司,全世界不下几千家,光是AutoCAD相容软体就有SmartCAD、IntelliCAD、ProgeCAD......等,他们愿意依附AutoCAD生存,不难想见应该作过详尽的评估。AutoCAD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是全方位的软体,举凡机械、土木、建筑、电机、化工,甚至服装设计........都适用,一家公司一定有各类的图面,难道负责人会考虑购买使用数种软体,然后经常把图档转来转去?
中国有55种主要方言,但为了相互沟通故指定《北京话》作为共通语言,各族平常使用其文字语言,但遇到要与他族交谈或文件传送时则一定要使用北京话,否则会发生什么状况不难想像。不管如何,DWG目前已竖然成为CAD共通的档案格式,不只CAD软体就是美工软体如Corel Draw和Photoshop都强调其与DWG的相容性。
原打算讨论2D和3D软体的问题,因本週写得太多了留到下週再叙吧
第二十三篇
由网站的帖子看出不少青年仍徘徊在选择2D和3D的十字路口,首先必需声明的是CAD这个名辞,AutoCAD只是CAD其中之一,不少人用它来称AutoCAD并不恰当。一会儿这个说学2D好一会儿那个说3D才是上策,莫衷一是搞得方寸大乱日子一天一天过,这也学不好那也还一知半解。这是相当严肃的问题,因若选择错误的话会使你陷入泥淖,平白浪费你宝贵的青春。所以我今天以客观的立场去剖析2D和3D CAD的特色和优缺点,每人依其个人的环境和条件择一而行,从此不再犹豫勇往直前开创你光明的前程。
AutoCAD无疑是CAD软体的先锋,由于它的基本架构适合是以直进式绘制2D图,其特色是使用UCS座标系统和优秀的抓点模式,缺点是它不是参数化的架构,丧失尺寸躯动的能力,导致EXTRUDE只能限制在法线方向,所以无法完成LOFT、SWIFT......等功能。虽然AutoDESK也曾努力以在保留原先架构的原则下增加部份参数功能而发表了DMT,最来还是觉得无法尽情发挥3D的功能,只好忍痛另起炉灶开发全3D功能的INVENTOR。
有人说3D包括2D,此话如不充分解释容易给人产生误导,不错!3D的草图就是2D,但不要忘了2D也可以由2D产生3D啊!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它怎么去适应接下来的加工方式。传统的加工方式是根据2D的三面图,它重视的尺寸的标註,或许有人会直觉地反驳道:3D也可以轻易地转成iDW(2D),问题就在此:你最终要的是2D干嘛还要绕个圈子先画3D图再转成2D呢?何况绘制3D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工夫。各位千万不要就此就认定2D一定优于3D。当代加工技术的趋势是自动化,也就是NC和CAM的自动化机械加工,它的特色是精密度高效率佳,其对工作图的要求和2D不同,它的图面不需要标註,而是将图面的线条转成刀具运行的路迳(Rout),所以较重视交线是否准确和会不会造成刀具干涉。总结以上的论点:如果你的公司目前仍使用传统的加工设备或2轴 NC(沽计佔95%以上),那么你还是放心把2D的AutoCAD学好。
如果你的公司目前主要是以2.5轴 NC 或CAM加工,建议你学3D(如Pro-e、SolidWork、Inventor或UG....等)。
另,适合各种模具加工者为 Pro-e,其它者则较适合用作机械设计。
第二十四篇
前阵子有一位朋友问到『如何在Vista作业系统下安装AutoCAD R14?』,让我感到十分讶异与不解:现在还在使用R14表示你用AutoCAD已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了,相信对它也应该相当熟稔了,那为什么要升级到Vista?是原先的作业系统功能不敷你的需要,还是赶时髦,反正都是Download的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作祟吧?说实在的,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支持你以Vista来运行R14。你有没有考虑到Vista是64位元的作业系统,要它去完整的支援32位元的软体和程式是有点强人所难的,也许你会反驳道『那它为什么可安装AutoCAD 2007?』,那是2007是一个32 位元过渡到64位元的版本,Autodesk设计2007时就考虑彼此相容问题的原故。Vista是Microsoft的产品,他不可能要求他去考虑别家软体公司产品的相容问题。更麻烦的事在后头,硬体如没有跟著更新,你会发现Mouse、Keyboard、VGA card、甚至是防毒程式都无法正常作动了,换这换那算算和买一台新机所费相差无几。
目前世界上胚布品质最佳的公认是英国和日本制的。而纺织机械则以瑞士、日本和英国独领风骚。也许你会直觉的认为这些国家既然是纺织机械的出口国,那么他们必定使用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啰,答案正好相反。以日本为例,中国使用的才是最新的机种,而他们自己使用的却是老设备,原因是高价位的纺织品定位在消费金字塔的顶端,它的市场本来就较狭小,基于经营理念投资的意愿自然较低,现有的设备都还堪用捨不得报费,所以他们就往局部自动化的方向改善现有的机械,改良后的设备外观虽然较怪异但功能却很先进,这也就是使用新型机械的国家生产低价纺织品(因新设备效率佳适合大量生产),反而是使用旧型机械的国家却生产高价纺织品的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奇特现像。
多次提到一位朋友现在仍使用R10(搭配数位板)作机械设计,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升级到较新的版本?他回答道:『他还感不到有什么不敷使用的地方,且日常的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去学习和适应新版本。』由于R10还是DOS版本现在用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无形中它穫得不怕资料外流的好处,至于需要转档时他习惯上都委由我来代劳。近来发现此地的朋友都好使用新版本且越新越好。考虑到方便别人开启图档的方便,以前我习惯使用2000英文版,近来发现2004以后版本的图档皆经过压缩,为了免于常常要转档,所以今年四月才改用2004英文版,但仍将所有操作介面自订成与2000一模一样,这样我就省去磨合的阶段。
附赠网友回复:
Joseflin先生的热情、奉献精神,让人感动!
本人用AutoCAD有十多年了,从 R10 到 2006, 我的工作几乎成天泡在 AutoCAD里。这里我也来谈谈AutoCAD的事。
就基本功能来说,AutoCAD的各版本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是其非常宝贵的地方,尤其AutoCAD一直保留键盘输入口 Command Line:在Windows化泛滥的当今,这是非常独特的。在DOS时代,键盘的作用很大,但是到了Windows时代,鼠标的作用很大,键盘的优势几乎被程序设计者们忘却,AutoCAD 好象 是唯一让人们可以发挥键盘优势的软件稀品。事实上键盘和鼠标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弱点,鼠标取点快,但是需要眼力配合,过渡使用眼力,人易疲劳,在输入命令方面,如果设置得当,键盘输入会比鼠标快很多,可能会有朋友很满足于鼠标输入,觉得很快,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键盘输入的快。当然,通过简单输入命令,即使是简化命令,要提高键盘输入速度,也是很有限的,况且也会让人心烦(重
复做简单的活太枯燥^_^),如果键盘能够按照操作者需要设置,再结合 AutoLISP程序,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即使你的键盘操作很笨(本人属于这类^_^),也可以有惊人的操作AutoCAD速度,让你可以自在地考虑更多的如何设计,而不是如何实现画图。
在DOS时代,通过 DOS 的ansi.sys设置,利用 DOS shell命令 prompt,设计批处理入口文件(*.bat),再启动CAD.也可以在CAD里 利用AutoLISP的(prompt)函数设置键盘。比较简单,转换到 TEXT界面,只要运行一行AutoLISP 的程序(prompt “$[0;17;”'zoom w“;13p”)就可以用 Alt-W 组合键 实现 AutoCAD里的 Zoom w 输入,不需要按Enter 或 空格键,这里不仅仅可以输入主命令,子选择项也一次性的一起输入。从键盘结构上讲,Alt-组合键是最方便操作的。通过设计:
(prompt “$[0;16;”end,int,nod“;13p”);设置 Alt-Q 组合键,实现 end,int,nodEnter输入
(defun C:end,int,nod()(command “LINE”)
这样,在主命令处按Alt-Q时,可以启动 AutoCAD 命令LINE开始画直线,在需要输入点捕捉时 按Alt-Q 可以实现 end, int, 和nod 的输入。按下同一个组合键Alt-Q,在不同时候总共实现 4个不同用途。
AutoCAD操作中点捕捉是最频繁的。把左Alt-键附近键与 Alt组合,设置不同点捕捉方式。
对于Windows版本的AutoCAD,键盘的设置需要动用 VC编程,利用 AutoCAD通过的 Hook接口函数 acedRegisterFilterWinMsg()等实现。Alt-型组合键在标准 Windows程序设计中总是用于 菜单快速启动用途。因此在AutoCAD里的菜单设计中仅仅提供 CTRL、SHIFT 组合键键盘设置,却没有提供 Alt-组合键 键盘设置。
第二十五篇
'73年我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公司的工务部设计室担任机械设计的工作,那时公司正在更新Ryon玻璃纸生产线,先大概说明一下制程:纸浆经黄化成浆状的黄液,再从Nozzle喷出成纸状,然后经过酸洗、硷洗、水洗等阶段最后送进乾燥室风乾就完成了,整个制程是一贯作业,我负责的是酸洗、硷洗和水洗等Tank之传动齿轮箱设计。研发部研究各个清洗tank的酸硷值和进料的线速度,和每个阶段纸材的延伸率,工务部再根据这些资料设计机械设备。一天主任工程师交给我一些资料,要我根据这些资料设计24个齿轮箱,由于玻璃纸须要延伸的关系所以每个齿轮箱的转速比不尽相同但相差很少,主任的意思是为了节省成本且顾及将来维护方便起见,希望每个齿轮箱的外箱部份完全一样。有机械常识的人一定知道:主动和从动齿轮之齿轮比一改变势必会改变中心距,这样一来齿轮外箱也一定会根著变动了,所以我决定採用Helical Gear,藉著改变Helical angle来固定中心距,达到不改变齿轮外箱的目的。接著开始应力和材力分析计算和材料与规格品(如轴承、油封、润滑油....的选择)等工作。好不容易一週后如期将所有资料呈给主任工程师,三天后主任找我去,告诉我:『不错!只要将Roller直径改成?45就可以开始画工作图了』。回来之后越想越不服气,轴径为何要一下子从?38改成?45,不是说要降低成本吗?24X4 总共96支长度2米的Roller也不少钱啊!难道是我计算错了?一次一次反复的check绝对没错!于是心想《好傢伙,表现的机会来了!》于是理直气壮的去找主任工程师据理力争。他听完我一翻论述后笑笑说:『老林啊,你打算怎样加工此Roller呢?』,我答道:『用?45的磨光钢棒材,因2米的长度如果用?40的棒材恐怕真直度加工不易。』,『是啊,但是你把?45车成?38不是要花钱吗,且车细它只会降低强度吧,何况表面还要送出去包覆一层橡胶,他们包覆加工前也要车沟以加强覆著力,留厚一些也有利他们作业。』我一听,好像洩了气的皮球,刚才的理直气壮顿时烟消云散,心想到底我还太嫩了,要学的还多著呢。
不少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认为练习图的精度越高越好,在求解过程中这样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千万别忘了你的目的是绘制工作图,而工作图一定要考虑现场作业是否能做得到,明明没有如此高精度的量测仪器,却要他们加工这样的物件,如果他油条一点告诉你:『小兄弟!你图画得很漂亮,请教我:?23.145678这部份怎么作?』那时你脸往那儿摆?
⊙该文章转自【CAD设计师网站-[url]http://[/url]】转载请保留版权 原文链接:http:///AutoCAD/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49
第六十篇最近大陆发生暴雪,电视画面中车站返家的人潮让人看了心酸,台湾最近也是频创低温(10~15C)整天都不想出门,祝福所有思乡的游子都能安全返家团聚,也祝服福大家鼠年百事可乐......
第六篇各位青年朋友相信都希望有一翻作为,大陆正值经济起飞阶段有的是机会,能有多少发展就看你的眼光和努力了。技术固然重要,心理建设亦不可偏废,我的幼年时光台湾还只是一个靠......
第十六篇当你俯身看地上的蚂蚁,会不会发现牠们竟日怱怱忙忙的循著前一只蚂蚁的足迹心无旁鹜的往前冲,如果她能瞥一下眼角应该能发现左侧不远处有一会块甜美的蛋糕屑,可惜牠轻易......
第四十六篇我家是幢屋龄三十年三房两厅、双卫浴、一厨的三层小房子,去年作全面装修该修的都修了该换的也都换了,总共花了原先购屋1.5倍的费用,原因是现在建材和人工都贵了,可是......
1.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31.5-)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博士生于1931年,是现代营销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现任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