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十八大的灵魂贯穿了整个报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报告中的“农村”字眼更为关注。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在我的认知中,“新农村”不仅指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或者生活环境改善,而是还包括思想理论新、经济建设新、文化生活新等多个方面。
为了了解重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的趋势,利用寒假的短暂时间,对重庆的部分区域进行了实地社会实践考察。
一、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又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区县高度重视,39个区县(自治县)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
二是结合重庆实际,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倡导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了以“千百工程”为龙头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将中央五句话要求细化为“三建、四改、五提高”的建设任务。
三是开展宣传培训,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市里组织了5个宣讲团分赴20个区县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宣讲,举办各类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32期培训2600余人次。邀请国部委领导和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各新闻媒体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各区县也通过采取组织宣传队、编印资料、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田间院坝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农民。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汪洋书记在渝北调研时关于把发展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首位的指示精神,各地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三百工程”,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同时,从农民要求最急迫、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事情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等实际问题。
五是整合资源力量,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市级38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13所大专院校与16个库区区县实施了“校地合作计划”、与4家金融机构联合实施了“金融支持计划”、15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了“村企共建计划”。2006年市级财政对“三农”投入比上年增长了29.4%,市和各区县安排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1亿元,社会各界捐助资金2.35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
六是开展试点示范,探索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在全市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千百工
程”,通过千村重点推进和百村示范,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组织编制完成了1000个实施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协调20个市级部门1.74亿元资金启动了示范村项目建设,带动区县、乡镇、农村居民及社会资金投入6.12亿元。
二、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农村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全市建设农业产业化优质产品基地1055万亩,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59家,柑橘、生猪、中药材、草食牲畜等10大产业发展向深层次推进,旅游农业发展快速。全市百强镇经济总量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19.84%,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新增转移41.5万人。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全市整治销号病险水库135座,解决了100.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90公里,修建农村便道2000公里。实施的农村“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11.6万户农户缺电问题。建设“一池三改”示范户6.44万户。建成10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成新亮点。全市提前一年实现“两基”人口全覆盖,全部消除“普九”历史欠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达到17个,33.79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20个区县45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个区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启动了800个农村“五保家园”建设。解决了11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村级党组织“强基工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00名优秀人才到“千百工程”实施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2000多名,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0700多名。4000多个村达到“一村一大”的目标,6800多个村达到“一村一技”的目标。
五是农村面貌逐步改变。新农村建设激发了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面貌的逐步改变,特别是一些进展快、效果好的示范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的改善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实施村“脏、乱、差”现象有了较大改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正在逐步形成。
三、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出现成片推进趋势
重庆市于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并按照“以村为主”的推进模式,确定了100个示范村、1000个推进村。但不少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成片推进上。
开县长沙镇福城村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该镇不仅仅将重点放在福城村,而是在去年成立了福城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区,将福城村及周边另外3个村同时纳入园区中,实施成片打造。统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
荣昌县也是如此,从去年开始,该县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县城至双河公路、县城至路孔公路沿线的成片打造上,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每个示范园都涉及到了10个左右的村庄。
荣昌县农办主任刘定朝认为,采取成片推进的方式,更利于形成大的产业规划,引进城市资本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形成产业优势。同时,这样的大项目,也更利于争取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去年,市农综办就专门拿出了6832万元,支持四个新农村片区的建设。
四、重庆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虽然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空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倾向,也有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现象;二是基础设施差、产业支撑弱、农民收入低是制约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三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此次对重庆进行的新农村实地考察,确实让我们大学生感觉到新农村建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好处。同时也感觉到,对于中国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了,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大学生需要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05期《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治理对策》 邓宗兵王钊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12期《重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解决途径》
刘苏杨兴礼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一周多的时间以来,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听取了孙立诚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途径”的讲座;参观考察了成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公文近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率领区委区政府考察团赴**市考察学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
冀州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魏家屯镇位于冀州市东北角十五公里处,这是本次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对象,魏家屯镇镇政府驻魏家屯村。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2.08万人。辖29个行政村。包......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一周多的时间以来,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听取了孙立诚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途径”的讲座;参观考察了成都......
湖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姓名: 姚城镇学号: 院专业班级:电话: 4632047指导教师: 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安徽省舒城县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