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_如何改善课堂纪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05: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改善课堂纪律”。

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

目前,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些学生不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上课时会经常发生有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相互指责的情况。跟过去比较,上课的纪律越来越难控制。如果是小班化的话还好,因为毕竟人少。但目前学生这么多,上课常常被打乱,教学计划完不成,搞得痛苦不堪。怎样才能改善学生的课堂纪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在这里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

一般来说,纪律就是一种规则和规范。纪律具体体现在规则之中,执行规则就是遵守纪律。在学校课堂上,纪律是学生对权利的追求和权利在课堂中的体现。学生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在平静、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破坏行为。为此,需要一些限制手段,以支持他们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由此看来,课堂纪律并不都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学生内在的需求。重视课堂纪律,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

二、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1、课堂纪律与教师的情绪

教师每天要和许多个性迥异的学生接触,在授课和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与活动进程要求不符的偶发事件,甚至是讽刺挑衅。面对种种

难堪的情境,如果老师的情感不成熟,不稳定,缺乏情绪的控制能力,那么就会不知所措,自我失控,急躁,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用惩罚的手段来对付学生,铸成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可见教师的情绪与课堂纪律是紧密联系的,很多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影响,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时便会无心讲课,出现课讲不下去或者内容讲解错误等现象,越是这样情绪就越不好,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

相反的课堂纪律良好的话,教师的注意力就不会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活动会按照事先预定好的方向发展,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纪律与教学进程

有些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常常会停下课来进行处理,而有的问题又复杂,一时处理不好,等处理完了再继续上课的话,就会浪费很多时间,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到,影响了课程的进度。

3、课堂纪律与学生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并不代表着压抑难受、强制安静、填鸭式灌输,而是培养学生从内心自觉。强烈的求知欲望,会有效促使学生守纪律,聚精会神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主动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师生配合默契。在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影响下,即使个别学生想扰乱课堂纪律,也会面红耳赤。

4、课堂纪律与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课堂纪律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学知识的消化

吸收受到影响,时间一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减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而如果一直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学习的兴趣也会很浓厚。

由此可见,课堂纪律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教师、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课堂纪律的管理,让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作为教师,管理好课堂也是一项基本的、更是十分重要的要求。

三、怎样改善课堂纪律

1、利用教师改善

首先,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要抓好行为规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管是一个学期,一个月,一周,一天,甚至每节课,一开始就注重课堂行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在这一点有深刻的切身体会。

改善课程纪律,最主要是从教学入手。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

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标。所以,要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比如,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将课程引向深入,在各种活动之间有效地转换,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的思维紧张地运转,在紧张中获得快乐。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2、利用规则改善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任何活动都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也不例外。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对规则的行为化。学习活动诞生于学习规则。要求、指导学生守纪律,就会逐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

3、利用集体改善

儿童进入小学后,就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种活动。良好的纪律“活”在体

验中,“活”在集体生活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之中。我认为座位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难发现,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有利于教师对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还需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4、利用学生自我促成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会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相反,如果教师过于威严,学生心情受到压抑,课堂纪律再好,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增强内心对愉快、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把学生真正当作有主体性的人,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关注并保护他们的权利。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恐惧、沮丧和无力感。

教育,靠的是知识和人格魅力;纪律,靠的不是三令五申,而是靠知识与人格魅力下的高度自觉。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工作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教师应该改善师生关系和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等行为,让课堂真正有效。

小学生课堂纪律不足及改善方法(材料)

小学生课堂纪律不足及改善方法目前,学生的个性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学生不听或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

小学生课堂纪律

一、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听到第一遍铃声后快速进教室。2、进教室后伏桌静息(脸统一朝着讲台前)。二、上课问候方式:教师先说:“上课!”然后班长喊:“起立!”待学生整齐站立后,教师......

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

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1、按规定时间上课,学生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进出教室时不得影响他人学习和教师讲课。有事要请假。2、对老师、同学间交谈要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不讲粗话,不......

小学生课堂纪律检讨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小学生课堂纪律检讨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

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1、按规定时间上课,学生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进出教室时不得影响他人学习和教师讲课,有事要请假。2、与老师、同学间交谈要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不讲粗话......

下载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纪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