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之探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森林生态公益林过程”。
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之探讨
【摘 要】培育种植生态公益林不仅能改善城市的面貌,也是对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某市林业的整体情况及生态公益林的种植,说明了根据不同的林分应该实施不同的技术措施,同时说明了林分更新培育应注意的问题和林木改造技术措施,以明确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改造技术
生态公益林可以在单位面积林地内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且能保证森林生态效益的稳定。人们在现代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中,越来越重视生态公益林的栽培。要想生态公益林创造的效益更多,就要对低效益的公益林进行改造。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期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天然林的培育改造
对天然林分的培育改造,主要是利用树木天然播种的能力,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要措施。天然林分的树种组成主要是以针、阔为主,大多数分布于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地,只能以全封或轮封的方式加以改造并采取“管、防”结合的方法。“管”主要是保护森林资源,配备管护人员,防止森林资源受到人为破坏,如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防”主要防自然灾害,如森林病虫害、雨、雪、风灾等。封山育林期间禁止一切人为活动。人工林的培育改造
2.1 幼、中、近龄林的培育
(1)在幼、中、近龄林中以小班为单位。对郁闭度在0.3的林分施以封山育林为主。因该林分分布有较多的天然播种树种,对林中块状分布的空隙地采取补植方式补植与其混交的树种(即针叶树种补植阔叶树种、阔叶树种补植针叶树种),改变树种结构,形成林分小块状混交。
(2)郁闭度在0.4~0.7的林分。施以人工培育技术,灌砍草,砍藤蔓,保留有培育前途的针阔树种。第一次培育以保留针阔乔木树种为主,保存株数一般在2250~4500株/hm2。第二次培育除第一次保留树木外可保留一定比例的灌木树种,并对分布过密的针叶树种作适当间伐,以培育多层次、多树种林分。培育间隔期一般3~5年。
(3)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8的林分。应采取以抚育间伐为主。间伐方式应以生态疏伐为宜,伐去过密木、枯死木、生长不良木、病虫木,解决林木之间生长上的矛盾,调整林分立木密度让每个林层和林龄的林木都能健康生长,促使林内不同大小立木都能接受阳光,诱导林分形成复层林、异龄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龄级与密度合理的林分结构。
2.2 成熟林过熟林的培育改造
(1)间伐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对那些不宜采取块状、带状间伐的林分采用生态疏伐,伐去生长过密木、林冠下层生长不良和径级小的濒死木、枯死木和居于林分林冠上层的林木。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木蓄积量的15%~20%。
(2)间伐更新。①块状间伐更新:在成过熟林中因小班面积较小,在2hm2以下,林龄在过熟龄以上,林分老化、生理衰退、年生长量极低的林分采取整体伐除更新。②带状间伐更新:以小班为单位,小班面积较大,在2hm2(不含2hm2)以上,林龄在过熟龄以上,林分老化,生理衰退生长停止且生态保护较重要的林分施以带状间伐更新方式,即沿等高线或垂直等高线设置间伐抚育带或更新带,规格为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带间距视小班地形而定,一般间距设定为抚育间伐带2~3m,保留带8~10m,带的长度依据小班自然地形而定。更新树种的选择及栽植技术要点
根据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生态公益林低效林更新改造造林宜选经济林类树种等。
(1)毛竹。选择土壤深厚,坡度较小,全面(或局部)整地,挖大穴。选择植株健壮,胸径在3~5cm,分枝较低、无病虫害,鞭芽饱满,2~3年生的壮龄竹作为母竹。要及时栽植,栽植的深度应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略深3~5cm,栽植穴略大于母竹竹蔸。栽种时,竹蔸周围铺上杂草,防止水分蒸发。栽后加强抚育管理,护笋养竹。
(2)油茶。选择1~2年生苗,海拔600m以下,向阳缓坡,土层深厚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为2m×3m,即1 650株/hm2。栽植时要根系舒展,深度适中,栽紧踏实,阴天或雨后栽植为佳。可用容器苗亦可用裸根苗,随起随栽。一般在3月底前栽植完毕。
(3)阔叶树。可选择枫香、栎类等。选择一年生苗,苗高6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的苗木。栽植时,根据苗木大小、根系多少挖栽植穴,栽植穴略大、略深于苗木根部大小。栽植密度根据栽植地与其他混交树种配置密度相适应。栽后做到及时抚育,采用砍草、扩穴垦复除草松土、根部培土等方式直至林分郁闭。改造技术措施
4.1 补植改造
主要适用于林相残次型和结构简单型的残次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补植有三种方式,即均匀补植、局部补植和带状补植。一般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采用的均匀补植方式;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采用局部补植的办法;带状补植主要适用于经营粗放型的天然次生林和结构简单的针叶纯林。
4.2 封育改造
主要适用于郁闭度小于0.5,适合定向培育,并进行封育的中幼龄针叶林分。采用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适当补植阔叶树种,培育成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4.3 综合改造
适用于林相老化型和自然灾害的低效林。带状或块状伐除非适地适树树种或受害木,引进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进行造林。一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20%以内,迹地清理后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和密度随树种、林种不同而异。结语
由上可见,对于天然林和人造林有着不同的培育改造方法,我们要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栽植技术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使原本低效益的生态公益林能够在改造之后提高自身创造的高效益,为城市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小东 李成哲.生态公益林培育杨树技术指标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8(5).[2]陈秀莲.新安镇生态公益林区划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6).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要素(1) 林地使用费(地租):由于经营生态公益林,其用地不能经营商品林或其他商业产品,按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而且第四十七条已......
生态公益林工作自查报告我镇生态公益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江西生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认真贯彻“严管林......
一、总则(一)核查目的核查全省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培育的计划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客观分析与评价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培育实绩与成效,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全面提......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经营管理,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