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平均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时间表教案学情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练习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进行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我们在课前进行的学情调查内容如下: 第1题学生都能计算出平均成绩是92分,但没有出现移多补少的方法。第2题多数人说有危险,少数人认为没有危险但说不清理由。通过学情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会求平均数,但对平均数的意义不理解,对极端数据缺乏认识。练习设计中可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移多补少的方法。我们的练习教学过程如下──
师:公园里有5个平均年龄是10岁的人,猜猜看他们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生:都是10岁。
师:会出现这5个人都超过10岁或都小于10岁的情况吗?为什么? 生:不会。10应该比最小的年龄大,比最大的年龄小。师:你能写出这5个人可能的年龄吗?
生:11岁、11岁、10岁、9岁、9岁。(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师:这5个人一定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吗? 生:可能有一个大人,其他的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师:为什么其中一个是大人,其他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
生:大人的年龄比10大得多,一定要把多的补给特别小的孩子才行。
教师出示一个阿姨带4个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30岁、5岁、5岁、5岁、5岁。提问:可能是这样的5个人吗?
学生算一算确认。
师:如果5人中有3人是10岁,其他两人可能是多少岁?
生:可能一个9岁,一个11岁;也可能一个8岁,一个12岁;也可能一个7岁,一个13岁„„
师:另外两个人不一定也是10岁,但是──
生:如果有一个超过10岁的话,就必定有一个人是小于10岁,他们的年龄加起来一定要是20岁。
这道题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仔细分析这道题,开始的问题突出强调平均数的意义,明确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接着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突出移多补少的方法;最后拓展到用平均数反过来求总数的计算。可以说,这一道题的练习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学情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加深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农村幼儿园大班的健康教育标签: 爱护 幼儿园 教育 卫生收藏一、教育目标:初步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爱护眼睛、耳朵、皮肤、牙齿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教育内容......
学情分析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优秀率偏低,尖子生还没有发挥水平;低分较多,两极分化的距离还没有缩少。通过整体的分析,反映了学生在复习中,基本上能领会课堂的要点要求,一些......
学情分析孩子进入四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年段;三、四年级为中年......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技巧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一、学生卷面分析: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选择题、脱式计算、应用题。3、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