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辛亥革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自行组织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我们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我们首先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清末农民起义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 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从一个展厅走进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慢慢深入那段峥嵘岁月,我的心情一点一点地沉重起来。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曾经了解过辛亥革命的历史,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史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了解到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切身地体会,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当时革命的风潮,无法知道革命先辈们为革命付出了多少。
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带来了深刻的教育。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在没有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在缺乏充分的准备和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的情况下,革命是断不能成功的。单靠少数热血青年的英雄行为只能唤醒部分劳苦大众的觉醒,从武昌起义的胜利到“南北和议”的结束,使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不但要夺取政权,更重要的是要巩固政权。要巩固政权,就必须有一个政党的正确决策和所领导的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中流砥柱。必须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联系和依靠广大民众,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辛亥虽然已过百年,但其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都是身在现代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在革命之路上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书写了这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那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继承。
辛亥革命博物馆一行,带我们走入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追随着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脚步,我们看到了辛亥革命以前旧中国军阀混战的一幕幕场景,重温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过程,并深切的感受到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第一次在中国这个封建国家举起了民主的大旗,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不禁使我们在今天依旧感念革命先贤们为中国独立和民主做出的贡献,也使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和审视辛亥革命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像当时的革命党人那样为了中国的翻身、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而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革命,但是作为时代的先进份子,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捍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了一个更好的新中国的前途而不懈奋斗。
《辛亥革命》之观后感继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唱响之后,我们学院组织观看了为纪念革命百年而作的影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爆发于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
辛亥革命之感想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就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而......
《辛亥革命》之我观管理系10汽车营销1班刘明辉101303132今天《形式与政策》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我感到十分有意义。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
有感辛亥革命之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2011年十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当......
曾记,1911。展望,2011。曾记,1911。辛亥鼎革,今已百年。是谁将这个时刻永恒的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辛亥和孙中山。当时,政局**,清朝处于衰败,民族处于危亡。迎合着时代的发展,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