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规范税收执法”。
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宜阳县地方税务局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宜阳县地税局于2003年以来,在洛阳市地税局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系统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下,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从抓征管档案资料入手,建立健全税收岗责体系,实现执法的程序手续合法,把依法治税同科技兴税紧密挂钩,并以科技兴税促进依法治税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严密组织,确保抓出成效。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实施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涉及全体人员和整个税收征管过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这项工作又是直接涉及每个干部职工的个人荣誉、利益甚至拿掉“饭碗”的工作。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既不能挫伤税务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为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将规范税收执法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要求县局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税收执法行为负总责。全体税务干部职工都是工作的参与者,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行工作上来,统一到具体部署上来。做到工作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确保抓出成效。
二、设立岗责体系,加强档案管理,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建立健全税收岗责体系,明确各岗位设臵和岗位职责,规范操作程序,量化工作质量标准,规定各项税收征管活动之间的衔接,能够有效的防止税收征管活动之间出现漏项,避免有些征管活动无人负责或者因职责交叉等情况的发生,实现以事定岗、以岗责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从而做到职责明晰,执法行为规范,严格依法办事,全面促进税收征管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设立岗则体系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我们在岗位职责的设立上主要突出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为了将税收征管流程内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对县局领导、征管人员、稽查人员和机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进行确认。我们首先由各分局股室根据各自内部分工,拟定执法人员所对应的执法岗位,上报县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县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与执法相关的事项重新整合,提出分类明确执法岗位,即分机关执法岗位,稽查局执法岗位,征管局和基层分局领导执法岗位,外勤执法岗位,内勤执法岗位。考虑到基层税所(分局)有的外勤人员同时兼有内勤事项,这部分人员则同时具有内勤岗位和外勤岗位。基层税所(分局)审批岗集中在所长(分局局长),局领导按审批权限明确执法岗位。根据上述原则,县局机关的执法岗位76个,稽查局执法岗位32个,征管局和基层分局执法岗位109个,其中:内勤人员执法岗位36个,外勤人员岗位50个,一岗多人的79个。在岗责体系的建立上,我们着眼长远,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税收征管过程。首先实现人机结合,对每个系统的各个模块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职责权限,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成。使整个征管业务系统的各个程序和岗位都通过计算机设计成软件模块,确保征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二,合理衔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一旦上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下一个环节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征管业务运行中,建立了一个科学严密的岗位衔接体系,既重视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的衔接,又重视内部各个岗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衔接;既要能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尽可能地优化人员配臵,节约人力资源。第三,以机管人。每个工作人员的每一项业务操作都被计算机自动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随时查询和核实,建立起了一套以机器管人的新机制,不仅方便了检查和考评,而且增强了对干部执法的约束力,促进了征管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在设立岗责体系的同时,我们从抓征管档案资料入手,以档案管理规范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在市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局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的通力协作,经过近四个月的辛勤努力,完成了税收征管业务档案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对税收业务档案资料的采集、认定、整订、移送、归档、查询与统计管理。一是税收业务档案软件与税收征管软件的衔接,通过点击“提取征管资料”按钮,90%以上的业务资料内容通过税收征管软件可直接转入税收业务档案软件,大大减少了资料输入的工作量,同时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二是实行档案资料分类办法减少了基层工作量,基层税所月底用一天时间将本月资料分类整理后报送县局相关科室,由科室对资料内容进行检查审核,然后与税收业务档案软件中移交表相对照后移送档案室。这样把档案资料管理纳入日常化,防止了资料的缺失,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三是县局科室通过对资料的审核,可及时了解、掌握基层税所的执法情况,有利于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四是对纳税人信息实行“一户式管理”,通过软件的查询功能,输入纳税人名称或识别号,可迅速查询到资料库中该户的所有原始资料及存放的准确位臵,大大减少了查询工作量,实现了税收业务档案资料的科学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税收业务档案软件的运行和规范,有效的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网络平台,加强业务培训,夯实规范执法的基础,让每个干部职工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2001年以来我局先后投资80万元,建立了县局、征管分局局域网,并对全县所有征管单位实行计算机管理;2003年我们通过光纤将所有征管单位计算机连网,对整个执法过程实行集中监控,2004年我们建立网络控制中心,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执法行为实行远程实时监控,使大量的管理信息能够打破时空阻隔、穿透行政层级,促进了执法和服务行为的规范统一。就这样,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并依托计算机对管理权限进行设定,限定了管理各环节的权限,杜绝了执法中的随意现象,有效排除了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杜绝人情税,关系税。保证了执法行为的客观公平,形成了更优化的税收征管、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了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效率,拓宽了技术服务依法治税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全体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法制意识而且还必须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了使人人都能适应工作要求,我局首先组织大家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还专门邀请县司法局专业法制人员给全体工作人员作了讲座,使大家始终绷紧规范执法,模范守法这根弦。第二,我们又专门聘请专业教师多次对全体人员分批次、分等级的培训,经过2年的努力,全体人员由门外汉变成了计算机操作能手,在系统组织的NIT考试中,全部合格。第三,加强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开展了以考试、竞赛为主的业务和《行政许可法》、《复议法》、《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分层次举办了科所长、一般干部轮训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卧具涌现出一大批征管能手和业务骨干;全体税干部执法行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组织的执法资格考试中,全局73名全部获得资格证书。
四、严格考核制度,检查每个干部职工“做得怎么样”;加大追究力度,让每个干部职工明白“做不好了怎么办”。在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的同时,我们重点抓好评议考核工作,注重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我局成立的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小组,定期对全局所有岗位内部人员的执法和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外部评议主要采取设立评议征求意见箱,聘任监督评议员和向纳税人发放《宜阳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评议卡》,发放评议卡份数为纳税户数的20%左右。评议卡分为执行政策、执法态度和改进建议意见三项内容,具体对执行政策和执法态度进行评分,两项平均得分为最后评议卡得分。评分标准分为四个档次,即好(8—10分),一般(6—7分),较差(4—5分)差(1—3分),评议总得分等于群众投诉扣分和监督员评议扣分之和与评议卡得分之差。内部考核首先由各单位根据工作流程记录对照《宜阳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自查,填写自查结论书,并于次月10日前将自查结论书报县局考评小组办公室。考评小组实施检查前,先向被考核部门下达《税收执法考核检查通知书》。考核工作采取抽查的方法,即根据工作流程记录中环节之间已经明确的责任,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内容,对岗位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逐项对照检查,对《税收执法考核自查结论书》上报情况进行复查,最后将考核检查情况制作《税收执法考核检查结论书》。四是严格追究过错责任。按照奖罚分明的原则,每人每月拿出200元作为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资金。每季度全面考评后,考评小组及时向过错责任人下达《执法过错责任处理决定书》限期整改,同时实施经济惩戒。近年来,因执法不到位受处理的有26人次,待岗2人次,罚款13460元。目前我局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衔接有序、环环相扣、高效运转的税收执法运行和监控机制。
五、几点体会
依托信息化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于强化税务执法人员的责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税收服务,推进税收工作法制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一)分解岗位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它首先让每个干部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岗位职责要突出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执法岗责体系,只有科学、合理地将责任分解到位,执法责任制才能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点。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工作规程要突出详细、具体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衔接有序、高效运转的税收执法运行和监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评议考核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关键。它集中反映出干部“做得怎么样”。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察,严格进行考核,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督察考核组,定期对全系统所有岗位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过错和管理漏洞,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评议,搞好社会监督。应开通执法监督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设臵意见箱,并不定期向纳税人发放《税收执法责任制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
(四)过错追究是规范执法行为的保障。它落实了“做
得不好怎么办”的责任问题。对于有过错责任的人员,不论是谁都要在追究过程中严格做到“三坚持、三反对”和“三个必须”,即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公平公正性,反对徇私舞弊,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反对处罚片面性;违反岗位责任制必须通报;必须追究责任;必须限期内整改。
(五)领导重视是规范执法行为的保证。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只有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使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二00六年五月十六日
规范执法行为狠抓四个措施到位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根据中央政法委和上级检察院的安排,我院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结合本院实际,狠抓四个措施到位,扎实有效......
对进一步规范基层税收执法行为的思考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以基层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
依法治税是实现税收工作目标的保证,是创造优质、公平投资环境的前提。如果税收执法失去统一标准,严格执法变成随意执法,那就谈不上公平性。从当前税收工作的现实看,一些基层税务......
增强五种能力规范基层税收执法行为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增强五种能力规范基层税收执法行为2010-06-29 18:23: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增强五种能力规范基层税收执法行为增强......
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黄海潮、史剑锋、杨自强(浙江电力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7)摘要:为实现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可利用率及可靠性为目标,通过建立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