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新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 《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四
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2版,2006年 正文 第一章 总论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X线、CT及MRI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各种疾病应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讲述X线、CT及MRI的图像特点,让学生知道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使,近况及最新进展。
(二)了解X线成像原理,掌握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三)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1 II
(四)熟悉X线的产生、特性。X线及CT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普通X线、CT、MRI的图像特点,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分析病变要点。
(六)了解数字X线、图像存挡与传输系统(PACS)及DSA的原理、临床应用等。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论(X线的发现、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史、医学影像学内容)。
(二)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三)X线的成像原理。
(四)X线图像特点
(五)X线的分析与诊断
(六)数字X线成像CR、DR、DF。
(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概念、临床应用)。
(八)计算机体层成像(CT)。前言、CT的成像原理、CT设备、CT进展、CT图像特点、CT 值、窗宽和窗位、CT的阅片与诊断、CT的临床应用。
(九)磁共振成像(MRI)。概念、磁共振成像装置组成、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特点、磁共振的特殊成像技术、磁共振检查适应证、临床应用。第二章 呼吸系统 一 教学目的 呼吸系统主要用X线检查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呼吸系统正常和异常影像
学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胸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二)熟悉胸部正侧位X线片上的解剖结构。
(三)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
(四)掌握正常胸部CT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是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 剖结构
(五)掌握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或病变形成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常见于哪些疾病。
(六)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转移瘤、纵隔肿瘤、肺挫裂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七)了解类风湿肺、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出血、肺梗塞的影 像表 现。
(八)了解MRI在胸部的应用。
三
教学内容
(一)检查方法
(二)正常X线及CT表现 胸廓软组织及骨骼、胸膜、膈肌、肺、纵隔。
(三)基本病变表现,X线及CT表现为主,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 张)、肺部病变(渗出性病变与肺实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结节与肿块、空洞与 空腔、肺间质病变)、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胸膜肿块)、纵隔病变(纵隔增宽、纵隔移位)。
(四)肺部疾病诊断:支气管异物、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化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2
过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性假瘤)、肺脓肿、先天性支气管囊
肿、气管、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
癌、弥漫型肺癌、肺转移瘤、肺良性肿瘤)、肺霉菌病、艾滋病的肺部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系
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肺病)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肺水肿、肺栓塞、肺梗死、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肺出血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肾综合征)、结节病、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韦氏肉芽肿、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尘肺。
(五)纵隔疾病诊断:纵隔肿瘤、纵隔感染(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血肿、纵隔气肿。
(六)胸部外伤:骨折、肺挫裂伤、气管支气管断裂、气胸及液气胸、纵隔气肿、胸壁皮下气肿、外伤性膈疝、膈下脏器损伤等。
(七)胸膜及横膈病变:胸膜间皮瘤。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
教学目的 循环系统主要讲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循环系统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
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
(二)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肺血流异常和大血管异常的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四)掌握先天和后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的X线诊断。
(五)熟悉MRI及CT在心脏大血管中应用。三 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透视、摄片、心血管造影)、超声成像、CT、MRI。
(二)正常X线表现: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
(三)基本病变表现:心脏横径增大、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肺充血、肺淤血、肺缺血、肺静脉高压、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肺动脉高压。
(四)心脏、大血管疾病的X线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
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大血管疾病(主动脉 瘤、主动脉夹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肺静脉异位引流、腔静脉异位引流)。第四章 骨关节系统 一 教学目的 骨关节主要用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以
达到对常见的骨关节外伤和骨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骨关节的检查方法。
(二)掌握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及其变异。3
(三)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定义、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四)熟悉骨折及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以及骨折愈合过程。
(五)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软骨炎、佝 偻病的X表现特点、诊断要点。
(六)掌握关节结核与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七)了解骨的发育与代谢。
(八)了解MRI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三 教学内容
(一)检查技术:平片、CT、MRI
(二)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骨的解剖、生理与发育、关节的解剖和生理、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正常CT表现(躯干和四肢骨、关节、软组织)、正常MRI表现(骨髓、皮质、骨膜和关节软骨、滑膜结构、纤维软骨、肌腱和韧带、肌肉等在T1WI 和T2WI上的信号强度)
(三)骨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异常表现):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
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反应、骨质坏死、软骨钙化、骨内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关节病
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软组织基本
病变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内钙化、骨化、软组织内气体、肌肉萎缩),异常CT表现,异常MRI表现。
(四)疾病诊断:骨与关节创伤(骨折、关节创伤),骨关节发育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
柱畸形、脊椎裂、半椎体及矢状椎体裂、腰椎骶化、脊柱侧弯、椎弓峡部不连、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粘多糖病),骨坏死和骨软骨病,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骨骺干骺端结核、骨干结核、扁骨结核、滑膜型关节结核、骨型关节结核、脊柱结核)骨肿瘤
(骨肿瘤的分类、影像诊断要求、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骨样骨瘤、骨肉瘤、骨软骨瘤、软
骨瘤、尤文肉瘤、骨髓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骨质
疏松、维生素D缺乏症即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内分泌性骨病(肢端肥大症、甲旁亢),网状内
皮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肉芽肿、黄色瘤、勒-雪病),关节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痛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骨关节病等)。第五章 消化系统 一 教学目的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及肝胆胰脾等。消化道疾病以X线钡剂检查为主,肝胰脾等实质性器官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重点是CT及MRI,急腹症检查以腹部平片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 的。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消化道检查方法,了解磁共振、B超在肝胆胰脾中的应用。(二)了解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三)掌握胃肠道各种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四)掌握食道病变的X线表现。(五)掌握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及胃肠道癌的X线造影表现。(六)掌握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诊断。4
(七)了解CT、磁共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八)熟悉肝胆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首选B超,其次CT,最后MRI)。(九)熟悉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解剖(CT、MRI为主)。(十)掌握肝、胆、胰、脾疾病的CT和MRI诊断。三 教学内容(一)胃肠道检查技术。普通X线检查、X线造影检查、CT、MRI。(二)胃肠道正常表现:腹部平片表现,X线造影表现(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的鉴别、回盲部、大肠),消化道管壁CT正常厚度。(三)各种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消化道轮廓的改变(龛影、憩室、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改变(破
坏、平坦、增宽、迂曲、纠集),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位置及移动度的改变(旋转不良、转位等),功能性改变(张力、蠕动、运动力或排空能力),分泌功能等。(四)异常CT表现:消化道管壁增厚、肿块、周围脂肪层改变、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 隔脏器转移。(五)消化道疾病诊断:消化道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食 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肠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 窄,消化道憩室,胃炎,肠结核,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大肠息肉,胃肠 道穿孔,肠梗阻,肠套迭,先天性巨结肠。
(六)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胆系造影(PTC、ERCP、T管造影)、血管造影、CT(常规平扫描+增强)、MRI、USG。(七)肝、胆、胰、脾的正常CT及MRI表现。
(八)肝胆胰脾异常CT表现:肝脏异常:局限性密度减低、普遍密度减低、局限性密增高、肝脏 缩小、肝脏形态异常、肝叶比例失常。胰腺异常: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缩小、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胰腺钙化、胰周渗出。胆系异常:胆管扩张、胆囊、胆管低密度影、胆囊、胆管腔内高密度影、胆囊壁钙化、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渗出。脾脏异常:脾脏增大、脾脏密度异常。腹水。(九)肝、胆、胰、脾疾病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 脏局限性病变CT鉴别诊断、肝硬化、脂肪肝、胆系结石、胆囊炎、胆系肿瘤、(胆囊癌、胆
管癌)、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腺癌、胰腺炎、脾破裂、脾肿瘤。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一 教学目的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CT及MRI等。腹膜后间隙检查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泌尿生殖系统正
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尿路造影的方法。(二)熟悉肾脏、膀胱、子宫的正常CT及MRI表现。(三)掌握泌尿系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正常表现。(四)掌握泌尿系结石的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表现。(五)掌握泌尿系结核、肾癌、肾囊肿的X线及CT表现。(六)熟悉膀胱癌、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的CT及MRI表现。5
(七)了解子宫输卵管结核、输卵管积水、输卵管梗阻的造影表现。三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检查方法。腹部平片(KUB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IVP),尿道造影,肾动脉造影,超声成像(USG),CT,MRI。(二)泌尿系统平片及造影表现。肾脏形态,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膀胱形态。(三)泌尿系统正常CT及MRI表现。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尿路梗阻,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肾盂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膀胱平滑肌瘤),肾脏囊性病变(单纯性肾囊肿,出血性肾 囊肿,肾盂旁囊肿,多囊肾等)、先天性发育异常(一侧肾缺如、异位肾、肾旋转不良、马
蹄肾、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输尿管囊肿),肾外伤(肾周血肿、肾包膜下血肿、肾撕裂伤),肾上腺疾病(肿瘤、增生、萎缩、结核)。(五)生殖系统检查方法:USG,子宫输卵管造影,CT,MRI。(六)生殖系统正常表现:前列腺,精囊,子宫输卵管。(七)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
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囊性病变(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畸胎瘤),输卵管梗阻。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一 教学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及脊髓,主要讲解CT检查及MRI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
识颅脑、脊髓正常CT、MRI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特别是CT及MRI检查
(二)熟悉颅脑的横断面解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三)掌握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积水的CT表现(四)掌握各种颅内基本病变的CT及MRI表现。(五)掌握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六)熟悉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七)掌握椎管及脊髓的正常解剖(包括造影、CT及MRI)(八)掌握椎间盘脱出的CT诊断(九)熟悉髓内、髓外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的造影、CT及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二)颅脑的横断面解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
(三)颅内病变的基本表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定位征象、定性征象、其它征象
(四)颅内疾病诊断:脑肿瘤:脑内外肿瘤的判别、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颅
脑损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脑外伤后遗症;颅内感染: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血管畸形; 6
(五)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脑裂、脑沟和
脑回发育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蛛网膜囊肿、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脑萎缩。
(六)椎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MRI为主):椎管与脊髓的解剖、检查方法、正常脊髓造影表现。正常CT及MRI表现及椎管及脊髓病变:椎管内肿瘤造影表现及鉴别诊断、椎间盘(髓核)脱
出、椎管狭窄症。脊髓外伤、脊髓空洞症。
第八章 面颈部(眼、耳、鼻、咽、喉)一
教学目的 面颈部包括眼和眼眶、鼻和鼻窦、咽部、喉部、耳部、口腔颌面部和颈部。主要讲解X线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眼、耳、鼻、咽、喉的正常X线、CT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眼及眶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眼及眶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三)熟悉眼及眶部X线检查位置。(四)了解眼及眶部X线、CT及USG检查技术。(五)熟悉耳部正常X线及CT表现。(六)掌握中耳乳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七)了解耳部X线检查位置及操作技术。(八)熟悉鼻、咽、喉部正常影像学表现。(九)掌握鼻、咽、喉部疾病的影学表现。(十)熟悉鼻、咽、喉部检查方法。
(十一)熟悉颈部解剖及病变
(十二)了解鼻、咽、喉体层摄影及造影检查技术。三 教学内容(一)眶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CT、MRI、超声。(二)眼及眶部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眼及眶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炎性假瘤、眼部异物、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眶和视神经管骨
折、甲状腺性眼球突出)(四)鼻和鼻窦的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X线、CT、MRI。
(五)鼻和鼻窦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化脓性鼻窦炎、炎性肉芽肿、粘液囊肿、鼻及鼻窦息肉、鼻
和鼻窦恶性肿瘤)。(六)咽部的解剖复习。(七)咽部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X线、CT、MRI。(八)咽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咽后及咽旁脓肿、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咽癌)。
(九)喉部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十)喉恶性肿瘤——喉癌的影像学诊断。
(十一)耳部的解剖
(十二)耳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十三)耳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胆 脂瘤)。7
(十四)口腔颌面部:口腔颌面部的范围,影像学检查及正常表现。
(十五)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影像学诊断:牙源性囊肿,齿釉细胞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腮
腺肿瘤。(十六)颈部解剖结构,影像学检查及正常表现
(十七)颈部疾病诊断:颈部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瘤。III 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讲课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0-40人/实验室),教师示教教学片30分钟左右,然后由学生集体或独立阅片。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65%,实验考试占25%,平时成绩占10%。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实验内容 时数 类型 总论 CAI 8 X线、CT、MRI图像 8 综合型 呼吸系统 CAI 28 1.正常胸部X线及CT表现 28 综合型 2.呼吸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正常心脏大血管及各房室增大循环系统 CAI 8 8 综合型 的X线表现,风心病,心包病变 1.正常及基本病变 骨关节系统 CAI 16 16 综合型 2.骨关节病变 1.食道、胃肠道的的正常X线消化系统(包括食CAI 20 20 综合型 及基本病变 道、胃肠道、肝、2.食道、胃肠道病变 胆、胰、脾)3.肝胆胰脾正常表现 4.肝胆胰脾病变 1.正常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泌尿生殖系统 CAI 8 8 综合型 子宫输卵管造影像、CT、MRI 8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CAI 14 1.正常颅脑CT及MRI表现 14 综合型 2.颅脑疾病诊断 3.椎管内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眼正常及眶部疾病的表现。面颈部 CAI 14 14 综合型 2.鼻和鼻窦的正常和异常表现。3.咽部正常和异常表现。4.喉部正常和异常表现。5.耳部正常及异常表现。
合计
116 9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专业用)Ⅰ 前 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制医学系本科使用。它用现代医学的新成就和临床实践经验,系统......
医学影像诊断项目——“中青年医学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基金”申请指南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医学影像诊疗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并培养高水平......
织金妙圣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姓名:杨幼英性别:女年龄 :50岁科别:门诊科住院号:床位号:/床检查号:1405013001检查部位:腰椎片影像表现:腰椎序列可,生理曲度存在,各椎体骨质未......
一、呼吸系统 临床医学影像网 www.daodoc.com1、如何避免把一些胸部正常影像误认为病变?(一)正位 在正位胸片上有哪些正常阴影容易误认为病变?这个问题不少教科书已叙述过,在这里......
((供七年制影像专门化用) 前言由于影像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手段已经包括了x线、CT、MRI、核索成像技术、超声,以及参与治疗的介入放射技术。本课程重点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