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平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平凉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战略思路和《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上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六项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100%。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6万吨和7万吨。2007年以来,平凉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年均达到350天以上。泾河地表水COD污染指数下降,水质达标率为16.7%,汭河水质变清,葫芦河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固体废物综合2新上项目必须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有关规定,我市现有COD总量已全部被各县(区)及市属重点企业占用,新上项目无总量指标可供调配,将直接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由于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泾河、葫芦河已成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地表水受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废水影响,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泾河平凉段水质仍为劣Ⅴ类,且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超标,水质要达到Ⅲ类功能标准要求难度大。葫芦河为Ⅳ类水质。地表水污染较重,纳污降解能力减弱,已严重制约了流域工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单一,覆盖率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争水、城市生活缺水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恢复进程缓慢,目前尚有4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域亟待治理,水土流失监测机制不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滞后,宣传、管理、技术、投入机制不健全。
(4)农村环境污染凸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产业化不断发展,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明显。农村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畜禽养殖污染、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农膜污染、传统手工作坊污染、垃圾污染逐年加重,危及农村饮水安全。
(5)治污设施建设缓慢。县(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缺乏投资来源和投资主体。华亭、泾川、静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实际争取到位资金少,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平凉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实现达标运行和负荷率稳定达标,工程投资量大。灵台、崇信、庄浪县因无资金支持,项目均处在前期论证阶段。
(6)能力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市级环境应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机构,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工作力量严重不足,业务用房紧张,设施(设备)短缺,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生态监察手段落后,与《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新形势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战略思路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制约束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坚持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据此,“十二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三大目标”,突出流域、区域、行业、企业“四大领域”污染治理,集中力量实施污染总量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6农村环保目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90%;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折纯)每公顷分别小于280公斤和3公斤;秸秆综合利用率大于80%;地膜回收率达到80%,可降解地膜使用率达到6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以上,城镇绿地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00平方公里。解决56.7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3.3%;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1立方米以下,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恢复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80万亩。
环保监管能力目标
●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国控重点污染自动在线监控率100%。●全市30%的重点乡镇建成环保所。主要任务是:
1、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以泾河、汭河、达溪河、葫芦河为重点,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实施《泾河平凉段地表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葫芦河静宁庄浪段地表水污染防治规划》,下大力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抓好流域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废水深度处理,提高回用率,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减轻地表水污染负荷。以城区、矿区、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抓好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噪声功能区管理,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大力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华亭、崇信、灵台矿区生态环境强制性保护规划,加强矿井废水、煤矸石、煤尘污染治理和塌陷区生态修复。落实采矿单位的生态恢复治理、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分年度任务落实。加快采空区和塌陷区的治理,扩大矿区绿化面积,新建和改扩建的矿山,要在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一并列入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保护方案。要加强对现有和即将关闭矿山的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0%,矿区土地复垦率大于50%。新建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煤炭、电力、冶化、水泥、造纸、制革、淀粉、酒精和铜铅锌选矿等为重点,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落后产能,对高载能企业通过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削减排放总量,促进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以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为重点,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和环境风险防控设施,确保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并稳定运行,切实消除环境隐患,提升重点污染企业环保达标水平。
10标体系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建立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5、全面推进农村环保。按照《平凉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提纲)》(2011-2013年),以312国道为线,以泾河、汭河、葫芦河、达溪河四个河川地带为片,以14个区域中心环保所所在乡镇为点,对146个建制村进行重点连片整治示范,形成“一线、四片、十四个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格局。大力推广生物环保养殖技术,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业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力争全市适宜区农村沼气全覆盖。新建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2年,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和自来水化目标。抓好农业生产节能、农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城乡资源利用良性循环新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全力保障环境安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努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小企业偷排漏排等环境风险。进一步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建立健全全市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定期发布水质监测信息。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和电力企业环境监管。制定实施《平凉市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减少烟尘、粉尘、汽车尾气、装饰材料等对空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监管,防范环境风险。将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一批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加强信访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风险防范五大工程,概算总投资107.5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0.66亿元,占总投资9.9%。
1、污染物减排工程。重点实施电力行业脱硫脱硝、矿井建设及污染治理、建材行业烟尘粉尘治理、煤化工企业建设“三废“治理”等污染物减排项目24个,投资104.16亿元。电力项目4个,投资32.11亿元;华亭、崇信、灵台矿
314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情况、总量减排情况和环保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和环境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制度,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工作格局。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重点企业,对承担治污项目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明确目标要求、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及奖惩措施。对督办不得力、整治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督办单位、责任人和被督办单位的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和省上有关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双重责任追究制度。
2、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体系。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执法监管、应急管理三大体系。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建立符合平凉实际的全防全控的环境执法监管体系,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执法监督,将环境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装备、信息、技术和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优化和完善环境监测和监控点位,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加强信息预警,强化对企业申报数据的监督,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相关监测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组建应急机构,建立应急队伍,配置处置设施,加强环境事故应急的培训和演练,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3、不断强化环保基础能力。立足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完备的环境监察、可靠的环境监控体系,加强仪器设备配置,完成市、县区监测、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30%的重点乡镇建成环保所。协调建立跨流域、区域环境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召开跨区域、跨界、跨流域联席会议,通报环境现状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研究区域流域污染防治联动措施,统筹考虑区域环保政策制定、环境标准执行及环境监管的整体性、平衡性和时效性,形成交流协作、齐抓共管、信息共享、互促共赢的防控格局,预防跨省界、跨辖区污染事件发生。强化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对重点工业排污单位、燃煤电厂、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在线监控。加大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
4、不断强化环保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环境科技对环保工作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开展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环境科研自主创新,加快环境科技新成果、新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加快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城镇污水处理、低成本氮氧化物污染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控制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键性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工作。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技术研发与咨询、环境工程服务、环境风险管理为重点,718
浚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状况(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回顾“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崆峒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
莱芜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省委及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环境保护......
本溪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经济发展的环保模范城的重要时期,更是着力解决突......
平凉市崆峒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回顾2006年以来,我区的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以民为本,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