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_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4:07: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汤阴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汤阴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建设美丽新农村,就必须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人们对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但是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农村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抓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县畜禽养殖业及粪污排放情况

近年来,我县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2012年全县家禽饲养量5500万只,同比(下同)增长22%;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增长11%;牛饲养量6万头,增长20%;实现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增长16%;禽蛋总产量5.3万吨,增长10.4%;牛奶产量2.5万吨,增长25%。全县规模养殖户1438户,其中,千头以上猪场79家,存栏万只以上蛋鸡场93家,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场300家,存栏500头以上奶牛场4家,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场28家,年出栏100头以上羊场187家。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县肉牛存栏1.7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存栏0.38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11.5万吨/年。家禽共存栏929.16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48.1万吨/年。猪存栏30.79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15.2万吨/年。羊存栏数是11.91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2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76.8万吨。

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的养殖场户占70%以上,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尚处于分散的堆积发酵阶段,其发酵效果较差,随意堆积的粪便不易直接施肥,存在肥力不够和二次发酵烧苗的现象。经过生物发酵床、沼气池、有机肥加工处理的畜禽粪便不到30%。

二、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养殖场户防治意识低。多数养殖场户单方面只考虑养殖的产值和效益,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同时受资金、场地、观念等因素限制,所建养殖场多数未经过畜牧部门规划、设计,存在距离村庄、水源近,净道、污道不分,污物处理区与生活区、养殖区混淆,缺乏污水三级沉淀和防渗漏的粪便堆积发酵场所等。

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在,环保部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多数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三是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三、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技术模式

目前,科研部门和养殖企业已逐步探索研究出多种畜禽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达标处理排放模式。该模式是采用工业化治污设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设施,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最终达到排放标准的方式。如采用大型沼气、高频电子活化—生物酶技术等综合工业化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排放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模式优点是占地少,适应性广,而且治理效果好,可彻底解决养殖业污水排放问题。缺点是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能耗和运转费用,规模小的养殖场较难承受。

2、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是统筹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使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相匹配,养殖粪水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实现种养平衡。目前主要有“猪--沼--果”、“猪--沼--菜(苗木花卉)”、“猪(禽)--沼--渔”、“四

(三)位一体”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3、发酵床零排放模式。发酵床零排放技术是用锯末、秸秆、谷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制成发酵床吸收降解猪粪尿,因为垫料里富含有益微生物可以迅速降解猪的粪尿排泄物,并利用发酵热杀死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微生物菌群,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4、湿地生态处理模式。该模式根据自然条件选择建设天然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设施,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天然湿地主要是选择天然坑塘、洼地等进行适当改造,将养殖场初步处理后的污水接入其中进行净化处理。

(2)人工湿地主要是选择地势低洼的田地、人工种植狐尾藻、水芹等水生作物,将上游污水接入其中进行净化处理。

(3)生态沟渠主要是对农村河沟进行改造,根据长度和流量大小,分成若干级(段)种植各类水生植物,进行净化处理。

5、循环利用模式。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双孢菇等食用菌,消除养殖污染,菌渣和粪便加益生菌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消除空气和水污染,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机循环,带动循环农业发展。

四、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实行养殖准入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即将实施的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草案)》,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按照“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综合防治、环保达标”的原则,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各个功能区域的养殖户提出不同的治理要求。坚持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今后凡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在项目建设前,需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发改、建设、国土、畜牧等部门不得为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办理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动物防疫等许可手续。项目建成后,须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原有养殖场没有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的,限期补办环评,并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各项环保防治措施,配建的粪污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要与养殖量和粪污排放量相匹配。

2、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污染治理合力。

建立畜禽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乡镇、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治理合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人民政府对现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进行摸排调查、统计上报,结合本地功能区划,划定禁养区,制定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取缔计划和本辖区养殖场污染治理计划,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督促非禁养区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不符合养殖规划区要求的,由所在乡镇书面通知限期搬迁。环保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已建所有规模场污染治理,落实新、扩、改建规模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全县养殖场调查摸底,开展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指导,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养殖业规划》等要求作出预审意见,对取得环评的养殖场准予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执行养殖场用地预审制度,坚决打击违法占用土地违章建筑行为。农业部门负责推广沼气建设和“猪一沼一果(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搬迁或关闭不符合村镇规划布局的畜禽养殖场。电力部门:对未经县政府审批的养殖场,坚决不予批准架设安装电路,同时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对查处的违规新建养殖场,采取切断电源等措施。监察、效能办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落实执行整治任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水利、发改等其它有关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

3、完善扶持政策,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企业开发粪污处理技术。在进一步加大沼气等污染治理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将养殖行业的粪污“收购”后,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生产成包装好、运输方便,使用简单、效果好的有机肥成品出售,为种植、水产养殖户提供生态、环保、物美价廉的有机肥料产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依照城市垃圾发电的模式,开发利用养殖粪污发电等项目。

4、推广减排技术,减少粪便污染排放。

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为获得高生产率,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是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及时更换饮水设备,限制畜禽用水额度,建立粪便收集池,设置畜禽粪便的储存设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采用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发放“美化家园”倡议书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6、树立治理典型,强化污染治理服务。

在全县打造一批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示范场户,加强规模养殖场治理典型的建设与推介,如德源、顺好运等的规模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典型等。通过组织广大养殖户到这些示范场参观学习,极大地调动广大养殖户的治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治理工作的开展。

为确保治理技术模式科学合理,县畜牧、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技术服务,提供各种规模养殖户的治理模式技术参数,保证治理技术的科学性;组织人员上门对治理户进行现场设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一是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改变小而分散的畜禽养殖方式,把具备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集中到一起,迁出村庄,重新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建设养殖场,严格控制小型畜禽养殖户盲目发展。加强新型养殖户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这样既便于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又减少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改善畜禽污染严重现状,实现畜禽养殖洁化、净化、美化创建。实现畜禽养殖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分离,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三改一拆”行动,整治私搭乱建的牛棚、猪圈、鸡舍,洁化畜禽养殖环境。对于各家各户零散养殖的畜禽,一般在几头、几只左右,不可能搬迁的养殖户,加强畜禽粪便管理,采取还田施肥、统一收集、定点填埋、指定人员集中处理的方式,杜绝畜禽粪便乱排乱倒现象的发生。要加强村庄基础设施改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采用地埋式排污管网设施进行处理,在人口密集低的偏远山村,采用沟、渠、山林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因地制宜建立化粪池,切实解决污水无处排放、粪便乱堆弃的问题。

二是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好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动村级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加强对畜禽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引导各村通过村规民约来规范养殖区域、排泄物处理,利用村规民约的方式对畜禽养殖,加以约束和规范。政府与个行政村签定治理工作责任书,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政府对畜禽污染治理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这项工作治理的成效,列入“一票否决制”的范畴。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采用现场参观、专题讲座等方式,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养殖模式,并定期对畜禽养殖排污量进行跟踪监测,完善动态长效监管机制。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I 目 次一 任务来源.................................................................1二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巩义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

巩义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意见稿)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答疑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答疑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九龙江北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到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水源、保护子孙的水源、实现可持......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系 部:安全工程系学生姓名:张开科专业班级:学 号:课程名称:食品环境学措施2014级食品2班 1401050204 年 月 日 2014级食品2班毕业食品环境学课程论......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粪尿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既是宝贵的......

下载汤阴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汤阴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