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_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3:48: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河源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河源市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 增效益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07号)、《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水泥、陶瓷、蔗糖、造纸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的通知》(粤经信产业函〔2016〕122号)和《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市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业概况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先后淘汰了19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其中,“十一五”期间淘汰了63万吨水泥熟料产能,“十二五”期间淘汰127万吨水泥熟料产能。到2013年所有淘汰项目均经过省的现场验收并公告为合格,落后产能已全部淘汰,新型干法水泥比重100%,高效电机利用率达100%,企业降氮脱硝技术利用率达100%,全市可比硅酸盐水泥熟料综合能耗119.25千克标煤,可比通用水泥综合能耗97.36千克标煤,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尚未建设。初步形成水泥熟料生产集聚,水泥粉磨站分散布局的格局。

(一)产业规模。到2017年,我市水泥企业11家,其中水泥熟料企业3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84万吨,独立水泥粉磨企业8家,全市水泥粉磨生产能力780万吨(含熟料企业的粉磨能力)。

(二)产业布局。河源市由五县(和平县、连平县、龙川县、东源县、紫金县)和两区(源城区、江东新区)组成,到2016年,全市人口372万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30多亿元。全市水泥熟料企业共3家,全部集聚在东源县。全市现有水泥粉磨站9家(含1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粉磨),其中分布在:连平县1家、龙川县2家、紫金县2家、东源县4家(含1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粉磨)。和平县、源城区没有粉磨站。另河源市设江东新区也没有粉磨站。

(三)存在问题。

一是水泥粉磨站布局不合理。目前部分粉磨站分布在远离主导市场的龙川、紫金等县,一方面由于水泥熟料资源、水泥掺杂料资源分布等市场问题存在,导致有些水泥粉磨站开工率严重不足(低于30%),粉磨站产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水泥产品运输成本高,和平县无粉磨站,水泥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县(区)30-50元/吨。

二是能耗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行业可比硅酸盐水泥熟料综合能耗119.25千克标煤,可比通用水泥综合能耗97.36千克标煤,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和6%,与标杆值相比更高达15%和16%。

三是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建设尚未有实质性进展。目前国际上废弃物代替自然矿物资源替代率达50%,而我省全行业吨水泥废弃物利用率仅为25%。全省有5家企业具备协同处置废弃物功能,其中阳春海螺和恩平华新2家企业配套了垃圾处理设备,而阳春海螺已投入了正常运营。但我市尚没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进入实质性的建设。

四是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水泥生产智能化操作与控制、水泥窑炉计算机仿真与软测量、水泥企业化验室自动化运行与智能操作、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仍相对落后。

(四)发展空间。

一是按2016年经济发展指标和人均消费量测算,我市水泥需要量700万吨。二是我市紧邻粤港奥大湾区,是水泥输出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年输出量达到300万吨。三是根据我市“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正面临着新的高速发展期,高铁、高速公路、新农村建设、钢铁落后产能的置换升级改造等建设均集中在近三年完成,签约投资超过5000亿元,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平均需求增加量不低于200万吨。目前河源市水泥粉磨生产能力780万吨。按GDP年均7%的增长预测,到2020年河源市水泥需求量将超过1200万吨,距离2020年总量目标值差420万吨以上。

二、总体要求

(五)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

念,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我市水泥熟料企业、水泥粉磨企业为载体,狠抓技术改造和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实施有保有压,有退有进,水泥粉磨站重新布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引导全市水泥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推动我市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水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能耗水平居省内先进地位,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废弃物有新突破。主要目标:

1、严格控制水泥产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保留3家,熟料产能控制在284万吨;水泥粉磨站11家,水泥粉磨生产能力保持在1200万吨以内。

2、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在水泥掺杂料资源优势地区,新增2家120万吨水泥粉磨站,保持两区五县最少有1家水泥粉磨站。具体办法是:和平县、江东新区各建设1家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将现有河源旋力水泥有限公司60万吨粉磨站改造成120万吨,现有河源和兴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12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

3、生产智能化程度取得新突破。有一条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在生产智能化操作与控制优化、水泥窑炉计算机仿真与软测量、企业化验室自动化运行与机器人操作等技术应用上有新的突破。

4、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现有水泥粉磨站能力均达到60

万吨以上,采用大型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工艺技术,确保在粉磨产能不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产量,减少能耗,扩大掺杂料的适用范围,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排污许可范围内并优于国家标准规定要求。有一条以上的水泥窑配套协同处置城乡废弃物投入运营。

5、加强行业自律,成立河源市水泥行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包含河源市水泥行业协会性质)。

二、压减过剩产能

(七)严禁新增产能。2020年底前,各县、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水泥熟料新增产能项目,未经省人民政府确认并公告产能置换方案的项目,有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2020年底前,完成水泥熟料产能置换;完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建设项目、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备案手续并开工建设;水泥生产装备、工艺、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规定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的规定,禁止生产

32.5等级及以下的复合水泥;水泥孰料改造项目,保证日产4000吨以上;原料粉磨采用立磨或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熟料煅烧采用换热效率和分解效率高的预热器和预分解炉,如采用喷腾分解炉与高效低阻预热器相结合、六级预热器预分解炉

系统和高固气比水泥悬浮煅烧新工艺等;应用两支承短回转窑;高性能大推力燃烧器; 到要求或超总量排污的,按环境保护法处理,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改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关闭。能耗超限额的,应在6个月内整改达标;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经申请可延长不超过3个月的期限;逾期仍不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严格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无生产许可证水泥产品及在工程中使用假冒伪劣水泥的违法行为。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责令停产整改;6个月内未整改或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水泥企业存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拒不执行、逾期未改正或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经济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一旦发现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淘汰类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生产线,要立即关停退出,并严肃追究责任。(市环境保护局、质监局、安全监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工商局,南方电网公司河源分公司分别负责)

(九)推进联合重组。支持水泥行业优势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有效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并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破除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兼并重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已获许可的水泥企业并购重组且不涉及搬迁的,办理生产许可证时免予实地核查;已获许可的水泥企业被并购重组后,企业名称、生产条件、产能未发生变化的,经产品检验合格后,直接换发许可证;兼并重组涉及的省级发证的生产许可变更实行

网上办理,免收审查费、生产许可产品检验费等费用。优化工商登记程序,允许合并、分立后的公司同时申请办理公司注销、设立或变更登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质监局、工商局分别负责)

四、加快转型升级

(十)提升水泥制品。加快水泥生产企业关键工艺装备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推进降氮脱硝、脱硫工程及高效除尘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提高生产和使用42.5及以上等级水泥产品比重,发展并规范使用海洋、港口、核电、道路等工程用特种水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利用现有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力争2020年实现一条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水泥窑配套协同处置城乡废弃物。(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住建局、环保局分别负责)

(十一)改善技术装备。全市3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50%以上粉磨站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实现环保达标排放,能源消耗要优于引导值。开展协同攻关,水泥生产实现人工改机械、机械改自动、自动改智能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发推广水泥行业高标号水泥生产、检测专用设备,提高装备控制精度、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工艺稳定性。2018年继续选取水泥行业5个项目,组织开展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贯标、机器人应用、资源综合利用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并逐步向其他企业推广应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分别负责)

五、促进降本增效

(十二)发展绿色建材。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要求,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支持引导绿色消费,构建贯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全产业链。开展绿色建材星级评价,不断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逐步提高应用比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分别负责)

(十三)加快智能发展。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落后的生产设备,大力推进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分别负责)

(十四)实施“互联网+水泥”。推动水泥企业开展网络协同制造、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鼓励水泥熟料企业联合河源市水泥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协同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水泥粉磨企业,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促进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

务各环节在线协同。促进水泥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发展基于水泥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智能排产、过程控制优化、能耗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分别负责)

(十五)推进“三品”建设。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企业创新,鼓励发展适应海洋、交通等领域的特种和专用水泥产品。弘扬工匠精神,以消费者关注的水泥大宗原材料产品为重点,推进质量对标达标。实施品牌战略,支持水泥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加快本土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分别负责)

(十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支持有意愿的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水泥项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涉外应对和援助机制,加快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为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必要支持,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法律等服务。根据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修订,通过产品、装备和投资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知识产权局分别负责)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我市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抓紧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区)以上县(区)政府分别负责)

(十八)强化政策扶持。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重点支持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持续达标、有市场前景和经营效益的骨干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水泥企业并购重组。落实中央关于建材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统筹安排现有财政支持水泥工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引导水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市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中国人民银行河源支行分别负责)

(十九)严格执法监督。市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水泥行业建设项目备案和审批情况;对《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下发后,已经国家有关部门公告或认定的水泥项目,要于2018年6月底前完善相关建设手续;其他违规新增产能建设项

目,要一律予以清理。推动水泥企业安装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对未依法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依法予以查处。加大对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行为,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加强对水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察,对水泥行业实行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对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和酷暑伏天试行错峰生产。加大对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或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等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各执法部门要依法及时公布水泥生产和经营企业各种不良记录“黑名单”信息。(市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全监管局、商务局,各县(区)以上县(区)政府分别负责)

(二十)加强行业自律。成立河源市水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包含河源市水泥行业协会性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完善水泥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引导企业遵规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遏制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水泥生产企业通过产业政策宣传和引导完善各项合法手续,开展依法规范经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水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后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恢复过程中,新的挑战出现在各国面前。本周即将在中国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稳增长调结构要有新视野新理念

稳增长调结构要有新视野新理念记者: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针对经济形势的复杂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去年年底确定了稳增长调结构的方针。请您就目前的问题和......

广东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若干意见

关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

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经济上海证券报[微博]2013-07-31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

昌吉州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企一策

昌吉州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企一策”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要求,按照州党委、政府系列工作部署,结合3月下旬对180家停产工业企业专题调究情况......

下载河源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源促进水泥工业稳增长调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