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枣庄市农机局局长 董德久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农机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大力发展先进农村劳动生产力
目前,我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针对目前我市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存在的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配套机械多、动力机械少,多功能复式机械多、单一功能机械少,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型机械重复购置的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农机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购机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带动农民群众投资发展农业机械化。要突出发展重点,统筹发展规划,引导基层群众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优先发展一批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复式作业机械,加快全市现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更新换代,加快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薯类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到各业机械的发展步伐,全面带动全市各业大中小型机械的快速协调发展,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由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农林牧副的发展,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延伸,从而提高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机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各类拖拉机达到4.5万台,联合收割机5000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促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实现战略性转移。
二、努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有效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农机部门要以实施农机科技化创新工程为重点,突破制约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各种“瓶颈”,提升农机科技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一是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目前,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是制约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我们从2003年起就在全市实施以玉米机收为主要内容的“3626”绿色计划。通过几年的推广,农民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为进一步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步伐,我市计划从2006年起在全市实施“玉镰计划”,即利用四年的时间,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每年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200台,到2009年,使全市玉米收获机械达到1000台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根本性变革,是一项重要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技术的推广工作,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把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机化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小麦、玉米机收工作的开展,重点抓好夏季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免耕播种、秋季玉米机收、秸秆覆盖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一条龙”作业式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各级要强化宣传,争取支持,积极为这项工作的推广创造条件,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10年,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面积达到80万亩。三是大力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要在着力抓好小麦、玉米机收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一方面,抓好薯类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努力扩大薯类机械化收获面积,提高作业水平;另一方面,抓好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逐步实现我市由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根本性转变。力争到2001年,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20%以上。
四是大力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着力抓好粮食深加工,蔬菜脱水、水果保鲜、运输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实现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的转变。通过全面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三、促进农村劳动生产力转移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在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众多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面前,必须千方百计地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全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大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开拓农机销售市场,培育农机修配市场,发展农机作业市场是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农机销售、维修、作业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达2600余个,农机户5.2万个,其中农机专业户1.8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7万人,年经营服务收入近10亿元。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三大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协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民采取多种形式从事农机销售、维修和作业服务,逐步把三大农机市场做大做强,增加农民就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力争到2010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5000个,各类农机户5.5万个,农机从业人员20万人,比2005年增加3万人,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总收入12亿元。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培训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扩大教育规模,增强社会办学能力。要重点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车驾驶员的培训和农机化实用技术、经营、贸易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全市农机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沿阵地。
三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广开办学门路,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深入开展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进城务工和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促进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力争年实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2000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吴桥镇2010年沼气建设工作小结吴桥镇认真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民生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心倾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新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姓名:娄永飞学号:0915104025班级:09经济学一班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塑造新风貌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关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其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包含了新风貌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今后一阶段,大丰市将紧密团结在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