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_土地问题doc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3:36: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地问题doc”。

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赵 来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f“l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歙县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并结合县情,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因地制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歙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IJ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7)03—0097—04 作者简介:赵来(1979一),男,安徽全椒人,硕士,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1歙县土地资源现状及利用存在问题

歙县土地总面积21.22万公顷,2000年末,土地利用状况为:林地面积13.6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0%;园地面积为4.24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牧草和其它农用土地O.7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3%;交通、工矿、居民点和其它用地面积1.0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耕地面积为13013.39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人均0.026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059公顷的水平;未利用土地面积2129.76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其它土地3780.78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

耕地主要分布在公路线两侧及城区周围,园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低山缓平地带,林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中低山和丘陵陡坡地带。全县土地开发率为97%,农业用地率为94%,建设用地率为3%,土地垦殖率为6%,森林覆盖率64%,耕地复种率为264%。

歙县境内大部分是中低山和丘陵,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之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使得该县在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尤其与耕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歙县山地面积大,地貌土壤类型多样,虽然适宜发展林业,但对农业发展有很大制约;耕地面积小且质量不高,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未利用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很难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增多,这些都将导致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2)农业用地经营粗放、效益低,用地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

该县农业用地中,中低产田占了很大的比重。耕地单位面积产值2264元公顷,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400元/公顷。用地结构与收入不协调,其中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78.61%,其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25.7%。

(3)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地肥力下降。

中低山区坡度大,降雨集中,致使局部丘陵地带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全县大部分都属于强度水土流失区(见图1)。不良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尤其是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耕地、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广种薄收,导致土地肥力下降。(4)土地利用缺少中长期规划的调控,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县域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土地浪费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在农村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不充分,乡镇企业挤占耕地、毁坏良田以及农业内部不合理的结构等;在城镇表现为旧城区改造的速度不快,部分项目用地闲置浪费。

2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3] ·

根据以上一系列初步研究分析,针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歙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如下对策:

2.1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歙县当地的群众对歙县的社会、经济情况是这样总结的:人口多如羽毛,经济欠发达。可见,歙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迅速增加日益突显出来,为了维持资源与人口的平衡,既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十分珍惜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的生产能力在与人口增长保持相对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到缓和,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处理好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经济建设的大事,具体讲,主要处理好如下两个关系:土地资源与产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护与建设并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2.2进行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是对区域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治理过程。土地整理从区域的角度看,属于微观具体的行为,包括微观工程措施和微观经济关系的调整,同时土地整理又有着宏观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前提,土地整理的其它目标都要在此前提下来实现。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首先要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态。

(2)确定具体地域的土地整理方案和整理措施,不仅要注重优化项目区内部景观格局,还要从区域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衡量,实现宏观效益与微观目标的统一。土地整理过程本身是对原有景观格局的破立过程,人为促使景观格局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确定整理措施和整理方向时,要站在当地景观格局的层面上,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考虑,按照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改善生态环境。

(3)整理后土地功能应与当地区域经济结构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土地作为基本生产条件之一,不仅是一种资源,还属于资产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整理是对土地施加的一种投资,促使土地资产增值的过程,是一种经济行为。这就需要使整理后土地使用能与当地的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在市场调配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体现土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歙县 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全县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强度流失区,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土地整治中,重点应在加强本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2.3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划分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经过实地的野外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区域TM遥感影像图,以大的自然生态单元为本底条件,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方面的一致性,将歙县划分为以下五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如图2):

I 旱南山地生态恢复与生态旅游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北部,范围包括杞梓里、三阳、霞坑、金川、岔口、昌溪、深渡镇北部,通称旱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

(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

II 北部中低山地林茶生态经济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西北部,范围包括许村、上丰、溪头3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北部,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经济以林茶业和旅游业为主,是一个适合粮、果、茶、林木、禽畜养殖和生态旅游等复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本区有黄山毛峰和大谷运绿茶原产地重要保护区以及许村古建筑、上丰花果山等旅游资源。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和“钻山淹”是主要制约因素。岗丘山坡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土壤变薄,肥力下降,营林条件差,树木生长缓慢。地下水只提不补,引起一定的用水困难。水旱灾害频率相对较高,山塘水库淤积速度较快。(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加快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调各种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使区内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Ⅲ 中部东西乡丘陵盆地复合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中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范围包括富塌、徽城、北岸、郑村、王村和雄村6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南部,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经济以粮食、畜牧业、工业、苗木花卉和城郊农业为主。区域内主要有徽城镇和棠樾文化旅游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化水平较高,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业生产基础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覆盖率还不高,农药施用、化肥施用、农膜使用、污水灌溉等带来的郊区农业环境污染,城镇边缘的一些农田存在等待城市发展征地而抛荒的现象。工业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废气的无达标治理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无处理堆放等带来局部环境污染比较突出以及城镇垃圾的非安全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作为歙县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要强化极核中心功能,带动歙县经济发展,应该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重视农业建设,重点开展苗木花卉、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的开发。同时逐步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高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要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城区的绿地面积。Ⅳ 水南经果林基地与山水旅游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部,范围包括璜田、街口、新溪口、小川、武阳、坑口、深渡镇南部等乡镇,通称水南。东西有新安江流经,北部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可以利用山水特色,大力开发新安江山水旅游,建设“新安江山水画廊”。本区农业开发活动较早,人口密度大,是歙县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为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经果林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及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V 歙南中低山地生态恢复与林茶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南部,以山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范围包括森村、绍濂、狮石、长陔和石门等乡镇,通称歙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本区也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适当发展特色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本区以生态林业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加强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 作,大力发展茶叶、经果林,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丘陵农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深加工力核心,形成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庭院农业。同时,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立田园化的高岗型生态城镇体系,并形成本区特有的田园社区生态文化。【参考文献】

【1]朱会义,等.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J].2001,(3). [2]葛全胜,等.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地理学报[J].2000,(6).

[7]于兴修,等.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1).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研究对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可持......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刘燕婷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

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班级:023091姓名:侯郡培摘要:记过对几篇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本文就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及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优秀)

中国人民大学刘燕婷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

下载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