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闽南方言词语”。
摘 要
本文是关于闽南方言词语中谐音现象的研究,以闽南方言里的谐音现象作为语料,采用归纳、分类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谐音现象加以解释,分析它们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实用价值,使人们对闽南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及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传承性有所了解。
关键词:闽南方言;闽南文化;谐音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research on homonym of Southern Min Dialect.By the methods of induction and claification, try to show the phenomenon of homonym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of it.The mainly purpose is to introduce Southern Min Dialect to people that from other areas, make them know more about Southern Min Dialect.Key words: Southern Min Dialect;culture of Southern Min;homonym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目 录
前 言....................................................4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3(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5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6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7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7
(二)人名中的谐音......................................7
(三)店名中的谐音......................................8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9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9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10 结 论...................................................13 参考文献..................................................13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
前言
闽南方言属于汉语闽语的方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闽南方言的使用人数极其多,跨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根据统计,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人已经超过了六千万,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玉环、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再加上,闽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独特性,方言地区文化特征的鲜明,让人们对这个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充满好奇。
谐音,是我国丰富的语音词汇中的一大特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里一块瑰宝。它是人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从而实现表达出特殊语意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是古代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古人认为语言与世界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具有能够赐福或除祸的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①可见,对于语言中谐音的应用是自古发展、延续至今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都有谐音的身影。
“一般而言,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因此方言研究对于了解民俗往往有很大的帮助。”②本文提取闽南方言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方言谐音现象,再加以归纳,意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展现闽南方言中的奥妙,尽可能多地让人们了解闽南方言地区的特色文化。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泉州人称之为“五色话”。这是因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一般情况下,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 ①② 唐七元:《从各地方言的语音特点看谐音习俗的形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月。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歇后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来没有定论,因为有些歇后语一身就兼有多种性质,很难科学地对其进行分类,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下文所列的便是第二种歇后语:
(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
这里说的一般的谐音歇后语,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状态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人们普遍接触得比较多。
1.尻川贴报纸——风车(封股):闽南方言中的“尻川”,实际上就是普通话中“屁股”的意思,而闽南方言中的“风车”与“封股”谐音,即“屁股贴报纸——封股”,意思是屁股上贴报纸,特别引人注意,以此来形容人好出风头,爱表现自己。
2.驼背跌落海——冤仇(弯泅):意思是驼背的人跌入海中,即使会游泳,还是得弯着腰在海里泅水,“弯泅”在闽南方言中的发音与“冤仇”的发音相同,所以,用“驼背跌落海”来形容双方结怨。
3.剃头店公休——没你法(没理发):理发店休假不开工,不能理发,闽南方言中的“没理发”与“没你法”谐音,所以用“剃头罢工”来表示对对方很无奈,“拿你没办法”。
4.老鼠无洗身躯——趣味(鼠味):老鼠不洗澡(闽南方言里洗澡说“洗身躯”),尽是鼠味,方言里“鼠味”与“趣味”谐音。
5.卖豆油兮——倒讲(倒控):闽南方言中所说的“豆油”就是“酱油”,“倒讲”与“倒控”又是谐音,整句就是“卖酱油的——倒控”,以前卖酱油都是用一种带把柄的竹勺子舀,然后倒进瓶子,用以比喻有话却不直说,而是倒着说,令人费解。
6.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甘蔗叶,闽南话方言中叫做“甘蔗匣”,闽南农村用它来烧火很易燃的。一旦甘蔗园着火烧了,可以想象到,肯定整片的“甘蔗匣”全部烧得精光,没有甘蔗叶了。在这里,利用了谐音,闽南方言中“匣”和“合”同音,所以“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是形容两个人性情不会“合”的意思。
7.查某囡大汉——好价(好嫁):“查某”在闽南方言里是“女人”的意思,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查某囡”便是“女孩子”,方言里的“大汉”就是“长大了”的意思,女孩子长大了,就可以嫁了,方言里“嫁”与“价”谐音。
这类歇后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发散思维进行进一步的联想。认识这些歇后语,不但能够对闽南方言增加认识,还能对闽南方言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有所了解。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
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有一类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与中药名有关的歇后语,这一类歇后语中,也不乏谐音现象的存在。
1.回乡路顶——杜仲(途中):闽南方言中“路顶”的意思是“途中”,“回乡路顶”即“回家途中”,而“途中”又与“杜仲”谐音。
2.生囝落涂骹——熟地(属地):闽南方言中“囝”的意思是“孩子”,“涂骹”的意思是“地上”,“生囝落涂骹”即“生孩子落地上”,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以前生孩子没有接生就直接落地,称为属地,“属地”与“熟地”谐音。
3.坐无轿搭无船——杏仁(行人):闽南方言中的“行人”与“杏仁”谐音,意思是“坐不到轿子又搭不上船,就只好走路——行人”。
4.日已昼米无够——芡实(欠食):意思是已经到了中午了,缺米煮饭——欠食,“欠食”与“芡实”同音。
5.青盲剥涂豆——砂仁(挲仁):盲人,闽南方言中叫做“青盲”,“涂豆”就是“花生”在闽南方言里的叫法,“砂仁”又与“挲仁”谐音,即“青盲剥涂豆——挲仁”,意思是“盲人剥花生,只能靠搓摸,称之为挲仁”。
人们把方言、乡土、民风等与中药材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出这些极具特色的中药材歇后语,令人不得不被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所折服。
歇后语极富表现力,能够比一般言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而且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其它语言里的歇后语相比,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没有大的异处,最大的特点是比喻多新奇特别,出人意表,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是漫长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是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①文化体现智慧,方言中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是人们从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智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高度的创造性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①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
我们中国人在取名称的时候特别慎重,无论是取物名、人名还是店名,都非常关注名称的意义,追求名称在各个方面都能有好的寓意,寄托人们的祝福与愿望,尽量避免名称因谐音而出现不吉祥、不讨好的意思。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尊崇妈祖文化,鬼神信仰也很盛行。“民间信仰有三大类:一是自然神,如天公、雷公、土地公、海龙王等;二是佛、神和仙人,如观音、如来佛、八仙等等;三是人神,忠肝义胆,为民除灾、治病,令人敬重的好人。”①人们因为相信鬼神,把鬼神作为信仰,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某种寄托。人们相信,一个好的名称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能够带来好运气,所以取名称的时候也特别慎重,最好名称的谐音有好的寓意。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方言谐音后的意义,就很有可能给人们带来困扰。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
1.“和合包”
闽南方言地区隆重的传统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传统甜点“和合包”。包的皮是用精细的面粉经过发酵制成、蒸熟,像个开口的袋子,一个个放在盘中,旁边摆放一大碗甜味的馅料。人们将包的皮口张开,装进馅料就可以品尝,既独特又简便。关于“和合包”名称的由来,人们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神话中象征夫妻恩爱的神人,其造型为一人手持一荷,一人手捧一盒,即为“荷盒”,取其谐音“和合”,寓意“和睦同心”、“吉利”。这种和合包的包皮颇似荷叶,故别称“荷叶包”。还有一种说法,据《闽台风情录》②一书记载,和合包的来历还有个破镜重圆、和好如初的动人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厨师常年在外,久别归来,看见妻子与一位年轻男子在家门口亲热地交谈,妻子还连连向其施礼。厨师醋意大发,不由分说就把妻子休掉。妻子解释无效后发誓,日后他若后悔想复婚,除非屋前的荷叶长得高过墙头。休妻后的第二天,厨师才得知妻子因为到溪边担水,不小心把水桶掉落水中,那位男子跳落水中帮她捞起水桶,妻子施礼是在感谢他。厨师悔不当初,想复婚但又碍难以启齿,就想出个妙法:夜间偷偷用洗净的荷叶包上甜瓜条、面片、肥肉、麻仁。妻子聪慧,知道是谁送的,也明白这其中的寓意:“荷”与“合”谐音,荷叶代表和好的意思,甜瓜条等代表今后两人的生活甜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57页。② 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第8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甜蜜蜜,麻仁表示今后不再“麻木不仁”。妻子收下点心,顺手把荷叶插到屋外的竹丛间,夜夜如此。转眼三年过去,荷叶已高过墙头,妻子也深为厨师的诚意打动了心,在父母的劝说下与厨师破镜重圆、恩爱甜蜜。后来,厨师听从妻子的意思将这道菜带到外面的宴席,据其形状取名“荷叶包”,闽南方言中与“和合包”谐音,味道可口,名称又吉祥,被广为流传。
2.“好领导”
在闽南方言地区,有些饭馆、酒店的菜单上会有一道名为“好领导”的菜,在闽南方言里,“好领导”的谐音是“荷仁豆”,所以,这道菜便是炒荷仁豆,荷仁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有个好名称,自然备受人们喜爱。
3.“太平面压浪”
闽南方言地区有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渔民出海前要吃“太平面压浪”。“太平面”就是人们生日时要吃的“寿面”,可以选用线面、粉干,但不能选用切面,因为“切面”谐音“切命”,所以应尽量避免。而“压浪”意为一帆风顺,在闽南方言中又与“鸭蛋”谐音,“太平面压浪”即“寿面配鸭蛋”。即将出海的渔民,吃一碗“太平面压浪”,预示着此番出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二)人名中的谐音
姓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珍贵礼物,这是一件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对孩子影响最为深远的礼物,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但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在方言里名字的谐音意义,就很有可能在交际中感到困扰。“闽南方言区属于并用型方言区,即方言和共同语并行不悖,互相补足。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完全是根据需要而转换语码的。读书识字先学会普通话的音义,同时联系方言实际去对应理解。”①因此,有些闽南方言地区的人说话时会不经意地将方言与普通话混合使用、随意转换,于是出现下面这些关于人名的谐音趣事。
这其中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
教室里,年迈的历史老师正在给学生发试卷……
“廖淑芬,60分!你呀,不是名字叫起来像60分就可以考60分!”老师不悦地说。
“伍淑芬,50分!你呀,比廖淑芬还不如!”老师依然不高兴地说着。
接着,老师显得更生气了,急得普通话夹带方言说道:“柯淑芬,10分!喔,你也一样,名字叫起来像10分,你就给我考10分!”
这时,柯淑芬的妹妹心中开始暗叫不妙。
① 李如龙:《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老师叹口气,很无奈的发着第三张:“不是我在说你们这对姐妹实在是太不象话了!”(妹妹的名字叫柯玲芬。)
老师摇摇头道:“你们两姐妹应该好好向你们的哥哥看齐,他总是满分,你们俩不要老是考那样的成绩。”柯淑芬和柯玲芬两姐妹心里暗骂,都怪爸妈把哥哥的名字取做“柯吉霸”!
不懂闽南方言的人可能很难完全体会这段话当中的奥妙。“廖淑芬”和“伍淑芬”,用普通话读起来有点像“60分”和“50分”,特别是普通话讲得不标准并夹带闽南方言音调的人,往往容易混淆拼音中“shi”和“shu”的发音。在闽南方言里,“柯”和“考”谐音,“玲芬”和“零分”谐音,“吉霸”和“一百”谐音。经过这样的解释,就可以明白上面这段话中的奥妙了。其实这只是人们针对名字中的谐音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故事,诙谐幽默之余,让人们具体地感受了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会考虑谐音好的寓意,而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谐音这一方面,孩子长大后,接触的人多了,使用名字的机会也多了,有可能因为名字谐音不好听而受到困扰。
根据新闻报道,每个派出所每年都有辖区群众申请改名,其中以小孩子居多,基本上一年有20个左右。在所有申请者的理由当中,谐音是出现率最高的两个原因之一。
有一个10岁的可爱女孩,名字里带一个“骞”字,很多人误读为“赛”,于是人们就经常叫她“小赛,小赛”,因为普通话中的“赛”与闽南方言中的“屎”谐音,用闽南话听像是在叫“小屎”。后来女孩的父母听起来也觉得不雅,向派出所提出改名,派出所也表示理解,最后予以批准。
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们,名字用了大半辈子,却因为用闽南话一念有歧义也提出过改名申请。比如,一位名叫“土标”的老太太,退休后跟随老伴回到泉州老家享晚年,同辈的亲戚朋友们叫她都用闽南话念最后一个字,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就好像在骂她“婊子”,后来无法忍受便提出改名。
(三)店名中的谐音
开店取名跟人取名一样,都非常重要。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乍看觉得很奇怪的店名,这就是店主的策略,意在让人能过目不忘,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至少得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当然了,大多数的店主还是会规规矩矩地取店名,都会尽量取个能够体现店铺经营范围、经营特色的店名。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追求独特、新颖、最好还有好的寓意。
1.合佳阁来:这是间饭馆的名字,单从字面看起来“合”和“佳”都有吉祥的寓意,但恐怕只有懂闽南语的人才能够理解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了。“合佳阁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来”用闽南方言读起来的谐音正是“好吃再来”,四个字道出了所有从事餐饮行业的人们的心声。
2.雅兰荷家居:很明显地,这是个家居用品店,而“雅兰荷”这个名字也取得比较恰当,给人以优雅、舒适、清新的感觉。但懂得闽南语的人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也是个有玄关的店名,“雅兰荷”用闽南方言讲谐音意为“非常好”,用此来吸引顾客。
3.茶煮婆:一看名称就知道这个店是跟茶有关了。没错,这是家茶楼的名称,而且,它还有另外的特殊含义。闽南方言里“茶煮婆”与“地主婆”谐音,寓意来到这个茶楼,可是由“地主婆”为顾客们煮茶服务的。
4.雅都:是一家理发店的名字,店主是外地人,开业不久便改了店名。原因是店主听说“雅都”用闽南语讲谐音意义为“不文明”。
5.萨宁玛:是一家类似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同样开店不久也选择改名,因为“萨宁玛”在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可是非常粗鲁的骂人话。
可见,名称中的谐音,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根据原名称的谐音,取其谐音并作为新名称,这种往往是因为谐音名称具有吉祥寓意或者比原名称更具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而另一部分是因为本名称发音的特殊,人们加以调侃,在特殊的语境中应用其谐音词语,表达或褒或贬的意思。无论哪种名称谐音,都体现了闽南方言发音的独特以及人们丰富的知识和想象能力,同时提醒了人们在取名称的时候要结合文化背景,以免产生尴尬。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
“避凶尚吉是原始信仰中禁忌、避讳习俗的基本思想特点,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希图趋利避凶是最基本、最易产生的心理,因而语言的禁忌和崇拜深深地渗透和扎根在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反映着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及所形成的观念。”①探究闽南方言地区的民风民俗,不难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节、习俗都与方言中谐音现象的存在有关。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
人们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送行等较为隆重的场合,常常以事物的谐音来表达美好愿望和真挚的祝福。
① 沈刚:《谐音禁忌与崇拜的文化学解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1.新春佳节期间,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上、墙上贴“春”字,一来是欢度春节的意思,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闽南方言中“春”与“剩”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过年家里的必备年货里有菠萝,菠萝又叫凤梨,闽南方言里“凤梨”与“旺来”谐音,因此菠萝成为过年家中的吉祥水果。还有一个柑桔也是春节的热门水果,有道是“闽台风俗鲜,无桔不成年”,也因方言里“桔”与“吉”谐音,把柑桔看作是吉利、吉祥的象征,同时也用来拜年贺喜、迎宾接客等。年夜饭的菜肴也有关于闽南方言谐音的讲究,白萝卜必不可少,闽南方言里叫白萝卜为菜头,“菜头”又与“彩头”谐音,表示有好彩头。还要有鸡肉,方言中“鸡”与“家”谐音,民间有种说法“食鸡起家”,吃鸡就寓意着发家。
2.我们中国人很重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闽南婚俗中,女方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子孙桶”,这是一种特制的涂上红漆的木桶,供分娩时使用,现今有些地方用红色的塑料盆来替代这种红漆的木桶。出嫁时桶内装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全部都是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有一种做法是“子孙桶”桶里装有黑芝麻、菜籽、火炭、芋头等,因为芝麻多子,菜籽中的“籽”音同“子”,又可作种子繁衍后代,火炭在闽南语中“炭”同“澶(繁殖、繁衍)”,芋头也具有易繁殖的特性,这些都寓意新娘“生澶”子孙,繁衍众多。
3.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如果是要送家人出国投靠亲友的,要给家人带上一包竹心和铅钱片,因为在闽南方言中,“竹心”与“得心”,“铅”与“缘”谐音,可见其用意在于希望出国的亲人与所投靠的亲友有缘分,能得到真心真意的栽培和提携。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
历史上,闽南人“面对着贫瘠的土地、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沿海一带的渔民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蓝色的海洋。深海捕捞、远洋运输、近海养殖,战狂风、斗恶浪,以海为生,成为闽南渔区人民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历史画卷与现实写照。”①因为长期与自然搏斗,闽南方言地区的人大多为人处事比较谨慎,甚至是迷信,当然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希望“触霉头”,不喜欢“不吉利”的事情出现,所以因谐音会产生不吉利的意思、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的,就会回避,特别是在隆重的场合,对这些的避讳更是成为人们之间不成文的规定。
1.每年的新春佳节,人们要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作生活,所以,在元宵节之前都还算是在过年,就有许多禁忌。比如正月初四,人们大多都不出行,也不干活,因为闽南方言中“四”与“死”谐音。①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也有忌,因为闽南方言里“九”与“狗”谐音。
2.“九”在普通话中与“久”谐音,人们会以此作为吉祥寓意,而在闽南方言里,因为与“狗”谐音,很多时候“九”都不太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婚姻大事上也有相关的禁忌。九月里不结婚。岁数上,每逢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之类的,也为民俗所避讳,被冠以“孤寡”的含义,有些特别迷信的人,就连年份中有“九”也避讳。
3.人们家中若有乔迁之喜,亲朋好友会送礼,乔迁当晚,房主一家会设宴谢客,俗称“过厝酒”。传统习俗里,酒席一般会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美满。菜肴中一定要有虾,因为闽南方言中“虾”与“和”谐音,意为一家和气;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汤圆,闽南方言中“汤”与“团”谐音,寓意团团圆圆。最为重要的是,菜肴内不能用醋调味,因闽南方言中醋与“厝”谐音,吃醋即吃“厝”,而“厝”在闽南方言中的意思为“大屋,大宅”,因此禁忌。
4.由于文化的不同以及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寓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而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送礼的时候,忌以手巾、扇子、雨伞赠人。闽南方言中“巾”和“根”谐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之说,所以在婚礼中,回贺的结婚礼品中是不能送手巾的;而丧礼中,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因此,如果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扇子,人们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方言里“扇”和“见”偕音,俗话亦有“送扇,无相见”之说,所以“扇”也禁忌作为礼物的。此外,雨伞也不能作为礼物送人。闽南方言中“伞”与“散”谐音,“雨”和“给予”的“予”同音。“雨伞”即“予散”,故有“送伞,分散”的俗语。因此最好不要用巾、扇、伞赠人,以免引起不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构成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为创造文化的人类,它无时无刻不依赖着语言这一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汉民族内部各民系族群使用着汉语下属的方言来维系着自身民系族群的文化传延。”①语言反应了它所承载的文化的特色。闽南方言区民间信仰的盛行,是由于古代闽南社会生产力低下,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力的同时,不得不寄托、求告于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土著闽越人“信巫尚鬼”的习俗就被传承下来,如今闽南方言中的谐音崇拜与谐音禁忌就 ① 林华东:《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是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的突出表现,是闽南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结
论
闽南方言研究专家林宝卿女士形容闽南方言是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扩展型的强势语言。“从唐、宋开始,闽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民出于无奈,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流落或迁徙到异国他乡——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有的又从这些国家移民到欧美、澳洲、拉丁美洲等国家。”①闽南方言不但跨越的地域范围广,使用人数更是多,这使它的影响力比一般的汉语方言大得多。这使得闽南方言在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闽南文化如此独一无
二、丰富多彩、璀璨耀眼,使得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成为众多学者与大众关心好奇的对象。
闽南文化像一个聚宝盆,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像一部长长的电影,记录着闽南人奋斗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与自然抗争、谋求生机的奋斗史,使得“信巫尚鬼”的习俗深入人心,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人们逢事喜好追求好寓意,以寄托美好的祝福与愿望。生活中,闽南人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点点滴滴,挖掘事物的特征,并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丰富的知识创造出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谐音词语。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以其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出人意表的方式展现了闽南文化中的特色,体现了闽南人丰富的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使人们直接地认识、了解闽南方言及其文化,感受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第139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参考文献
1.林宝卿编:《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版。4.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5.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6.李如龙主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甘干恩主编、刘倩副主编:《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王宝刚:《简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编撰:《玉环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daodoc.com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日常用语(包括潮汕地区)瓦(我)汝/力(你) 伊(他)小(神经病)哺(嚼)粙(稻子) 七桃(游玩之意)山猴(乡下人气)三八(二百五意)出山(出殡仪式)歹谱(谓环习惯)歹嘴(开口骂人)目屎(眼泪)鲈鳗(流氓......
1内容简介《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是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是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积数十年之功成就的力作。书中对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闽南方言韵书进行了细致的......
闽南方言与文化1-1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活1 课堂时光一、教学目标:1.感受闽南方言的趣味性,乐意学习方言,学会闽南方言中关于课程名称、星期、俗语的讲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
闽南方言连读变调新探【数据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2008年三季度 【文献号】26 【原文出处】语文研究 【原刊地名】太原 【原刊期号】20082 【原刊页......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