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机化学的复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考研有机化学的复习”。
一、教材
一、教材
除了报考院校指定的教材(例如农学用汪小兰的,药学用倪沛洲的)外,以下几本Bo级有机化学教材至少选择一本常备手边,否则很难把有机化学学深学透。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纹《有机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积涛《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RT莫里森著,复旦有机教研组译,《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要有习题集、相关复习资料、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集、以及探讨有机化学某一个分支内容(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立体化学)的书籍。笔者推荐几本。
1.习题集。建议使用以上三本教材的配套习题集。
2.相关复习资料。有些是针对某些学校或某些教材编写,公开出版,有些则是高校的内部资料。
3.历年真题。有些院校真题不对外公布。另一些,如北大、清华、复旦、中山、中科院、中科大等,真题对外公布,可以买到正式出版的真题集。这些学校的真题集做一下只有好处没坏处。
4.其他参考书。
Jie Jack Li著,荣国斌译《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在各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
斯图尔特·沃伦著,丁新腾译《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有机合成设计(合成子法的习题解答式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这两本书很老了。
薛永强等,《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军良等,《有机合成设计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巨勇等,《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机合成的书细细读一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利用这本书把有机化学教材上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并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
由于现在专业课渐渐转成综合科目考查的形式,有机解谱题往往合并到分析化学里,本文不再涉及有机解谱。
二、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四轮甚至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7~9月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
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提高解题能力。10~11月做真题及对应学校的相关复习资料。最迟可以到12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回顾基础内容。12~1月。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做太难的题目。
留出近两年真题,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复习与上新课不同。上新课重在打基础,复习则着重串连整合。并且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已经掌握,即使有所遗忘也能很快拣起。所以读书不要死抠,要先观大略,后抓细节。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还是有纵横两条主线可以掌握的。首先构建两条主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串到线上,一条“珍珠项链”就串成了!这就是“珍珠项链”式复习策略。
两条主线是:1.化合物知识体系;2.有机理论体系。
化合物知识体系: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顺序编排的,这个顺序往往也是相关基团命名前后的顺序。
烃(烷、烯、炔与二烯、芳香、非芳香环烃)。
卤代烃。
醇、酚、醚、环氧化合物。
醛、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胺、腈、重氮)。
杂环。
生命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肪]
萜与甾体
金属有机配合物。
我们需要明确:何种物质有何种结构、如何命名、什么理化性质、如何制备、如何应用,熟记每一个涉及到的人名反应!
有机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一般是绪论一章提及的,来自无机和物化的理论)。
立体化学及立体反应。
亲电反应(加成、取代)。
亲核反应(加成、取代)。
消除反应。
碳正离子反应、重排。
碳负离子反应、“三乙”的应用。
周环反应。
有机解谱方法与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每种反应的基本机理,何种物质可以进行该种反应,有没有例外。
抓住这两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有机化学的命门!第一轮复习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搭建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串出我们的“珍珠项链”。
具体的策略是跟着教材走,每章以小标题为单位阅读。看到小标题时先回顾一下过去所学内容,如果没忘,对应的内容略读,如果已经忘记或者这部分内容基本没学过,那就细细阅读,一字不漏。
读书的时候注意作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总结该章纲要即可,但是建议一些重要的教材原文抄一遍以加深印象,这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量的人名反应以及繁杂的反应机理。
人名反应没什么好说的,见一个记一个,要做到见到反应名称就能写出反应式,看到反应式就能知道反应名称。建议把每个人名反应的机理了解一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理解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不要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了见到Reformatsky(瑞福马茨基)反应还来个“重新格式化天空”,那就被行家笑话了。反应机理则比较简单,有机教材上给出机理的反应就那点,掌握亲电、亲核、重排、缩合基本就一切搞定。需要熟悉各类反应的表现形式,代表物质、反应特征。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亲核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碳正离子重排(含频哪醇重排)、羟醛缩合。
另外,强烈建议在复习完每章后把本章给出的人名反应以及介绍的反应机理列在读书笔记后面!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牢记它们。
读完书以后立马做题!就做教材章后习题以及配套习题集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一定与真题大相径庭,没关系,这是给你打基础的必需步骤。只有通过这个步骤,你才能巩固知识,并且发现读书过程中的漏洞所在。
做完题以后对照答案订正,每一道题都要分析错因:
[*]如果知识点没学透,回去再好好把把教材对应章节详细啃啃,假如教材写得也不详细,就把本文开头提到的四本Bo级教材翻出来查查。总有一本书上有你需要的内容。[*]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就好好反醒。[*]如果是题目本身太难,那就注意总结思路与解题技巧,最好把它抄到错题本上。
这样一道题一道题地练下去,你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练了!第一轮复习结束时,我们至少应该具有两个成果。
[*]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错题本,或者从做题中总结到的解题技巧。
留着它们,以后还有大用处!
第一轮自测,看看你能考多少?考不高也没关系,因为你锻炼的是基础而不是能力,而考研真题中能力题比例不低。但如果你能拿到60~75%的分数,证明你的复习效果显著。
既然效果显著,那就开始第二轮复习吧!
四、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四、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第三轮复习就不要再做大量试题。本轮复习的任务是:
查漏补缺。阅读第一轮复习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尽力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常考题型、考试中的常用技巧。经过两轮复习的残酷磨练,相信你总结回顾起来毫不费力。
回顾试题。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错题、每一张真题试卷。确保85%以上的题目已经掌握,下次不再做错。确保已经适应了试卷结构和考试时间,能够把握做题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这个时候也可以做一些真题练练手,但不必过分纠缠于难题和分数,更不要因为一两道题做不出来而懊恼。因为你离上考场还有一步之遥,而许多竞争对手往往就是这一步没有跨出去,最终倒在了考场之前。走到这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坚持!考试前夜再回顾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太多看不过来就改看教材目录。尽可能地把知识点回忆起来,第二天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考场了!
六、试卷结构和临场技巧 和
七、结语
六、试卷结构和临场技巧
试卷结构与题型因学校和专业而异,由于综合科目的引入又有单科和综合的差异。本文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只能谈一些最常见的题型与最基本的临场技巧。
1.试卷结构。
单科型(满分150分)。
第一大题:选择。
第二大题:有机化合物命名。
第三大题:补全反应式。最常见的是写出反应结果,也有的要写反应条件(催化剂)甚至反应物。
第四大题:名词解释。
第五大题:简答。
第六大题:书写反应机理。
第七大题:推断。
第八大题:合成。
单科型考查特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命名、简答、推断、合成往往是能力型的学科内综合题;选择、补全反应式、名词解释的考查面很广很细,教材上任何一处细节都有可能涉及,书写反应机理一般都是重点反应类型,要严格详细地按照教材的要求写明白每一个步骤。
综合型。
类型一:农学全国统考化学(基础化学与有机化学综合,有机不单列,满分150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2分/个×30个=60分)。
第二大题:填空(1分/空×35空=35分)。
第三大题:计算、分析与合成(8题,共55分)。
顺序均是先基础化学后有机化学。
类型二: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综合一(有机化学部分,满分75分)
第一大题:有机化合物命名(8分)。
第二大题:单项选择(2分/个×8个=16分)。
第三大题:补全反应式(25分)。
第四大题:推断(6分)。
第五大题:书写反应机理(9分)。
第六大题:合成(11分)。
综合型考查特点:强调广度与综合运用的能力,考查面相当宽,综合程度高,但深度一般不大。考生需要牢固、扎实地建构基础知识网络。
2.临场技巧
试卷一般题量巨大,经常有考试结束题还没做完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解题顺序。
单科试卷。最佳解题顺序一般是先做名词解释、选择与补全反应式,再做大题(简答、推断、机理、合成),把命名放到最后。
因为前三类题型较为简单并且分数总量不低,并且第三轮复习时我们回顾了大量名词、反应式及其他琐碎知识点,一方面趁热打铁记忆还新鲜,另一方面先把基础分拿到手。这也是一个热身的过程。
热身结束,我们复习期间建立的知识体系网络渐渐活化,是做综合大题的时候了,这些大题数量不多但单题分值不小,正是我们与竞争对手拉开分数差距的地方,相信经过第二轮复习的魔鬼训练,我们能拿到足够多的分数。
最后做命名。因为命名题量小分值低,而且往往把N多官能团放到一个结构式里,编号、命名、分析构象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把它放到最后,如果实在做不完,这些分数可以放弃。
综合科目。综合试卷一般牵涉多科内容,但也要遵循先易后难,尽量得分的原则。对于像农学全国统考化学这样的试卷(各科融合在一起,不单独列出)最好按照试卷顺序一步步来,难题可暂时跳过不做。对于像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综合一这样的试卷(只是把4门单科的试卷罗列成一份)就要先做较容易的科目(如生化),后做有机,此时也要按照单科型试卷的处理策略安排解题顺序。
临场时间安排。单科试卷大致按照1.2分钟1分的策略分配时间,但是名词解释、选择、补全反应式要少一些,把省出的时间分给大题。对于综合试卷,留给有机的时间比例一定要略大于有机所占的分数比例,多花一点心思在有机上,多得几
分!
当然,具体如何安排时间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做历年真题,而试卷结构基本保持恒定。为自己设置一套解题顺序的模式,直接拿到考场上套用就行了。
最后说一句,有机化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因为它之于化学类专业正如数学之于工科与经管,是你展示复习成果的舞台,是你最容易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地方,是你考研高分的重量级武器,重视有机,力争鳌头!
七、结语
有机化学不难,有机考研复习不难。正如古人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即将或已经踏上考研征途的朋友们,让我们全力以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吧!
最后,祝每一位考研斗士复习顺利、金榜题名!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原创,有不足,请指点)转载自: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46817对于化工、环境、农学、医药、生物的考生来说,有机化学在考研中的......
考研有机化学经验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
有机化学复习策略掌握科学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好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方法等于提高复习质量,重视方法就是提高效率。在复习阶段,由于时间少,任务重,因此我们不仅要......
对于化工、环境、农学、医药、生物的考生来说,有机化学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联系纵横交错,是一块很难啃好的硬骨头。本文就拣块......
端午节课程优惠活动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