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御史陈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陈表”。
陈表(公元1490-1573年),字献忠,号草池,玉溪北城人。幼年好学,胸怀壮志,深得父亲陈孔易的钟爱。陈表15岁时到晋宁盘龙寺读书,勤奋刻苦,因他的成绩优异,获“一等食廪饩”待遇。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举人,时年27岁。第二年又参加“会试”落榜。当时,他父母已年老,加上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再考了,为解决生计,便到四川南溪县教书谋生,并任“教谕”。陈表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对学生教诚爱深。在南溪从教六年,深受学生和当地名流的崇敬,给他的道德文章以很高的评价。说他“讲文学必根道学,学方有本;做经师不愧人师,师乃可宗。”
明嘉靖二年(1523年),陈表由南溪赴京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时年34岁。消息传到玉溪,官民一片欢腾,奔走相告。新兴州的人民群众都引以为骄傲,因为他是新兴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对新兴的历史发展具有“肇启人文”的促进作用,同年被授任四川汉安县知县。嘉靖四年(1525年)陈表父亲去世,按封建制度的规定,他回到玉溪奔丧“守制”。不久母亲也病故。他在家守制期满赴川,改任四川云阳县知县。那时朝政腐败,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巧取豪夺,搜刮民财,鱼肉百姓,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陈表一身正气,做清官,做好官。他在四川任知县期间,严惩土豪地霸,奖励农业生产,政绩十分突出。在明代贿赂公行的腐败官场,像他这样的好官实在难得。由于他的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权力,责任都很大的职务。他的任务是考察监察官吏德能言行,调查州县狱讼,凡地方军,政,商,民大事他都有权过问。第二年,又受命为钦差大臣,“持节”巡按直隶(今河北),淮阳(今河南郑州,这里泛指河南)等地政务。他作为皇帝的代表,凡所到之处,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激浊扬清,不畏权势,敢于惩治残民肥己的贪官污吏,热情解救患难的平民百姓。陈表以“洗冤泽物”为己任,即为弱者,善者昭雪冤狱,把朝廷恩惠像雨露滋润万物一样施于百姓,言出行随,说到做到。
陈表巡按到淮阳(今河南沁阳县),当时的淮安太守是朝中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执政(宰相)夏言的侄子,他以权倾中外的叔叔作靠山,有恃无恐地搜刮民脂民膏,贪赃枉法。历届巡按明知他贪婪暴虐,但慑于夏言的权势,都不敢过问。陈表来到淮安,就有好心人劝他少管闲事,以免和夏言结怨引火烧身。陈表没有接受劝告,反而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他说:“吾今代天巡狩,讵可容私。……非种不除,如其生灵涂炭何!吾职宁休,民害必除。”他这种嫉恶如仇的态度,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敢说敢做的气魄,一时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铁面御史”。在代天巡狩期间,他还把在各地发现的德才兼优的人才推荐给朝延,为国家“拔擢英才”。这种为国家选贤,荐贤,提拔后人的胸怀,在封建社会官吏中实属难能可贵。陈表铁面无私,惩治腐败的行动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其本意则是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按理,他应该得到朝延的支持。但是嘉靖皇帝是一位不理朝政,不见大臣,既淫乐无度又崇佛信道的昏君,朝中大权长期被夏言,严嵩父子操纵着。他们排除异己,培植亲信,明争暗斗,党争激烈,致使倭寇犯境,兵变频繁,贪官酷吏肥私扰民,所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嘉靖在位的几十年,成为明代历史上“世无宁日”的时期。当然,受害最深的还是平民百姓。陈表“代天巡狩”,雷厉风行地惩治淮安太守,这就直接冒犯了夏言,为夏所不容,必欲除之,所以仅在任一年就以“忠直见忤”而削职罢官,时年47岁。“代天巡狩”是陈表仕途的顶峰,也是他仕宦生涯的终点。
陈表被罢官以后,到江南过漫游生活。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49岁,因思念家乡,毅然“自楚归滇”。归途中写了十余首诗,借以抒发他脱离污浊,险恶的官场,得与故乡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壮志难酬,忠而见疑,横遭排挤的愤激心情。在《兴福寺少想次陈尹子》诗中他写道:“尘苦当于何处谢,归来莲社领青山。”陈表用莲社典故,一指明朝官场是肮脏之地,二指只有故乡新兴才是佛所说的极乐世界(净土),从而表明他对明朝腐败政治的厌恶和对故乡的由衷热爱。最能集中表达他悲愤不平心情的是《喜晴二首》之二: 楚郊晴且静,兰水长新霖。松雾含龙势,竹风弄凤音。壮怀今日负,幽赏古人心。宦辙多年寂,归怀对酒深。
陈表回到新兴后,就像笼中鸟归到旧林一样惬意,并决心为家乡多做好事。他为家乡办的实事中,最突出的有两件:一是兴办学校。嘉靖二十年(1541年),即他回家乡后的第三年创办了“革池书院”,邀其学生吕淮和他一起在书院讲学。当时新兴虽建有文庙,但未设官办州学。学生应试,州城北面的要到晋宁,南面的要到0峨(峨山)。无论向南向北,都有高山阻塞,交通不便。陈表回玉溪之前,知州杨杰已多次上疏朝廷,申请建学,但主管部门借口事关重大,一直拖延不予批准,还多次驳回杨杰的上疏为了振兴新兴教育,培养人才,70多岁的陈表挺身而出,联合父老乡亲,再次呈请设立州学。鉴于他的身份名望,礼部只得呈文奏明皇帝说:“据州人陈表,成进士,官御吏。风气已开,文教日兴,人才渐出。簧序应设。”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批准了陈表的呈请,从此结束了新兴没有学校的历史,本地学生可以就近参加考试了。新兴州能够建立学校,陈表应居首功。二是兴修水利。当时新兴坝子东部干旱严重,常年缺水,经常颗粒无收,致使不少农家陷入“嗷嗷待哺”的困境。陈表亲自察看地形,捐出资金,组织当地农民在灵照山下凿涵洞,引来撒喇沟水,使千余亩农田得到灌溉。
陈表是玉溪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且以“铁面御史”闻名遐迩。但他回到家乡后,从不炫耀和自我标榜,不以大人物而傲视乡邻。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67岁的陈表在干海子寓所著《家训》一书,严格要求他的子孙要“勤俭治家为先,清心励学为要”,并且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他49岁回乡,84岁去世,35年间,尽力为父老百姓做好事。他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包括黔国沐上公在内的显贵和平民的敬重。沐上公“雅慕”陈表的人品,多次要把自己的“勋庄”相赠,但陈表坚决拒绝了。80岁生日,州牧要为他庆寿,他也婉言谢绝。陈表回乡后与当时被贬滴到云南的著名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结为挚友,来往甚密。杨慎比陈表大两岁,明正德六年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37岁滴戍云南永昌卫(今龙陵县),72岁(1559年)死于任所。两人相似的性格和遭遇使他们成为患难之交。陈表58岁那年与杨升庵同游海宝寺,写了《同太史杨升庵海宝寺次韵》一诗: 焚鱼学士滞南州,海宝留题记胜游。鹫岭烟寒分碧嶂,龙宫波静照舟楼。拾贵夔府诗常在,太史戍江0自流。兴向山阴临水得,人于西蜀草堂求。
陈表回到玉溪后,父亲修墓立碑,杨升庵亲笔写了碑文。陈表于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终年84岁,葬新兴豸绣山。因陈表生前兴学,治水有功于百姓,知州张子京等人上疏朝廷,为他在新兴州建乡贤祠,以供后人缅怀。这是新兴州建乡贤祠的开始。陈表诗今存51首,文11篇,收入李鸿祥委托王灿编辑的《玉溪文征》中。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写景,缘情而发,有的诗似不经意写出,却构成其鲜明的画面。如《王家楼坐望》: 孤村远望小楼横,楚树清明反照明。鱼入竹篮窨复跃,牧过梅岭笛还清。山如有意留云宿,沙自无杨受鹭盟。坐久长林瞑色上,他乡断绿为拈舡。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七律诗,有孤村,小楼,楚树,鱼,竹篮,窨,牧童,梅岭,笛,山,云,沙莺,舡等十四种景物,其中由远至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山有水。顺手拈来,毫不费力,构成了一幅各自独立而又浑然一体的暮春图。最后一个“坐”字既交待了“望”的人,也点明了“望”的姿势,充分反映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之深。陈表的文章都写于晚年,如《汉忠武侯祠碑记》就是在他73岁时写成的,由此又可看出他孜孜以求,顽强进取的精神。他的文章朴实无华,议论抒情务求真挚,做到了人格与文格的统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铁面御史成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铁面御史成语铁面御史成语1【成语】:铁面御史【拼音】:tiě miàn yù shǐ【简拼】:tmys【解释】: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
【成语】:铁面御史【拼音】:tiě miàn yù shǐ【简拼】:tmys【解释】: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出处......
情书式样:陈“情”表我亲爱的公主:我决定今生今世除了亲人,唯一爱你。还记得,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是你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你会是......
参加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大赛作品《认 识 钟 表》 教 学 设 计安康市第一小学 陈静2011年12月20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