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销售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销售技巧塑形镜”。
复合肥营销技巧 一:差异化问题
大家卖化肥,可能有时候要抱怨:哪个哪个牌子不好,不好卖。
大家考虑过,为什么不好卖吗?
如果产品是假冒伪劣,农民上过一次当,当然不愿意再要了。不好卖是自然的。
如果产品完全合格,还是不好卖。这又为什么呢?
你可能要说了,他的产品不好。
不过,你再想想,市场上那些卖得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效果都是最好的吗?
不是的!现在市场上那些卖得最好的产品,往往不是质量和效果最好的,还很可能不是比较好的。而很多产品和质量非常好的产品恰恰卖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产品差异化表达的问题!
什么是产品差异化表达?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你口渴了,到小摊上卖喝的。
人家问你:要啥?
你说:我要可乐!
人家再问你:“要汽水吗?”
你可能说:我不要汽水,我要可乐。
我告诉大家,你拿个可口可乐的瓶子看看,上面写的什么?碳酸型饮料。碳酸型饮料是什么?就是汽水啊!
你为什么要可乐而不要汽水呢?因为你一直以为可乐就是可乐,汽水就是汽水。
产生这样的笑话,不怨你无知。而是人家的产品差异性表达太强了,强得让你无意中把可乐和汽水当成了两种东西。
所以,差异性表达,就是寻找产品与众不同的地方,把它放大,让消费者接受,形成卖点。
案例1
再给大家举一个关于化肥方面的例子:
前几天,化肥圈的几个朋友在一块吃饭。当然了,大家都是好朋友,什么话都可以说。有一个人就一而再三向我们介绍他代理的产品,说含稀土,稀土对庄稼有什么什么好处。
后来一位朋友不耐烦了,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要再说稀土,我就把你从窗户里扔出去。左一个稀土、右一个稀土,你知道稀土产品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吗?就是你旁边的老张提出来的”
稀土产品概念,是谁提出来?告诉大家,就是我本人!
1998年,我还在做代理。那时候,农业杂志上经常提到稀土对农作物的好处。但是,全国没有一家化肥厂提出稀土肥料概念的。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源,发现某品牌产品里含有稀土。所以,就把稀土作为该化肥的卖点来宣传。由于找到了差异化,市场做得非常火。
后来,企来的老总专门找我谈这个问题,并把它
当成整 个公司的产品的卖点来推广。
当然了,现在炒稀土概念的化肥企业就多了。
案例2
做好产品的差异化表达对于营销来说非常重要。
做不好产品差异化表达,就是鸡群里的一只鸡,可能你比别的鸡肥一点,可别人看不到。
做好产品差异化表达,你就是一只驼鸟站在鸡群里,让人一眼就看到。
产品的差异化是什么?就是你的品牌,就是你的销量、就是你的利润。
化肥终端是面对文化素质非常低的群体,如果找不到产品差异化的对接,品牌运作是很困难的。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对品牌忠诚度低,他们购买化肥的心理:假吗?价格高吗?赊销吗?因为赊你的化肥,假了不给你钱。再就是:跟风上,看别人买就跟着买。
化肥终端按常规营销方法很难固定客户。怎样把产品深深的扎到客户心里,找到产品差异化,放大,放大,再放大。接下来宣传,宣传,再宣传。人类天生对差异感兴趣。这就是高效率运作品牌的核心机理。
别人一吨有机肥有卖1000元,甚至800元都卖不动。2005年,我们比别人价高500多元,还卖得挺好。
街上有卖无机肥的,也有卖有机肥的,可是有机无机捆一块卖的,一个没有啊!这就是差异化,这就是我与你的产品不同,不同就有卖点,就利润大。
多上有机肥能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良土壤。而当地农村由于青年劳力外出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大上有机肥了,土壤板结很严重。用上我们的产品后,效果都反应很好。
但是,我不敢保证他们再用上三两年,还有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你得看菜下饭。比方你是个医生,来个官员说胃不好,你给他开一种药,这药可能针对他经常饮酒落下的病根。再来个经常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浪汉,也是胃不好。你还给他开这种药吗?
所以,差性化要以实用性为基础,要找到窍门,不是海阔天空地瞎吹。
2、宣传问题。
案例1
代理山西某品牌时,在一个县一直打不开市场。怎么办?降价吗?到电视台打广告吗?
没有。我们在这个县选择了一个重点乡镇。就是黄店镇。
在那些里,我们一个网点一个网点地问他们:
卖我的货吗?不卖!
卖我的货吗?不卖!
好,当时我给他们撂下句话:10天之内,我让你们求着我卖。
当时怎么做的?我在服装厂做了4万件小衫,一
件8毛,后面是品牌,前面是硝酸磷肥。三天之内,在集市上见人就发,逢人就送。
老兄们,是三天时间,4万件小衫,他一个乡镇才6万人。
从第4天开始,路上走的,田里干活,集上做生意的,串门走亲戚的,穿的全是我发的小衫。
第七天,全镇一共24个经销网点,18个找门上要求发货的。一个夏季,我们在黄店销售300吨货。更重要的是,在黄店的狂轰滥炸,让我们一小子打开了整个县市场。
这就是毛XX所说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案例2
前年,我们在一个乡搞垂直销售。有一个村有3000人,怎么也销不动,业务员想撤出来。我说,别急,你们就按我的要求办。天底下,只有不努力的业务员,没有打不开的市场。等到了一定程度,我给你找找机会打开缺口。
没几天,机会来了。村里有一家过三周年的--就是死了人,三年的时间,祭祀一下。这一家是个大家族,有6个儿子,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在当地很影响力,所以就大操大办。
他们操办的场面确实非常大,招待客人的流水席就拉了230桌。按一桌8个人算,光客人就是1800多人。加上村里看热闹的、帮忙的,不下3000人。
当天,我让业务员带过去1万份报纸,在村里,在一家办周年的现场,见人就发,逢人就发。很快业务员给我反应,报纸发完了。不过,有人接了报纸根本不仔细看,可能效果不好。
我熊他:别人给你一份宣传品,你就一字不落地看吗?只要他能知道是我们港德发的,记住港德就行了。我再给你1万份报纸,等他们吃饭的时间,你到饭桌上去发。
他们摆了230多桌酒席啊,很多人根本没椅子坐,弄几块砖头当凳子。那些借来的椅子、桌子,也都是脏兮兮的。客人们来走戚,都是穿着比较光鲜的衣服。他们也怕弄脏衣服。我们在饭桌上发报纸,就是让他们垫屁股、擦桌子。
我们1万份报纸一进场,就被那些人什么反应?“港德化肥又来发报纸宣传了!”
然后呢?然后1万份报纸就给抢了。桌子铺的、屁股下垫的,脚底下趟的、柴火窝里扔的,男女老少手里拿的„„到处都是我们的报纸,每个报纸上都是拳头大几个字:港德肥料,老老实实实,实实在在。
结果你猜怎么着?三天内,我们在这个村销售了80吨,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我们的肥料。一个村带活了整个乡镇市场,我们一个季节销售了360吨,全年销售800多吨。
3、产品的位次表达问题
上面给大家讲了两个宣传的案例。再问大家一些问题:搞宣传就是为直接卖货吗? 谁的广告做得多,谁就卖得多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家打开电视看广告就行了,谁的广告做得好,做得多,谁的销量就最大,谁就最受农民欢迎。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天脊的产品销量大,受农民欢迎;撒可富的产品销量大,受农民欢迎。可是,你看看电视上,天脊的广告多吗?撒可富的广告多吗?
不多,都是很少的!国内顶尖级复合肥品牌投的广告都不多。
那些在电视上一掷千金做广告,请名演员作代言人的所谓大化肥企业,它们在底下干什么呢?
跟小偷一样,扣养分,坑害农民。这几年,被媒体爆光的那些所谓大企业还少吗?
大家想想,这些企业做广告可以花几百万、千万元,就私底下扣化肥的养分。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理由很简单:他们投1千万元做广告,这1千万元广告,根本给他它带不来1千万元的收益。他们不造假的话,根本活不下去。
他们认为搞宣传、打广告就是为了直接卖货的。事实上他们错了。
我告诉大家,打广告、做宣传的直接目的,并不是为了销货,而是为产品位次表达。
什么是产品位次表达?给大家举个例子:
如果你准备买一台电视机的话,你能想到几个牌子?现在就想!长虹、海信、海尔、康佳„„还有吗?
我告诉你,这就是产品位次。每一个产品作广告、搞宣传,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位次靠前一些。在消费者心目中排名前三名的,就是名牌,三名以后的,都不是主流。
电视、冰箱、服装等产品,是可以通过媒体进行位产品位次表达。化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它的效果要差得多。
桔子长在淮河南,长得又大又甜,长到淮河以北,就又小又苦,不能吃了。
我们现在一些化肥企业打广告,是照搬别人的。是那些广告公司给策划的,它们并不了解农民,并不懂农村市场。所以,那些化肥企业没少花钱,就效果很小。
农民是什么人?是一个非常闭塞而多疑的群体,他们宁愿相信邻居的一句话,也不会相信电视上的广告。你在电视上跟他什么纳米技术,什么太空肥料,什么先进工艺„„都见鬼去吧。
那么,该怎样对农民进行宣传呢?怎样做好产品位次表达呢?
我们的做法是:一杆子插到底,与农民面对面。
案例1
2004年,我们的产品刚进入市场,农民非常陌生。比说农民说出三个品牌有我们,就是说出30个品牌也没我们。
怎么办?我们想到一句话:一拃没有四指近。你在乡镇门点买,我在村里买。
公司组织两个宣传队180天,挨个村进行文艺演出。找到诚信户,就把产品放他家里,不用的话,我们再拉走。180天,两个宣传队发发展了200个村。
效果怎么样?农民一买化肥就想到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把产品直接放到农户家中,也就说我的产品位次比你买的产品位次靠前,位次靠前与消费接住就近,加速产品形成的品牌优势。
案例2
有一个乡镇是种甜瓜的专业镇。2005年,我们有针对性地推出甜瓜肥。
怎么开拓这个市场?我们当时重点做了两步:
第一步,产品差异化表达。
市面上复合、复混肥大多是铵态氮,上多了甜瓜好黑根。我们的专用肥用硝态氮。把这做为卖点。
第二步,产品位次表达。
公司雇了三个唱琴书的,挨个村演出,一年不许出这个乡镇。以后每年在这里演出半年。
半年下来,他们三人的真实名字都被人忘了,每人落了一个绰号:大港,二德,三化肥。混得跟各个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跟一家人似的。
各位老兄,这就是产品位次表达啊!当人家一买化肥的时候,就想起大港、二德、三化肥,你的港德就是名牌啊。只要是你的产品,不管甜瓜,玉米、棉花、小麦,都是抢手货。
2005年,我们在这个乡镇直销了200吨;2006年是350吨;2007年是420吨。
有人可能要问了:你的投入有多大?赔本吗?
赔本的生意谁干啊!由于产品对症开方,农民认可,市场很快火了。我们投入是大,可利润也可观。前期的投入很快就回收了。
有人可能还问,你一吨化肥利润这么高,老百姓能接受吗?
那么我问问你:茅台与二锅头的生产才本是一样的。茅台酒一瓶好几百元,二锅头一瓶才十几元,为什么都爱喝茅台?很简单,茅台是名牌啊!
我港德在这个乡镇就是第一的名牌,我的价格当然卖得上去。
现在,大家对品牌有个误区,认为只有全国名牌、全省名牌才好销。其实不是那样,全国名牌、全省名牌可能在你的销售区域可能名次表达并不好。
所以,要好搞好销售,不能光看这个牌子在外面的影响有多大,而要看在你的销售区
域影响有多大。要学会切割营销,在自己的地牌上做名牌。这样你才能真正赚到钱。
二:大家都是苦命人
在坐的各位都是苦命人。没有一个在银行存款超过
一亿的,也没有一个是与胡XX总书记有亲戚的。我们都得靠辛辛苦苦地卖化肥养家糊口。
化肥这种生意,不是啥好买卖。要不,你看看,哪个国家领导人的老婆或者儿子是卖化肥的?一个也没有!不要说国家领导人,就连省长、县长的亲戚都没有。
他们都做什么生意去了呢?啥赚大钱,人家干啥。
李鹏的女儿李小琳是中国电力国际集团的董事长;江泽民的儿子是搞通信的;朱荣基的儿子是炒证券的,王震的儿子是做房地产的,刘华清的闺女是贩卖导弹的„„只有卖化肥这一个不赚钱的倒霉生意,让我们这些苦命人做。
卖化肥不赚钱,我们还得干。
抱怨伟大的GCD吗?人家不理你。
回家抱怨老爹、老娘吗?老爹、老娘准拿棍子揍你,一边揍还得一边骂:“咋祖宗坟头上就没冒过青烟,你怨我,我抱怨谁去„„”
俗话说,穷帮穷,富帮富,衙门里头官官相护;家猫有人养活,野猫就得天天逮老鼠。逮不到老鼠怎么办?饿死你!
所以,我们这些苦命人就得经常交流,抱成团把化肥生意做好,多赚点钱养家糊口。
求天、求地、求GCD,都不会解决问题。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大家现在化肥生意做得怎么样?都赚大钱了吗?
大家可能会撇嘴:卖化肥想赚大钱?门也没有!
我同大家的感受一样:现在,化肥生意越来越难做。
化肥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了呢?
第一个是,价格越来越高,厂家拿架子,越来越难合作。第二个是,农民的选择越来越多,既要你价格低点,还要你质量好点,最好还能赊给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卖化肥的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利润被压得越来越薄,销售量越来越小。卖不动货发愁,卖动货没利润还发愁。
●怎样才能赚到钱?
大家可能都在想,卖化肥有没有办法赚到更多的钱呢?
答案是:有。
我给大家提供三个方法:
▲第一是卖假化肥。
卖一吨真化肥利润200-300元,卖一吨假化肥利润1000元。
赚钱不?
当然赚了。
但是,我劝大家不要卖假化肥。一是这样做太没良心。二是卖假化肥
有很大风险:工商、质检等部门要花钱打点,打点不好要挨罚。更重要的是,你辛辛苦苦干出点名气,弄不巧就把牌子砸了。
▲第二个是独占品牌的区域经营权,在你的地牌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我原先代理过鲁南、天脊。业绩做得咋样?在坐的各位可能有人知道。我做的时候,天脊化肥一袋子要比邻近地区贵7-10元。一袋子鲁南尿素最厉害时比邻近地区高15元。
天脊的王总说过一句话:搞化肥营销,老张是个人物。
我到鲁南化肥厂去,从总经理、部门经理到车间里的班组长,大部分认识我。为什么?因为鲁南年产35万吨,我销了6万吨。
当然,现在再去这两个企业,认识的人就少了。因为,我已经隐退了。他们的人员更换得也很快。不过,老点的人,还都知道。
独占一个品牌的经营权,可以让你在一定区域内,将价格卖得高一点,赚取更多利润。但是,它需要你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和高超的营销技巧。这不是一般的经销网点能够做到的。
即使你做到了这一点,新问题又来了,就是窜货。一旦出现大量的窜货,你独占的经营权就完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化肥厂能有效地杜绝窜货。所以,现在的市场上,仍然是打价格战,好产品卖不到好价钱。我们经销商一点一点地“割肉喂狼”,“割”得自己最后没利润。
▲第三个是进入生产领域。
前几天,我在街上与一个卖馒头的闲聊。他说,同样卖馒头,他比别人的利润大。因为他家里开着面粉厂,别人只能赚一块利润,他能赚两块。
就我们化肥行业来说,利润分成三部分:一是厂家生产的利润;二是代理商的利润;三是经销网点的利润。作个比喻:现在的利润分配方式是横切甘蔗,厂家、代理商、经销网点各分了甘蔗的一(古鲁)。
在市场竞争激烈,做流通赚不到钱的情况下,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会进入生产领域,争吃上一(古鲁)甘蔗。
但是,一般的经销网点有这种想法,也很难办:
1、高额的基础设施投入。即使建一个简单的掺混肥厂,也需要300万元。我说的是,实打实的干,不是瞎胡弄或者造假;
2、各种审批手续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办全,每次年审都得很大的费用;
3、技术磨合。一个成熟产品的形成要3-4年时间;
4、企业运行费用。做生产的运行费用远远大于做流通。
5、市场开发。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市场开发难度非常大。
●搞好营销
是根本
以上三种办法都不可取,还想赚钱,还得生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给大家提供第四种方法,就是做好营销。
什么是营销?
我学问不高,满打满算上过二年中专。那时候,中专里一共6门课,内容也早就过时了。所以,你想让我讲出多少高深的理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你让我给营销下个定义,我都下不好。
我讲的,都是我亲手操作过的,都是我自己的经验,都是我自己的体会。那些营销专家、教授们的课讲行好,可是他们讲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并没有亲自操作过。
为什么人家课讲行好呢?因为人家有学问,有理论,会总结。我佩服他们,也想向他们学习。如果年龄再小十岁的话,我一定扔下手里所有的事,都大学里自费学几年。
话扯远了。还是说营销吧!
什么是营销学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生产队有个饲养员,就是给队里喂牲口的。饲养员当时是一个肥差。那时候,人都吃不饱肚子,而饲养员可以克扣牲口的精饲料,像玉米、麦肤子、高梁等。
这个饲养员与村里的一个女人相好。他经常把克扣的饲料送给自己的相好。每次送给女人东西,都不能让人看见,而是藏在一个地方,让这个女人夜里偷偷去拿。
时间长了,这个女人就有意见,说:“我不跟你好了,你不把东西直接给我,还要藏起来,让我夜里偷偷去拿。黑灯瞎火的,我又看不见,还得靠摸。”
这个饲养员说了:是啊,我把东西藏起来,就是怕别人知道。当然了,黑灯瞎火的,你看不到,可你摸得到啊。你知道到哪里去摸„„你要是不同我相好了,你不但看不到,也不会摸得到。
我想:营销学就是让你知道都哪里摸得到利润。三:看天穿衣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你要因时而动,否则,市场一变化,你就做不下去了。做生意就像自然界的天气,今天刮一阵东南风、明天就敢刮一阵西北风,晴得好好的天,一来云彩就下雨
我起初,就是89年,在自己单位一个生产资料门市卖化肥。
那时候,农资行业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化肥不准个体经营,进货渠道就是县生产资料公司,供销社统一给门点进货,门市部只是卖货。到了95年供销社允许个人采购。
当时,化肥厂生产的化肥是计划调拨,对口是省、地农资公司和小复混肥厂。我走出店门第一站是当地一家农药厂,是国家第一批小生产企业--复混肥厂。那时复混肥没有市
场,生产也卖不出,他们就把原料倒卖掉。
我通过熟人买到他们的原料调拨单,在到化肥厂去提货。调拨计划是在鲁南化肥厂,这样我就能在鲁南化肥厂常住着提货。
机会不定那一天就掉到自己头上,就像我找你。
96年上半年,鲁南化肥厂遇到难题:有调拨计划没有谁提
货,生产的化肥积压如山。这时,政策就开始松动了,这就是我直接和鲁南化肥厂打交道机会,与鲁南化肥厂签订了购销合同。那时侯一个小门点能和化肥厂直接签购销合同是了不起啊,就是大点的供销社也没有从厂家直接发货的。而我就能直接与鲁南定货。当时我还买了鲁南化肥厂12万元股票,后来鲁南没能上市。
一眨眼功夫,机会没了。
96年下半年,化肥市场突变。出厂价由950元/吨涨到2400元/吨。鲁南化肥厂按原来签定合同数量兑现20%。听说其他化肥厂化肥涨价后合同一吨也没兑现。由于国家对化肥出厂严格控制,后来鲁南化肥厂对原来签定的合同也停了下来。对外合同一直持续到99年。
97初,鲁南业务停下来,我转到港口烟台开始做美国二铵业务。做美国二铵业务最后做到占销售区域总量的40%,也就是说这9个县,买10吨二铵就有我4吨。
一次投进封丘化肥厂800万,一直做到封丘化肥厂倒闭。封丘化肥厂倒闭后我还卖半年封丘尿素,因为封丘化肥厂外债多,为了躲避外债追逃生产化肥都存到我那里。
所以,做生意就得知道热冷。你该转变的时候就得变,就像一年四季交换,该换什么衣服穿你就得换。否则,要不热着,要不冻着。
●为自己挑个“好婆家”
现在,一些代理商老是抱怨厂家不好合作。其实,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找个好合作的厂家呢?姑娘找对象,还得先打听小伙怎么样,小伙的父母怎么样呢!你匆匆把自己嫁出去了,跟人家上床了,过了好几年了,再说人家这不行,那也不行。这有什么用?除了加速“离婚”的前程,没有一点好处。
我告诉大家,我做理时是怎样挑选厂家的。打个比方,姑娘找对象,是先看小伙长相啥样,口袋里有没有钱;再看小伙的家长--父母名声咋样,是不是当官的,有多大家底。小伙就好比你要找的对象,就是你准备代理的品牌。这个厂家的老总,就是小伙的父母。
当然了,小伙长得好--就是这个品牌的知名度高,销量大,对你以后的销售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我做代理从来不看小伙的长相--品牌在我这里名气有多大,销量有多大。那我看什么?就看小伙的家长--
厂家的老总,是不是开明,是不是有头脑,是不是这个行业里的精英人物或者潜在的精英人物,是不是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有句成语叫英雄所见略同。只有厂家老总是个精英人物或者潜在的精英人物,你的一些创新和思路才能被接受。否则,厂家的老总是个糊涂蛋,他品牌名气再高、销量再大,你也要躲得远远的,不要代
理这个品牌。即使你贪图人家“长相”、“家底”,“婚后的日子”也好不了。
我庆幸自己遇到过化肥行业的几个精英人物。
我代理鲁南尿素的时候,市场是一片狼籍,别说现钱去卖给化肥销售点,就是不要钱都不让你放。来菏泽考察市场的鲁南经营厂长杨建刚住到大酒店,晚上邀我谈了一整夜。这一夜,我们制定了一个后来叫“花都特区方案”的营销模式。杨厂长说: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原来是个不起眼的南方小渔村,DXPING老人家搞经济特区试,一夜间就让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吗,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搞个特区,你老张就当“特区”的“特首”,放开手去干。
我们搞个化肥销售特区,给特区优惠政策,把市场运作起来,一点带面。当然了,这个“特区”的动作方式,是商业机密。但是,结果可以告诉大家,就是一年销了6万吨货,后来“特区”的化肥销售阵地延伸到周边很多地区,鲁南尿素火得让人眼热。
英雄惜英雄。做为代理商,你如果认为自己是匹千里马的话,你一定要给自己找个伯乐。与狗熊合作,你也会越来越狗熊。
杨建刚首创的“特区销售”带动了鲁南尿素的整体发展。在那个时候,你不能不佩服人家的胆略和眼光。事实证明,杨建刚是个了不起的精英人物。现在,人家是兖矿集团的副总经理。
代理天脊时,我们这里基本是天脊的处女地。
2000年初,天脊煤化工集团业务员小孟,通过济宁一家大化肥公司的朋友介绍找到我,他说来你们这里几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代理商,听朋友说你很会做市场,能不能代理天脊硝酸磷肥业务。
我断断续续地与天脊的领导层接触,发现天脊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董事长李中华、总经理王光彪,还有销售处的杨书旺处长,那都是目光如炬的人物,绝对是化肥行业的顶尖级精英。你的那些创新、那些独特的营销方式,都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我代理天脊靠什么打开市场?搞媒体上投广告吗?不是!说起来,你们不信,我是靠自己办报砸开市场的。
与天脊集团签下代理业务后,我根据天脊宣传材料编写了天脊宣传报纸,报
纸分四个版面内容丰富,也非常有技巧。那时候,一些地市级的党报都赶不上我们的办报水平。报样送天脊集团销售公司,领导们很高兴:老张还有这能力!先印30万份吧!
接下来我组织10几个农业学校的毕业生赶大集、到村头、田间地头,一张报纸一小袋天脊肥料的散发。一年三次印发达100万份,农民只要看到散发报纸的就知道是天脊。
那个时间,“大哥大
”是一个人的身份,你要有一部“大哥大”别人就高看你。经销天脊硝酸磷肥的网点可神气了,见人都说我卖着天脊肥料的,就像腰里揣着个“大哥大。一个没有卖上天脊肥料的网点找到我家说,一回家就抬不起头来,见了老婆就说我,老婆说我不会卖化肥。
我代理天脊,第一年就将天脊做成了“大哥大”。市场红火时,将周边几个市的存货都给销了出去,那些货有的都存了两年了。
天脊做得好,我并认为是自己的能耐大。应该感谢的恰恰是董事长李中华、总经理王光彪,还有销售处的杨书旺处长。他们有眼光,有胆略,有超人的识人、识事能力。他们认同你,理解你,让你放手去做。所以你有机会利用独特的方式操作市场,多卖货。如果遇不到李中华、王光彪,还有销售处的杨处长这样的精英人物,我也只是一般的代理商。
●要有颗“谦卑”的平常心
做代理商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从哪里来?从“谦卑”的平常心里来。
洋丰集团让我代理他们的一铵产品时(那时候,洋丰还没有复合肥),已进入我这里二年,却始终没有销量。驻负责当地业务的刘经理找到我问,是不是他们的产品价格高,或者是农民施用效果不好„„
我说,你们生产的一铵在这里二年基本没有销售,别说老百姓没见过,就连经销网点都不知道你们生产一铵,根本不存在什么价格高,更谈不上农民施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问题是出在组织能力上。再好的一个产品如果交给一个没有组织能力的人,怎么能形成产品销售。
后来,洋丰集团老总杨才学请我到他的总部,谈市场的开发,提出“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由我大胆操盘。
我邀请了八百多名化肥经销点的老板,要一家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我给他们发布了三个信息:一是洋丰集团生产一铵让我老张代理,有肉大家共同吃,有酒大家共同喝;二是凡在新闻会上签定销售合同,合理利润以外一吨再让利100元;三是超过20以上合同,公司给推广宣传费用1000元。
一个新闻发布会,当场签定销售合同八千吨。此后,洋丰就成了我
们这里的名牌,直到现在。
后来,一家更大的企业也学我的方式运作市场。他们的实力确实大,是国企,现在称得上全国第一、第二的。好不容易组织起来300来名经销网点老板,他在台上讲:我们实力如何如何大,如何如何牛;不同我们合作,你就干不下去„„结果,会议进行一半,下面就只剩下四五十个人了。吃饭的时候,免强凑够了三桌。
会后,他们的负责人找我问:“老张,为什么同样的事,你做挺好。我们一干,就砸锅呢?”我只是笑,没法回答。再后来,他们要我做他们的代理,条件很优厚。但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人,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合作潜力的,也很难合作的。
还是那句话,做生意就是做的人。做代理,不要贪图人家的长相或者家底,就随随便便把自己“嫁”出去。
四:货必须真,价未必实
商人们常常宣扬自己“货真价实”。但是,“货真”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价实”却不可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具有很大的弹性。商人们赚钱,靠的就是“价不实”。
追求“价实”非常简单,厂家生产成本多少卖多少就是了!经销网点啥价进啥价卖就行了!但是,厂家愿意这样干吗?经销网点愿意这样干吗?恐怕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干!没有一个愿意无私到干赔本生意。有些网点经营尿素,卖得比进价还低。可他那是为了搭销复合肥啊。
“价不实”并不违背商业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市场就是价格的起伏来调节的,如果价格一成不变,那么就起不到调节市场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可高可低的,是存在地区差的,没有了价格的浮动,没有价格的地区差别,还搞什么市场经济?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控制定价权,生产化肥还是要加利润的,也存在价格差的问题。
我大家举个例子:你是卖酱油的。人家来买酱油,你给人家的酱油里掺了水,就是坑人,就违背商业道德。至于说,别人的酱油卖一毛,你卖1.5毛,这并不违背商业道德。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例下,价格是不确定的,是随行就市,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
街上卖衣服的,同样的衣服,这个摊卖100元,哪个摊卖150元;同一个摊,同样的衣服,今天买200元,明天卖260元。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我们经销化肥的,大多数是农民;就是那些不是农民的人,往上数三代,也大都是农民。农民不容易啊,坑农民是坏良的事,是违背商业道德的。所以,卖化肥,必须“货真”,却不能简单地追求“
价实”。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坑农民。
造假卖假,当然是坑农民。
但是,不坑农民就意味意味着不赚农民的钱吗?
在商言商,经商就是为了赚钱。你说你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为农民着想,无私地帮助农民。我说,你是扯蛋。
农民卖粮食不是也想多卖点钱吗?即然农民都想多赚点钱,我们卖化肥的为什么就不能多赚点钱。难道我化肥行业是慈善总会吗?
所以,同情农民是一回事,经商赚钱是另一回事
。同情农民,你就不要制假、售假;经商,你就得逐利,而且要追逐更高的利润。
为了农民,更是为了自己。为了农民,也得赚钱,而且还要赚得更多。要不,你把化肥卖得一分利润没有,饿别人的肚子,还是饿你的肚子?农民因为你没赚到钱而可怜你吗?农民卖粮食时,会因为你是卖化肥的而少收钱吗?
在目前复合肥市场非常混乱,假货横行的条件下,能做到“货真”已经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家厂了。你说,是让农民少花20元买袋不含氮、不含钾、不含磷的假化肥好,还是让农民多花10元钱买袋一点养分都不缺的真复肥好呢?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坚持两项原则。第一是,打死不造假、卖假;第二是,我必须赚更多的利润。赚钱和为农民服务是统一。赚不到钱,你靠什么为农民服务?你都饿死了,还空喊为了别人,有什么用?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逐利本身没有任何罪过。任何商人都不会拒绝高额利润,只要不违法,你的逐利行为都是充许的。
将产品价格卖得高,是你的本事。你能将一根牙签卖到1亿元,恰恰说明你有能力。只不过卖牙签的过程中,你要声明你卖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牙签,而不是其他东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没有禁止你这样做,你没有违法。
●1+1=2,正确,但缺少实用价值
价格是怎样确定的?
马克思的经济原理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对于搞营销的代理商和网点来说,这道理正确,但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1=2,正确不正确呢?正确!但对你生活有多少实用价值呢。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是从宏观方面的来论述的。你卖化肥多赚钱,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你必须在具体的手段上下功夫,在“微观”上挣钱。
也就是说,经营化肥时,你必须知道其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比如:营销手段,农民的消费心理等。
○价低不一定多卖货
商品降价会扩大销量。这是一
个非常普通的道理,大家都懂,也都能接受。但是,有一般就有个别。特别是近几年,所谓的“个别现象”越来越多。
我做代理时,价格都比别人、别的地区高,销量也比别人大。后来,我建厂后,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始终走高价位路线。
我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
公司招进一个销售人员,我把他放到基层锻炼――就是让他们搞流动销售。同的产品,同样的包装,我让小A在他的区域里卖125元袋,小B在他的区域里卖120元袋,小C小他的区域里卖115元袋。同时,我还给
小C一个特殊政策:别人不可降价;他可以降,甚至以成本价出售。
第一个季节下来,小A销售了30吨;小B销售了21吨;小C只销售了8吨。其中,小A偷着将每袋化肥价格涨了10元,变成135;小B按公司规定的价格120元出售;小C的价格则降了10元。
第二个季节,我将销售价格顺序倒过来,就是让小C卖得价格最高;小A卖得最低,并且禁令小A不准偷着涨价;小B的价格则在中间。这一季节的销量排序是这样的:价格中等的小B销量第一;价格最高的小C销售第二;价格最低的小A销量最少。
我承认,这个实验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但是,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目前复合肥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价格并不是竞争的绝对制胜手段。价格低并不完全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
其中的道理的很简单,复合肥市场假货充斥,人们在偏爱“廉价”的同时,还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巧妙利用人们对“质优价高”的心理,你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价格无谓高低,关键是找准销售对象
价格无谓高低,首先是要有限制条件的,就是在人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价格无所谓高价。超出这个范围的质疑,就是“钻牛角尖
打个比方,一个馒头,卖两毛有人要,卖三毛也有人要,甚至卖五毛也有人要。但是,你非卖1个亿,这就是胡闹了。
无什么说,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无所谓高低呢?
因为从宏观上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就是你卖化肥,农民买化肥的的过程中,价格往往是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的。
三个农民来买化肥,一样的化肥,这个觉得150元值,那个觉得120元值,第三个觉得100元都不值。现在,你的同样的化肥,在三个农民心里,就有三个价格。
对于觉得150元值的农民,你卖125元袋,他会买你的化肥;对于觉得120元值的农民,他可以考虑。对于觉得100元都不值的农民,他绝对不会要。
所以,你给产品定价时,除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找准自己的销售对象非常重要。
找准了自己的销售对象,你的价格就能高点,利润也高点。找不准销对象,价格低了,也没有人要。
农民对化肥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是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影响的。这要求你拥有一定的销售技巧。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密销市场”,就是找准销售对象,通过营销手段提高农民对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
我们公司针对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推出了含硝态氮的肥料,价格定得高一点,受到农 民的普遍认可。很多地方,全村都是用我们的肥料,销量很大,利润也很可观。
为什么这样?
因为,种蔬菜果瓜,要比种粮食利润高,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本身对化肥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高。
在我们的“密销市场”内,含硝态氮的其他品牌复合肥也很多,就是卖不过我们。是他们的质量不如我们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营销技巧。
他们把所有的农民都当成销售对象,不管蔬菜果瓜,还是粮食、棉花。这样,就缺乏针对性,把硝态氮的独特性淹没掉了。
事实上,大家在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人:他什么都会点,却什么都不精通。在小范围内,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人们不会牢牢记住他。还有一些人,他就一招鲜,却能更多人牢牢记住他的名子。
在“密销市场”上,我们始终在大声喊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时时加深农民的印象。
一些种粮食的农民到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是不卖的,并给他们解释“这种产品用在粮食上不好,价格又高,不划算”。表面上,这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事实上,却是在强调它在蔬菜瓜果上的好处。
现在,很多地方,一提硝态氮,农民就想到我们的品牌。其他一些品牌的复合肥虽然也是硝态氮,但在农民的心理中却无形中排除掉了。
○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化肥本身是个“量大而利薄”的行业。由于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薄利多销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薄利多销”本身不错。不过,有时候,大家要转变观念,不要迷信“薄利多销”。
我的观点是: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当然了,这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你销售量零,当然不会有利润。
大家要知道,“薄利多销”本身是为了多销吗?
不是!
“薄利多销”并不是为了多销。它是以“薄利”为手段,扩
大销售量,从而提高整体利润。
“薄利”只是一种实现提高整体利润的手段。那么,它就是一种工具。凡是工具的东西,都具有可选择性。用手工锯放倒一棵树,比用斧子砍快;用电锯比用手工锯快。
五:复合肥的好与不好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管是化肥厂家的经营人员、代理商、网点,还是小业务员,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充分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真实规则。
我接触过圈内太多的人了。一些人聊起大形势滔滔不绝,先国际,后国内,然后本单位。但是,一让他介绍自己
产品的独特之处,他就傻眼了。有的虽然也能说一套,说出很多一二三来。但,他讲的这些特点,说张三的产品行,说李四的产品还行。
其实,我们很多卖复合肥、生产复合肥的人,并不完全了解复合肥。尤其是对复合肥的好与孬,存在很多误解。
什么产品叫好,什么产品叫不好?
你们可能说,名牌产品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好,田间使用效果好的产品好„„
对,你们说的都对。但是,都很偏面。
你以为我们的复合肥有多少技术含量吗?没多少!
高塔造粒的复合肥比滚筒造粒的复合肥好,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你能肯定高塔造粒的复合肥,比滚筒造粒的复合肥好多少吗?谁也不能肯定!
同样的原料,你让两家企业生产,同样的生产技术,一个卖120元/袋,一个卖100元/袋。你能说卖120元/袋的,就比卖100元/袋的好吗?
同是一个厂家一模一样的复合肥,他前年用了效果不错,今年再用效果差。你能说前年产品比今年的好吗?
这些问题,你怎样理解?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复合肥是一个技术层次非常低的产品。技术差距并不能拉开太大的品质差别。技术差距更多是决定产品的成本差别和生产规模大小。
所以,复合肥因技术差距造成的产品品质差别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我们所了解的因技术差距造成的产品品质差别,是被人为放大了的,是厂家刻意宣传出来。
打一个比方:给两个厨师每人各一斤羊肉,让他们做红烧肉。可能一个块切得大,一个块切得小;一个做得好吃,一个做得不那么好吃。
但是,就充饥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个厨师做得红烧肉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一斤羊肉。再好的厨师也不能把一斤羊肉做成二斤。
那么,你可能问:为什么人们常常反映这个产品好,那个产品不好呢?
我告诉大家,很多时候,产品的好与不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真与假的差别造成的一些复合肥比不过别人,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养分亏缺问题。一些复合肥广告做得轰天响,名气也非常大,私底下却干着偷养分的勾当。不是有的品牌被业内人士称为:“缺8个养分很勉强,缺6个养分也像样,缺3个养分太正当”吗?
现在的复合肥市场太乱了,假货太多了。非常多的时候,这个牌子好,那个牌子不好,并不是厂家的生产技术造成的,而是这个牌子实实在在,那个牌子亏缺养分造成的。
复合肥市场上“好”与“不好”,并不是彼此的技术差距,而是“真”与“假”的问题。假货冲得真货价格卖不上去。
农民对撒可富复合肥反映普遍非常好。为什么?生产技术上的原因不可否认,但是,撒可富的“好”首先是体现在它没有缺养分。人家首先是靠这在农民中树立好形象的。
不信你可以做过试验:同样的地块,一头用撒可富,一头用你严格检测过与撒可富同样的养分的其他品牌的复合肥。撒可富会比别人好多少吗?你很难看出差距!甚至你自己配一点掺混肥,都不会比撒可富差!
有些复合肥广告做得多,技术上也很先进,但农民还是说不好。这为什么?它亏缺养分呀!只要是合格的、配方一样的复合肥,不管哪个厂家生产的,严格进行对比试验,都不会有大的差别。
一些厂家宣传说,我们的技术先进,每粒复合肥里的氮磷钾都非常均匀。可是你知道美国怎样施肥的吗?美国的农场很少有我们这样的复合肥,绝大多数是散装掺混肥。
二、农业生产的复杂性造成的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些农民买了假化肥,比如标注含量45%的复合肥,实际含量只有30%。但是,他用到地里,感觉效果还是非常好,不比以前用真正含量45%的名牌复合肥差,甚至不比同年上真化肥的地块差。
真的比不过假的,你说这事气人不气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农业生产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水、肥、气、热等。所以,肥料仅仅是影响生量的因素之一。当年,如果农民用上了含量亏缺很多的假化肥,偏偏当年风调雨顺,产量当然比上年高些。
而农民品评化肥的好孬,就凭直观的产量,而很少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所以,出现真化肥比不过假化肥的情况,并不奇怪。
两块地,一块用真化肥,一块地用养分亏缺很多的劣质复合肥。真的比不过假的,也很正常。因为现在的土地被弄得千差万别,有的地块虽然上了假化肥,但地质较好,有机质多,化肥的利用率比较高。
以上两点,都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这种个别现象发生的机率并不是很小,有时候就造成人们对化肥质量的误判。
不管怎么样,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假化肥可以一时欺骗农民,却不能永远。你可看看,有几个假化肥最后做成名牌的。
再重复一遍:
那些在农民心中扎下根的品牌,绝不是靠技术上带来的品质优势。复合肥行业 所谓的“技术优势”,也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产品比别人好多少。所谓“技术优势”,只能决定生产规模大小和生产成本多少。
很多时候,我们被厂家的“技术优势”宣传忽悠晕了,我们的整体化肥行业炒作概念太严重了。
比如像高塔造粒,就是存纯的概念炒做。高塔造粒目的是什么?是提高氮的含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还有现在个别厂家炒作的“纳米肥料”,纯粹是胡弄老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在,中国纯净水市场的卖得最火的,都是国外品牌。国人常常羡慕:“人家的技术先进!”
狗屁!就一点水装到瓶里,能有多少技术?
三、产品的适应性造成的任何一种复合肥,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土壤;不可能在任何气候等综合条件下,取得一样的效果;不可能适应任何作物。
有的产品在这个地块表现好一些;有的产品在那个地块表现好一些;有的产品去年表现好一些,有的产品今年表现好一些;有的产品在这个作物上表现好一点,有的产品在哪种作物上表现好一点„„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的产品,就出现过一种奇怪的现象。
我们生产两种棉花专用肥。一种含量53%,一个含量39%,两种产品都卖了很多年。
开始,有农民反映:“你们的产品比含硫酸钾的好!”我说,那是当然,棉花是喜氯作物,氯基的比硫基的在棉花表现好点很正常。
后来,很多农民反映说:“你们39%的比53%的效果好唉!”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胡说八道!”
有这种说法的农民越来越多,就由不得我不当回事了,特意做了个专门调查。大概走访了360个农户,其中,说39%好的占30%;说53%好的占40%,说两者差不多 的占30%。
这让我很吃惊,又专门按排了对比实验,结果与调查的差不多。
我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搞清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所能解释的理由只能是“39%的产品比53%的产品,更适应棉花作物,更适应销售地的综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案例
再后来,我们特意推出一种“对比肥”,就是一袋20公斤53%的与一袋20公斤39%的捆在一起卖,让农民做对比。不管电视广告,还是田间宣传、销售现场,我们都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对比试验结果公布出来,有名有姓,有地址,有农户电话,农民可以任意咨询。
无形当中,我们的“对比肥”成了农民争论的话题,茶余饭后的争论成为我们最好的广告。结果,我们的三个品种(53%,39%,“对比肥”)都卖得挺好。
不过,别的品牌开始提意见。他们说,老张是变相打压我们。你画个圈,把其他品牌他画在圈外。圈内53%、39%、“对比肥”都是你们的产品,不管农民怎么争论,认为那个好,都是你们卖货。
说实话,当时我真没考虑这个问题,但事实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我到现在都不认为39%
结论:目前,中国复合肥市场上的好与不好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营销问题。
●货必须真,价未必实
商人们常常宣扬自己“货真价实”。但是,“货真”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价实”却不可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具有很大的弹性。商人们赚钱,靠的就是“价不实”。
追求“价实”非常简单,厂家生产成本多少卖多少就是了!经销网点啥价进啥价卖就行了!但是,厂家愿意这样干吗?经销网点愿意这样干吗?恐怕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干!没有一个愿意无私到干赔本生意。有些网点经营尿素,卖得比进价还低。可他那是为了搭销复合肥啊。
价不实,并不违背商业道德。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市场就是价格的起伏来调节的,如果价格一成不变,那么就起不到调节市场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可高可低的,是存在地区差的,没有了价格的浮动,没有价格的地区差别,还搞什么市场经济?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控制定价权,生产化肥还是要加利润的,也存在价格差的问题。
我大家举个例子:你是卖酱油的。人家来买酱油,你给人家的酱油里掺了水,就是坑人,就违背商业道德。至于说,别人的酱油卖一毛,你卖1.5毛,这并不违背商业道德。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例下,价格是不确定的,是随行就市,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
街上卖衣服的,同样的衣服,这个摊卖100元,哪个摊卖150元;同一个摊,同样的衣服,今天买200元,明天卖260元。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我们经销化肥的,大多数是农民;就是那些不是农民的人,往上数三代,也大都是农民。农民不容易啊,坑农民是坏良的事,是违背商业道德的。所以,卖化肥,必须“货真”,却不能简单地追求“价实”。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坑农民。
造假卖假,当然是坑农民。
但是,不坑农民就意味意味着不赚农民的钱吗?
在商言商,经商就是为了赚钱。你说你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为农民着想,无私地帮助农民。我说,你是扯蛋。
农民卖粮食不是也想多卖点钱吗?即然农民都想多赚点钱,我们卖化肥的为什么就不能多赚点钱。难道我化肥行业是慈善总会吗?
所以,同情农民是一回事,经商赚钱是另一回事。同情农民,你就不要制假、售假;经商,你就得逐利,而且要追逐更高的利润。
为了农民,更是为了自己。为了农民,也得赚钱,而且还要赚得更多。要不,你把化肥卖得一分利润没有,饿别人的肚子,还是饿你的肚子?农民因为你没赚到钱而可怜你吗?农民卖粮食时,会因为你是卖化肥的而少收钱吗?
在目前复合肥市场非常混乱,假货横行的条件下,能做到“货真”已经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家厂了。你说,是让农民少花20元买袋不含氮、不含钾、不含磷的假化肥好,还是让农民多花10元钱买袋一点养分都不缺的真复肥好呢?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坚持两项原则。第一是,打死不造假、卖假;第二是,我必须赚更多的利润。赚钱和为农民服务是统一。赚不到钱,你靠什么为农民服务?你都饿死了,还空喊为了别人,有什么用?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逐利本身没有任何罪过。任何商人都不会拒绝高额利润,只要不违法,你的逐利行为都是充许的。
将产品价格卖得高,是你的本事。你能将一根牙签卖到1亿元,恰恰说明你有能力。只不过卖牙签的过程中,你要声明你卖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牙签,而不是其他东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没有禁止你这样做,你没有违法。
●1+1=2,正确,但不实用。
价格是怎样确定的?
马克思的经济原理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
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对于搞营销的代理商和网点来说,这道理正确,但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1=2,正确不正确呢?正确!但对你生活有多少实用价值呢。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是从宏观方面的来论述的。你卖化肥多赚钱,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你必须在具体的手段上下功夫,在“微观”上挣钱。
也就是说,经营化肥时,你必须知道其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比如:营销手段,农民的消费心理等。
○价低不一定多卖货
商品降价会扩大销量。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大家都懂,也都能接受。但是,有一般就有个别。特别是近几年,所谓的“个别现象”越来越多。
我做代理时,价格都比别人、别的地区高,销量也比别人大。后来,我建厂后,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始终走高 价位路线。
我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
公司招进一个销售人员,我把他放到基层锻炼――就是让他们搞流动销售。同的产品,同样的包装,我让小A在他的区域里卖125元袋,小B在他的区域里卖120元袋,小C小他的区域里卖115元袋。同时,我还给小C一个特殊政策:别人不可降价;他可以降,甚至以成本价出售。
第一个季节下来,小A销售了30吨;小B销售了21吨;小C只销售了8吨。其中,小A偷着将每袋化肥价格涨了10元,变成135;小B按公司规定的价格120元出售;小C的价格则降了10元。
第二个季节,我将销售价格顺序倒过来,就是让小C卖得价格最高;小A卖得最低,并且禁令小A不准偷着涨价;小B的价格则在中间。这一季节的销量排序是这样的:价格中等的小B销量第一;价格最高的小C销售第二;价格最低的小A销量最少。
我承认,这个实验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但是,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目前复合肥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价格并不是竞争的绝对制胜手段。价格低并不完全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
其中的道理的很简单,复合肥市场假货充斥,人们在偏爱“廉价”的同时,还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巧妙利用人们对“质优价高”的心理,你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价格无谓高低,关键是找准销售对象
价格无谓高低,首先是要有限制条件的,就是在人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价格无所谓高价。超出这个范围的质疑,就是“钻牛角尖”。
打个比方,一个馒头,卖两毛有人要,卖三毛也有人要,甚至卖五毛
也有人要。但是,你非卖1个亿,这就是胡闹了。
无什么说,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无所谓高低呢?
因为从宏观上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就是你卖化肥,农民买化肥的的过程中,价格往往是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的。
三个农民来买化肥,一样的化肥,这个觉得150元值,那个觉得120元值,第三个觉得100元都不值。现在,你的同样的化肥,在三个农民心里,就有三个价格。
对于觉得150元值的农民,你卖125元袋,他会买你的化肥;对于觉得120元值的农民,他可以考虑。对于觉得100元都不值的农民,他绝对不会要。
所以,你给产品定价时,除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找准自己的销售对象非常重要。
找准了自己的销售对象,你的价格就能高点,利润也高点。找不 准销对象,价格低了,也没有人要。
农民对化肥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是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影响的。这要求你拥有一定的销售技巧。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密销市场”,就是找准销售对象,通过营销手段提高农民对价格的收理承受能力。
我们公司针对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推出了含硝态氮的肥料,价格定得高一点,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很多地方,全村都是用我们的肥料,销量很大,利润也很可观。
为什么这样?
因为,种蔬菜果瓜,要比种粮食利润高,种蔬菜果瓜的农民本身对化肥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高。
在我们的“密销市场”内,含硝态氮的其他品牌复合肥也很多,就是卖不过我们。是他们的质量不如我们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营销技巧。
他们把所有的农民都当成销售对象,不管蔬菜果瓜,还是粮食、棉花。这样,就缺乏针对性,把硝态氮的独特性淹没掉了。
事实上,大家在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人:他什么都会点,却什么都不精通。在小范围内,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人们不会牢牢记住他。还有一些人,他就一招鲜,却能更多人牢牢记住他的名子。
在“密销市场”上,我们始终在大声喊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时时加深农民的印象。
一些种粮食的农民到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是不卖的,并给他们解释“这种产品用在粮食上不好,价格又高,不划算”。表面上,这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事实上,却是在强调它在蔬菜瓜果上的好
处。
现在,很多地方,一提硝态氮,农民就想到我们的品牌。其他一些品牌的复合肥虽然也是硝态氮,但在农民的心理中却无形中排除掉了。
●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化肥本身是个“量大而利薄”的行业。由于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薄利多销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薄利多销”本身不错。不过,有时候,大家要转变观念,不要迷信“薄利多销”。
我的观点是:量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利。
当然了,这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你销售量零,当然不会有利润。
大家要知道,“薄利多销”本身是为了多销吗?
不是!
“薄利多销”并不是为了多销。它是以“薄利”为手段,扩大销售量,从而提高整体利润。
我们VCD出口到国外,一台只赚几元钱。我们工艺品,一直是薄利多销,利薄到
哪一地步?我接触过一些工艺品企业,产品出品本身是赔钱的,他甚至连国家的出口退税还要砸进去80%。
所以,我认为:“薄利多销”是一种非常好的促销手段。但是,却不能多用。因为它是“双刃剑”,弄不好就伤着自己。操作薄利多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边际效应”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卖馒头的,如果1个馒头成本0.1元,最贵时卖1元,假设每降馒头价格下调1毛钱,就能增加一个馒头的销量。那么,就会有以下一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成本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元/个
单位
价格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元/个
总体销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
销售收入 1 1.8 2.4 2.8 3.0 3.0 2.8 2.4 1.8 1 元
总体
利润 0.9 1.6 2.1 2.4 2.5 2.4 2.1 1.6 0.9 0 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价格下调到0.6元的时候,总体利润是最高的。这就是“边际”。价格再下调,销量还增加,总体利润却是下降的。价格下调到0.2时,销售量是原来的9倍,总体利润却与价格为1元时相同。当价格下调到成本(0.1元)时,销售扩大了10倍,可利润却变成了零。
经商是干什么的?挣钱的!
薄利多销,薄利多销,到了没有利的时候,你还销它干什么?
“薄利”只是一种实现提高整体利润的手段。那么,它就是一种工具。凡是工具的东西,都具有可选择性。用手工锯放倒一棵树,比用斧子砍快;用电锯比用手工锯快。
我们化肥行业,普遍是使用“斧子”――就是薄利多销。大家都大搞薄利多销,就是恶性竞争。也不能怪我们化肥行业,中国的哪一样产品不是这样呢?
斧子、手工锯、电锯,都能将一棵树放倒。至于选择使用哪一种方式,你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如果能用锯的话,你干吗还非要用非常不好用的斧子呢?
那么,你可能要问我:这道理大家都懂,可为什么多数的化肥厂家还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我解释很简单:他们也知道薄利多销是笨办法,可是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也就是说,他们只有把斧子,找不到锯。
●种粮食,还是种大棚菜
我这几年一直是走“厚利密销”的。什么是“厚利密销”?
“厚利密销”的运作方式与“薄利多销”相反,属于反其道而行之。我简单地与大家概括几点,后面再细讲。
一、“薄利多销”是种大田,“厚利密销”是种“大棚菜”
美国怎么种田?人家是大农场,动不动几百亩、几千亩,全部机械化作业。你中国农民种粮食怎样与人家比?没办法比!
那么,你怎么办?你就不种田了吗?
当然了,田还是要种,不过你不能像人家那样种田,你要找准自己的优势。
变个思路,我不跟你比种粮食,我种大棚菜――这就是厚利密销。虽然你家底厚,能种几十亩地田,收入很可观;我种大棚菜,可能只有一两亩,但是我的单位产出率非常高,回报非常可观。
二、“薄利多销”是“阵地战”,“厚利密销”是种“游击战”
GCD的革命战争有过血的教训,就是左倾,叫花子跟龙王比宝,硬跟非常强大的敌人搞面对面的“阵地战”,结果连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几块根据地都丢了。
“游击战”的精髓是什么?不跟敌人正面接触,让对手找不到你。
我做代理的时候,别人的网点布局到县一级;我做到了乡镇一级;这几年,我们做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别人的网点有的已布局到村一级,我们则做到农户家里。我们的营销策划书做了4个月,有5万多字,最后订稿时,只一句话:产品门到门,服务面对面。
不管原先做代理,还是现在做自己的产品,我 的利润都比别人高得多。一些同行不理解,觉得不可思议:大家一块卖货,一起竞争,你为什么价格就卖得高?其实,他们不明白,我与他们进行的是错位竞争,就是不在一个平面上竞争。他们那个竞争平面上,大家争得头破血流,不得不薄利多销;我的这个竞争平面上,很多时候只有我自己,竞争很少。
三、“薄利多销”要做品牌,品牌形象却“大而化之”;“厚利密销”更要做品牌,品牌形象却必须“触手可及”。
做化肥代理的,都希望自己代理的产品是个大品牌;卖化肥的网点,也喜欢卖名牌产品。那些大厂家说:“虽然卖我的产品不赚钱,但是你可以用来维护渠道”。
我认为,这些所谓的大厂家是在忽攸我们。销售渠道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它如果不能给带来利润,我们还维护它干什么?
我们代理或者直接销售所谓的名牌产品,是想沾他品牌的光,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我们被迫接受了一些苛刻的条件,甚至不赚钱。其实,我们想错了,不是我们沾了它的光,而是
它沾了我们的光。
任何所谓的大品牌,在全国或者一个省或者几个省,知名度可能非常高。但是,它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都是“大而化之”的,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成销售。真正能转化成销售的,是代理商了网点在狭小区域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的“触手可及”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一些大品牌,他说自己打了多少广告,知名度有多高。你认,我认,卖化肥的可能都认。可是,农民认吗?我告诉大家,目前中国市场真正让农民认可的复合肥品牌一个没有;那些所谓的大品牌的知名度绝大多数是厂家自许和业内认可。
所以,做为一个代理商或者经销网点,要学会做“小品牌”。“小品牌”并不是说厂家的规模小,而是“小区域”,就是在你自己的地牌内形成强势。在你的地牌外,这个品牌再有知名度,与你也没有任何关系。
复合肥销售合同......
复合肥销售合同供方:河南俄仲肥夫特肥业有限公司签订地点:需方:签订时间:2013年 月 日一、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及供货方式:(1) 品牌名称:(2) 产品价格:随行就市,以供方价格为准。(3) 交......
十年前,复合肥行业刚刚起步,厂商为了尽快地抢占市场,采用跑马圈地策略。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引入其它行业先进的营销模式。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上结......
复合肥新型销售模式方案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市场分析经销商卖肥心态 老百姓购买肥料心态 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肥料 竞争环境分析 第二章 商业运作模式初期目标 市场策略连锁加......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 我们欢迎各位代表来厂参观指导,为了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在百忙之中,把你们邀请过来。一是让你们对公司全面了解,再者想听一年你们的建议,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