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情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合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了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建立了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成为了全国最大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中部最大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全国唯一“淡水龙虾”之都、“坚果炒货”之都和全国重要的种业研发基地,探索出一条具有合肥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优化生态、拓展功能”为目标,依托城市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突出优良生态、优势产业、优质产业“三优”标志和“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秉持“产业经济、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文化科普、辐射示范”五大功能并重,着力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加速城乡资源、产业一体化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建立了“三圈二区一带”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即,中心城区、近郊城区、远郊地区三个发展圈层;山区和江淮分水岭农业发展区、董铺水库等水库库区水源涵养地区两大生态保护区;环巢湖生态农业带),初步把合肥建设成了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与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二)注重区域联动,优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原则,围绕全市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加快城区、湖区、岭区、山区“四大区域”特色产业板块经济联动发展,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和“集中、集聚、集约”的两环三沿”合肥都市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一是大力推进“环城”农业融城发展。以承接城市生活生态需求为基础,加快环城区域都市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节庆会展创意等产业集聚提升,形成城乡资源要素互补、城市田园生态融合、三产交融的都市农业发展新气象。二是大力推进“环湖”农业生态发展。市政府出台了《环巢湖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调结构、整资源、控污染、拓功能、提品质等综合措施,推进巢湖北岸生态景观型、南岸特色精品型、东岸生态修复型、西岸滨湖都市型、沿河圩区生态型五大特色版块建设,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优质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环湖现代生态农业新体系。三是大力推进“沿岭”旱作农业避灾发展。加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和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南冬瓜、马铃薯、苗木花卉和生态林业等旱作产业发展,提高节约型、循环型旱作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岭区”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稳定增收。四是大力推进“沿山”特色农业多元发展。坚持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加快巢湖、庐江两地银屏山等山区油茶、名优茶、竹、生态涵养林等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的山区特色生态产业新体系。五是大力推进“沿路”设施农业集群发展。围绕沿国道、省道和县乡道两侧,以专业镇村为节点,以各类农业园区和规模化、标准化设施生产基地为载体,重点推进设施农业连片建设,着力打造设施农业集群发展和示范引领的新亮点。
(三)突出发展重点,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优化资金、土地、科技、技术、政策等资源配置为重点,依托土地流转、项目投资、新农村建设等综合载体,大力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拉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建园区、培龙头、促联结、创品牌、大招商、抓投入,努力建设城乡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合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一是做强畜牧业。重点加大乳业、生猪、家禽、龙虾、饲料、良种六大产业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双百亿”工程,全市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1.1万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8%,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省首位。二是做大蔬菜园艺业。坚持水生和旱生并进、设施和露地并举,深入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大力推进近城区设施基地提质提档、郊县特色种植规模扩张、合肥经济圈周边市县合作共建,联动加快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全市特色高效农业面积占全市播种面积的50%以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24个,农业庄园和家庭农场突破300家。三是做优粮油业。深入开展“四大高产创建”活动,稳定面积、规模生产、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建立国家和省级万亩粮油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132个,加快良种、良法、良田、良制的配套应用,促进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四是着力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交融互动”,综合利用城、湖、山、水、泉、林等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农业资源,重点推进环城都市休闲、环湖观光休闲、丘陵生态休闲等三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着力提升龙虾节、巢湖渔湖风情、山泉怡情等农业系列节庆活动水平,2011年各类农家乐发展到2000多家,乡村游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亿元。五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市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坚果、粮油、蔬果、饲料、畜禽、乳品等精深加工,建成肥东县、长丰县、经开区和高新区等年产值超百亿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巢湖市成为全国最大渔网生产基地。肥东县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样板。2011年全市农业企业突破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破1865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834亿元,带动市内外农户200多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就业人数达31万,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六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围绕建设“绿色山区、五彩岭区、碧波湖区”的三区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主体循环农业。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秸秆禁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促进城乡环保建设一体化。七是着力做大新兴战略产业。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快育种成果向企业转移,培育了丰乐、荃银等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较强影响力的种业企业集群,全面推进种业产业化步伐。同步推进生物育种、生物质产品、生物饲料、农业物联网等高端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合肥朗坤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合肥正在成为全省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先导区。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三化同步”。坚持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略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三大突破”和“三个转变”,突破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就业体系和城乡社保体系的分割,实现生产方式由农民分散种养的家庭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生产转变,投入由农民投入为主向大户和企业投入为主转变,销售经营由农民自产自销为主向合同种养转变,加速特色主导产业体系的建立和集群发展。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服务体制建设,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技服务体系、农机化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等六大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资金互助合作,推进农民信用合作。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城市的农业合作,积极开展农业专题招商活动,规划建设以合肥和长三角市场为主的外销农产品基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争取在我市设立各种类型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科研攻关和科研引进,共建农作物良种研发、展示中心、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加工项目开发中心。
四是突出发展重点,做好“五篇文章”。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集中力量,聚力高效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精深农业、品牌农业“五大农业”提升发展,把合肥打造成为特色精品农业强市、生态高效农业大市,为合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做出新贡献。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员会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2012年2月日)呼兰既是传统农业区,又是都市新城区。近年来,在改造农业、建设都市的过程中,......
文章标题: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之研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
泉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昌市始终把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摆在“三化同步”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产业化、标准化”的都市现代农业发......
乌鲁木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乌鲁木齐农业基本情况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决策。深圳是全国较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地区,仅有耕地面积4.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