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初论.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初论
作者:魏寒柏 张海峰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成为文化建设的模范。引领社会文化取向和凝练高职院校精神,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主流性与多样性有机统一、区域行业性与校本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并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路径进行。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责任 原则 路径
[作者简介]魏寒柏(1963-),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管理;张海峰(1956-),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管理。(江西九江33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7ZD07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24-022006年11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深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视频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对参与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它们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我们认为,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这实际上是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有“文化自觉”①,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成为文化建设的模范。在“示范性”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该承担两项责任,遵循三个原则,选择四条路径。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责任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和运行方式,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高职院校首先是一个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形式、组织规范、组织活动必须形成自身的文化气质,体现高职院校精神。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是社会需求和教育政策驱动的结果,并且只有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内生性过程并不充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和高职院校精神尚未真正形成。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担负起引领社会文化取向和凝练高职院校精神这两大责任。
1.引领社会文化取向。自古以来,大学文化作为社会的精英文化一直是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柱,担负着引领和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责任。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古代的书院文化曾经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不仅在当时给人们以思想启蒙,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形成了社会文化的新思潮。存在仅八年的西南联大,在战时条件极端艰困之日,始终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自强不息,刚毅坚卓,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应通过文化建设,使自身的文化和精神经世而独立,历久而弥新,成为区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社会文化重要的辐射源、创新源和引领者,并在引领社会文化取向的过程中,带动其他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就是通过文化教化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把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文化创新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精神,不断创造更加优秀的文明成果,形成具有文化特质可资示范的校长风格、办学理念、学者风范、管理制度、专业特色和文化景观,并通过这种文化特质影响学生,促进他们社会化、文明化和职业化,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对社会现实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凝练和创新,以便通过先进的民族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形成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这不仅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经过高职院校文化熏陶的学生在用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的同时,把内化于心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渗透到社会,促进社会文化的濡化,而且有利于改变高职院校文化缺失的现状,消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偏见,从而促使社会文化向着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
2.凝练高职院校精神。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高职院校来说,凝练高职院校精神极为迫切,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精神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如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制度设计、行为模式和质量保障等。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设施完善可以依靠政府等外力来推动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特色,则需要通过凝练高职院校精神逐渐形成。高职院校精神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具有无形的推动作用,而且这种无形的精神元素比有形的东西具有更持久的推动力。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层面。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高职院校精神是文化精神、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的和谐统一。其中文化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气质和价值追求,是被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职业精神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技术精神是在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凝练和提升的文化精髓和价值取向,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区别。从特殊意义上讲,不同时期、不同经历、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在文化精神、职业精神与技术精神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挖掘、凝练和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形成独特的精神世界。这
不仅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方向的需要,也是形成师生员工心驰神往的意志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根本途径。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人才的成长进行润物无声的陶冶,达成教育目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跳出学校围墙办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结合生产实际搞教学,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总原则,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书院,还是中世纪崛起的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大学,它们既是根源于文化土壤,也是当时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作为大学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同样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继承、传播文化的重要责任。如果示范性高职院校忽视先进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就会成为没有文化灵魂的躯壳,迷失自己的文化使命,最终导致人才培养的“工具化”和办学取向的“功利化”。鉴于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是不同的组织类型,各自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和文化使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将文化创新作为一项重要责任,通过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实践、德技兼修、学以致用的文化氛围,形成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文化气质。在文化建设中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增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示范”的内在需要。
2.主流性与多样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确保高职院校生命活力的原则,是高职院校培养当代新人的时代呼唤。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职业人”。作为“社会人”,必须具有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作为“职业人”,应该具有相应职业的文化气质。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首先应注重用人类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来熏陶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同时,按照“职业人”的成长要求,将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成为多样文化的有机整合。只有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主流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示范性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受到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3.区域性、行业性与校本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实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层面上讲,“区域、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定位。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社会职能。只有立足于地方与行业,为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服务,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才有可靠的依据和保障。从学校层面上讲,“校本性”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的特色,因为每一所学校都处在不同的区域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之中,有着不同的办学传统和运行模式。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区域、行业性与校本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在吸收区域文化、行业文化精髓的同时,充分挖掘、凝练、丰富和光大自身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坚持区域、行业性与校本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才能克服“千校一面”的现象和“水土不服”的问题。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如上所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担负着引领社会文化取向的责任,但这种“引领”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的。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但至今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从教育学意义上进行理解,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以课余文化活动,也即我们所讲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因此,在这里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存在和运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部分。据此,我们可以将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1.物质文化路径。物质文化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表层物化的维度,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各种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等。这些不仅是学校长期建设的物质成果,同时也是师生智慧的收获与物化。因此,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应赋予物质形态以文化韵味,体现特有的文化气息,使高职院校形成特色浓郁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加强诸如学校历史陈列馆、学校科研成果展览厅、中外能工巧匠雕塑等人文设施建设和学校年鉴的编纂工作,使校园呈现出“历史与现代呼应,文化与技术交融”的生动局面。这不仅是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制度文化路径。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制度文化属于中介文化的维度。制度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系列权力、义务和责任的综合,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规范与规则。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其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与普通大学也是有区别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大都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这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有着明显的同构性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扮演的实际上是政府附属机构的角色,这种设置当然有其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但在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今天,这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不适应。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冲破传统制度文化的束缚,从学校章程、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制度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制度文化创新。
3.精神文化路径。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深层文化的维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体系,是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根本标志,它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高职院校来说,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短板”。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继承传统大学追求真理、崇尚自由、尊重科学、厚重人文的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基于市场经济的条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与使命、高职院校的定位与职能等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探讨,凝练出实践精神、创业精神、自立精神、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等为基本元素的高职院校精神,并通过富有个性的校徽、校歌、校训以及各种文化载体播撒到全校师生的心里,融化到师生的血液中。
4.行为文化路径。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践行文化的维度。行为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反映的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际关系,也是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当下的显现。高职院校作为一种与普通高校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当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因此,在示范性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应注意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如规定文明用语、禁用语等)、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如各种兴趣小组、模拟公司和协会等)、举行各种讲座等措施,使生活在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的人群,按照社会的理想和高职院校的价值标准社会化、职业化和技能化,形成并洋溢独特的文化气息。
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是高职院校创建品牌、提升品位的有力抓手,是实现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根本途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做出全局性和深刻性的设计,从建设机构的创立运行、文化内涵的多元整合、个性特色的提炼培育和载体形式的开发创新诸方面进行整体谋划。本文只是理论层面的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深入研究。
[注释]
①“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胡显章教授解释说,简言之,“文化自觉”体现在处理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的关系时,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对全球文化和自身文化清醒认识基础上,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参考文献]
[1]王明伦.论高职院校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1-72.[2]刘爱梅.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体现[J].职教论坛,2005(24):50-52.
2006年确定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院校名称 天津职业大学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
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请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幸福**建设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109所)教育2006年11月,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教......
10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时期。高职教育集高等学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