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_郑州二测语文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3:12: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郑州二测语文答案”。

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中说出场人物“不一”)

2.C(或然当必然,原文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革: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3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分)

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3分。答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析1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 1

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应在刘旦宅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之前;B项“由于”变原文中的猜测为确定;D项“待人接物常有傲气”理解不准确,文中的“傲气”只是刘旦宅的行为给人的一种感觉)

(2)①有天赋。刘旦宅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已在家乡举办过画展。②学识(国学底蕴)丰厚。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涉猎广泛,饱览诗书,思考深入。③热爱绘画,对技艺入迷探究。没有绘画工具时,刘旦宅甚至能在空中作画,利用“内心视觉”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④人格高尚。刘旦宅淡泊名利,专心求艺;为人坦荡,能做到“同行相亲”。(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中第④点的解说答出任一方面即可。)

(3)①风骨:珍爱自己作品,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面对画价上涨,知音稀少的现实,毅然放弃作画。②大度:对“*”期间伤害过自己的老友包容体谅,尊敬如故。③正直:敢于直言,抨击文化界的不良现状;毫不讳言地感慨自己的老师“倒霉”。(6分;三方面各2分,应分别回答,否则总体上扣1分;其中“风骨”“正直”的两个要点各1分)

(4)观点一:今后中国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文化积淀深厚。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次次达到世界顶峰。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坚实根基。②杰出艺术家辈出。虽说当今中国文化界良莠不齐,但也不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技艺高超的文化大师,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涌现,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追求纯粹艺术的杨丽萍等。有他们的引领和激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文学艺术上创造奇迹,迎来新的高峰。③文中说近年来“画价飞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品通过买卖收藏而得以流传,有助于更多的艺术精品涌现,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研究、鉴赏艺术作品。

观点二:今后中国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文化传承不够。中国的思想文化成熟早,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从刘旦宅的希望来看,这些经典文化在当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②世风浮躁,人们急功近利。文化艺术更多被商业所利用,正如刘旦宅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协调统一,没有适合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许多文艺创作都沾染了名利或政治色彩。③缺乏大师引领。出现文化顶峰需要带动文化艺术创新的大师级人物,更需要大批艺术家前赴后继。而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家日渐凋零,越来越少。

(如有其它观点,如“今后中国有可能出现文化顶峰”“今后中国可能不会出现文化顶峰”“中国今后能不能出现文化顶峰我同样感到困惑”等。只要能就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大师引领等三个以上的角度辩证地谈,言之成理即可。)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应结合文本,同时联系现实)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阐释,言之成理也可得满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A项“感同身受”不能带宾语;C项“探囊取物”望文生义;D项“人言啧啧”不合语境。)

14.C(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倡议”;B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D项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折射的应该是评选机制的“不公平”)

15.C(注意语句内容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16.介绍: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1分)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问题”二字的大大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1分)右边有一个人手拿小小的窨井盖,边跑边扭过头说:“正在着手解决!”(1分)

寓意:讽刺(批判)了那些口头承诺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不负..........

责任”“敷衍塞责”等)的人或行为。(2分,少一处加点词扣1分)

或: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解决,而是应付上级,妄图遮掩隐.......瞒的行为。(2分,少一处加点词扣1分).

17.[示例]

野草,在乱石的压制下,茁壮成蓬勃的绿洲;

胡杨,在干旱的威胁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

(6分;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拟人手法1分,句式与示例相同1分)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题语文答案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登高祭祀活动不一定是在九月......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9分)1.B(A项混淆概念。“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句看出,“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英语

2018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英语二、阅读理解 第一节A Chinese movie theaters are never running short on youth films.Youth(芳华),directed by Feng Xiaogan......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题政治答案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A13.B14.D15.C16.D17.C18.D19.C20.B21.A22.B23.C二、非选择题(共52分)38.(26分)(1)问题:我国钢铁产业......

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题历史答案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历史参考答案24—28CBABA29—33DBCCB34—35BA40.(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

下载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