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人物”。
《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之思通过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来表现。
“监狱是人性善与恶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场所,人类设立监狱除了禁锢犯罪者的肉体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造罪犯的心灵,人性的至善与至恶在这里汇合角斗,最终善战胜并改变恶,使那些非常态的、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人,通过监狱的惩罚而获得新生。”而肖申克监狱,却是一座人间炼狱——不仅因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因它对囚犯身心的无情磨蚀。肖申克监狱的囚犯想欲获得“新生”,也就成为了天方夜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安迪拥有中国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熬十年,励精图治灭吴国的恒心与毅力。经过二十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五百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重获自由。安迪举起双手,向天空呐喊。那刻,强烈的视、听觉的撞击所产生的震撼力,使观众直接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撞击。影片“悬念”被揭露之后的豁然开朗,使观众绷紧的心弦骤然松弛下来,观众和银幕之间构成了一个共时性的审美空间。
在影片结尾,当安迪与瑞德相逢于墨西哥海滨。那刻,瑞德终于找到了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那刻,“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金黄色的沙滩、相逢的微笑……”这些形象已超越了具象性而具有象征性,作为一个个独立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哲思之美
“没有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不是因为我在监狱里,或者你认为我该这样。我回首过往,一个年青的、愚蠢的小孩犯了滔天大罪。我想和他谈谈,我想和他讲讲道理,告诉他做人之道,但已不能了。那孩子已无影无踪了,只剩下这个老人,我得这样生活下去。改过?只是个胡说的字眼。”从瑞德最后一次申请假释时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感知肖申克监狱给予他的独特体悟。观众也许会惊讶瑞德假释出来在商店里做服务员时,向店长报告他想要上厕所。而反观其在肖申克监狱的日子,就会发现他就为这事报告了四十年。许多外界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瑞德却是难以逾越。漫漫无期的监狱生活,最终把肖申克监狱的囚犯“体制化”了。正如瑞德在老布假释出狱时所言:“你愿意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这些高墙很有趣的,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逐渐习惯,等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你就该依靠它了。这就是„体制化‟。”正是“体制化”,导致老布走上自杀之路,导致瑞德出狱后仍带“请示”的烙印。
此为“体制化”之思。
刘再复《红楼梦哲学笔记》一书中曾言“谁能帮组人反抗物的奴役,谁就会给人带来诗意。这个谁,可能是上帝,可能是释迦牟尼,可能是老子、孔子、庄子、慧能,甚至可能是自身,换句话说,可能是神圣秩序,可能是宇宙-自然秩序,可能是道德秩序,可能是审美秩序,尺规是流动的、多元的、开放的,但应在不确定中有所实践,有所发明,有所建构,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存在之家,一个与宇宙自然秩序相融相契的澄明之境。”对于安迪,这个谁,名曰:希望。“忘记世上很多地方,不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有些东西在内心深处,不能到达和不能触摸,全都属于你”这就是安迪心中不灭的“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正是拥着希望前行,安迪的生命之花永远坚挺地开放着,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安迪遭受的每一次打击,都是一次考验人性、砺炼灵魂的过程。安迪用“希望”最终完成对自己和狱中友人瑞德的伟大救赎。
希望是什么?如法国自然主义鼻祖左拉所言:唯一的希望在于永远的自强不息。
希望就是无论你自由还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顺境,还在挣扎着或已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拥有,并让你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现实。如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中所说:“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生命有限,只有奋斗不已,方能生生不息。
身处现实社会,到处都存在着肖申克监狱一样的地方或事物,各种各样的体制化束缚着人们的行为,乃至灵魂。时间在考验着人们的意志,理想如没有“希望”的牵引,就易被岁月的风刀消磨殆尽,最终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给予的安排。
此为“希望”之思。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着我们?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这部电影为揭示人性拓展了一个新的维度。
上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一时兴致大发写了好长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之前上传了前半部分对这部电影美学的一些宏观性的思考,现在和大家讨论一下电影中一些微观和细节的内容。《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斗争、希望与梦想的电影,抛开纷繁的情节,优美的镜头语言等等不谈,把这些外在的形式和现象剥离开之后核心的就是这些符号性感念性的单词,这就是从现象抽离出来的本质和精神实质,这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提取和浓缩,能够引起共鸣。只要形式得当,表现自然,肯定是能引起共鸣的,达到传达情感引起审美感受的。
瑞德和安迪在狱中的友情和我们普通人真挚的友情是一样的,这是人类实践中,在交往方面本质的东西,他们共同的精神实质都是为他人着想,不自私,为朋友的奉献牺牲精神。这样的情感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在普通生活中都是能打动人的,美好的东西,都能引起共鸣。因此在狱中艰苦的条件下,在大家都身不由己的情况下,更加能反衬出友情的可贵,把这种人类社会宝贵美好的情感衬托得更加闪亮,因此观者的心理感受也更加强烈,获得的审美感受也更加强烈。
再比如影片中表现的希望,这个感念贯穿了无数影片和人类的生活。人活着就会有欲望就会有梦想,为了梦想不懈努力,毫无保留的付出,在逆境中的坚持,和最终梦想的实现,其中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是生命本身的律动。这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升华。安迪为了获得自由在狱中用一把小锤硬是挖出了一条逃出监狱的地道。外有巡警的监管和狱友的刁难,内有冰冷坚硬的墙壁。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折磨中,安迪办到了,这是追求自由的意志的胜利。正是在这样重重阻碍之下才显得梦想实现的可贵。才能更加凸显这种获得自由的快感和酣畅淋漓。而梦想正是无数人的共同点,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会遇到阻碍,意志坚强的人成功了,意志薄弱的人失败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和安迪一样,此时我们已经化身为安迪,和他一起挖地道,和他一起实现我们的梦想。随着安迪挖通地道并沿着长长的下水道爬出监狱的时候,我们的梦想也实现了。在情感上我们和安迪同化了。仿佛我们获得哪些曾经梦想却没有获得过的梦想实现的成就感。在越狱这个事实中我们发觉出了它最本质的特点,它的内核。那就是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是梦想这个感念引起了共鸣,引起了观者的感动。
最后,我觉得美和丑是相互对立同时相互依存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美也不纯在绝对的美。这和阴阳相生相克是一个道理。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而丑之所以为丑是因为有美的存在。善之所以为善事因为有恶的存在,而恶之所以为恶是因为有善的存在。电影的美也是如此,影片中的真善美总是通过丑恶的东西来反衬来突显的。而且是善中有恶,美中有丑才更真实更能打动观众。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对梦想美好的追求总是伴随着阻碍和肮脏的环境,同时有那些因为梦想的遥远而放弃的人作为陪衬。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这种梦想的可贵。同时这种越狱的行为以及不折手段,偷偷摸摸本来是恶是丑的表现但在这里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实现梦想这个美的纯洁。没有至善至美,但正是这些瑕疵的存在更显真实和感人,更具有人性的光辉。再比如影片中对真挚的友情这种表现,安迪和瑞德的友情本质上是真挚的,但这种友情中也夹杂了一点点交易一点点怀疑和不信任。人本身就不是完全纯洁的,总会有私心,总会有现实的考虑。但善的一面占了绝大部分的时候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善和美。同样丑和恶也不是彻底完全的。它总是能折射出一点点的善和美,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比如典狱长虽然贪污腐败,但他却欣赏安迪的才华,并同意了他提出的合理要求。这种人之常情和理解不可谓不是一种善的表现。另外比如和安迪一起刷屋顶的那些囚犯,他们是有罪才进监狱的,占他们性质大部分的是罪恶,是有犯罪记录的。但是就是在这恶的环境中却滋生出了真善美的花。当他们在屋顶上享受着久违的阳光,喝着冰冻啤酒的是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美丽的笑容和幸福的表情。此刻他们的恶已经被美所取代,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罪犯而存在。丑和美,善和恶在一瞬间发生了转变。我们从一群囚犯一群有罪之人的身上发现了人性的光辉发现了美。所以美也可以从丑中生,丑可以蕴含在美之中。对于电影来说,人性化的表现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往往更具感染力,更有美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影评 >一直被誉为史上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励志影片之一,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一部蕴涵人生哲理的警世之作.它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
汲汲于生-------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这话一点都没错……我发现我很激动,几乎坐不住,我的思绪纷乱,这是一个自由人才能感受到的,一个自由人开始了漫长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周二看了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本片主要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
姓名:严婷婷 班级:08英语1班 学号:0812010007Hop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ne’s lifeOf the topics reflected in the movie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 give my vot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