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钱学森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钱学森的精神”。
暑期实践报告——学习钱学森精神
主题走近钱老,走进钱老
前言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走完了98年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和全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虽然他已经离人民而去,但钱学森精神却是他留给世人的一笔无价的财富。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需要将先辈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并不断传承。因此,学习钱学森精神,并把它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暑期,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钱老的精神,并且产生了许多学习心得,对钱老有了更深的崇敬之情。
目的走近钱老,了解他的生平;走进钱老,从他的生平以及辉煌成就中感受他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途径
阅读相关图书以及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相关信息
Ⅰ.钱学森生平简介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23年9月就读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至1955年,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8年,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1950年夏,为顺利返回祖国,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为委员。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此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
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 1
来感动中国人物”。
Ⅱ.钱学森的人生传奇
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学习心得
作为为新中国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
在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信念的奋斗历程中,他充分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他说到了,同样也做到了。钱老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达到了不凡的境界。对于钱老的精神,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他从不看重荣华富贵。
美国的丰厚待遇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诱惑力。其实,以钱老的能力,如果追求金钱地位之类的个人价值,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但是钱老是这么说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受到金钱的驱使而迷失本性,犯下过错而终身遗憾,同时危害社会?如果每个人科学家,都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又能为社会减轻多少负担,还有什么腐败现象可谈呢。
其次,钱老的爱国精神让我佩服。
在五年归国路中,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可以冲破任何阻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为了准备回国,他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在回国探亲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后,他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但是他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
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回到祖国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钱老的爱国激情愈加高涨,他将这种激情投入到科研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成就。即使在晚年,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仍旧密切地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态势。他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东北大学的学子,我更有责任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和传承。钱老是一面旗帜,引导我们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青春奉献给建设祖国的事业,用一生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再次,他以执着于事业,淡泊于名利作为为人准则。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为了“东风一号”近程导弹的发射,他可以一头扎进大西北,在黄沙烈日中风餐露宿。可在功劳等身之时,却一个又一个地要求辞去各种职务、职称,希望媒体对自己的宣传减少再减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始终都贯穿在钱老先生的人生传奇中,这是很多具有渊博学识和本事的人都难以做到的。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多少有一种真正的信仰?再想想我们大学生,我们的当前的任务就是学更多的知识来提升个人素质,掌握更多的本领,学习研究就是我们的事业。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一头扎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彼岸,我们的可支配时间虽然比以前多了,但并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向一些同学那样把一个学期的学习汇总到一个月完成。在学习之余,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或是其他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进行研究,多参加一些诸如学术论文大赛、创新型项目的比赛,不怕失败,挑战和提高自己。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钱老一样的伟人,但即便是做一颗螺丝钉,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正确树立价值观,恰当地对待荣誉,不因荣誉而急躁,当事业和荣誉放在面前时,分清孰轻孰重。
最后,作为科学家,他始终对得起良心。
科学家与科学精神不是一回事。当了科学家,却心浮气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人,现实中比比皆是。而钱老的治学与科研,不仅有“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式的一丝不苟,更有“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式的科技良心。钱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就读时,他的数学老师提倡创新,出5道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但是解决的方法比较平淡那也只给80分。如果答对了4道,但是解决的方法非常有创新,那就给100分,还另外有奖励。在科大,他的学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类似。他说如果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就扣20分。他说,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其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难能可贵。我们在学习中却
有很多人不求甚解,只求明白个大概,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深究,模棱两可,因而基础不扎实,技术不过硬,自然不能做出大的成绩。等到不如社会,如果以这种状态工作,就对不起所在的岗位,还谈什么回报社会呢。比如在医学界,凭良心做事的医生并不多了,这是很危险的。医生不负责,哪怕只是一时的疏忽,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钱老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的,是自己的良心。
用大师的人生准则比照我们的行为,用大师的价值观丈量我们的心灵。这是向大师学习最实际的起点。走近钱老,我看见了他光辉成绩背后奋斗的身影,看到他坚毅的面庞;走进钱老,我感受到他轻视钱财,热爱祖国,执着于事业而淡泊名利,用良心对待科学的伟大精神。学习钱学森精神,我更加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实现我的人生梦想,应该怎样写好我人生的每一章。
“钱学森精神”贵在“特别”90年冰雪磨砺了他的矢志不渝,90年风雨冲洗不了他那赤子情怀。“我是中国人”,激励着他勇往直前。他,带着为祖国争光的冲劲,在大洋彼岸设计研制了第一......
尊敬的党组织:钱老先生,您永远活在炎黄子孙心中,请安心走好!伟人,巨人,强人,爱国党人……一切称呼依然敌不过老人二字,钱老终究挥袖而去,给后人留下不少沉痛,然而却已无遗憾,学习钱学......
敬爱的党组织:今年的初冬,北京处处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寒冷,在鹅毛般的飞雪中,我们又挥别了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钱学森。关于钱老,最初的记忆定格在小学的课本里,虽然那时的课本插图......
学习钱学森精神心得体会毛小敏一、学习钱学森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是钱学森终身不渝的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与忠诚,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突......
追求学术民主,又对任何学术纰漏穷追不舍;平易近人,又“六亲不认”地遵从自己的人生准则……钱学森人生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动和感悟。在这些不同的感动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