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蒋媛媛商学院指导教师:杨春生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对此是高度重视的。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国家的全局。“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等一些古训一直沿用至今。温家宝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不慌”。因此,如何保障粮食的需求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人均耕地面积却为世界的40%这一特点,粮食稳定供应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形态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再加上水资源稀缺,耕地减少,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粮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均衡格局的国内外环境和主要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播种面积不断缩减而粮食单产提高缓慢,使得粮食持续增长潜力受限;人口刚性增长,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使得粮食和工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偏紧,世界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使得粮食进出口贸易压力增大。这些导致了近些年来中国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部分省区粮食供求失衡加剧,特别是2007年初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新一轮担忧,中国未来是否会出现全国性、区域性粮食短缺,已成为当前政界和学术界的中心议题之一。
尽管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但粮食生产尚未得到有效恢复,制约粮食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鉴于我国粮食占食物比重较大的特点,所以我国许多学者在研究食物安全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粮食安全与粮食产量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布朗认为中国的水资源将制约粮食生产,未来必然进口大量粮食,将威胁世界食物安全。因此对粮食产量的变化因素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 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曾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几年连续多年呈现下滑态势持续稳产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自2004年开始,中国连续四年粮食增产, 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了5亿吨。但是粮食生产是由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不确定系统,未来我国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动,能否达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有效地分析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政策调整方向乃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福建省人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4%,耕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2007年底,全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21735.2公顷,福建省为1333.1公顷,福建省所拥有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1%,福建省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为0.04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这个水平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053公顷的警戒线,这将会制约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给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历来突出,粮食产量缺口却在不断扩大。因此,分析和明确福建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对今后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提高生产能力, 为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福建省农业的稳定发展,对提高福建省粮食供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研究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促进粮食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评述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理论。
高彦鹏,曹方,陈秉谱,马燕玲(2013)[1]以1978-2011年甘肃省粮食产量变化及各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各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种植面积、受灾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肃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种植面积对甘肃粮食产量的贡献呈现出边际递减趋势,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互为因果关系。
尚锐,董雪(2013)[2] 以黑龙江省1991-2011年粮食产量变化及各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对黑龙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其中化肥施用量最为显著。
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2011)[3]以年广西省粮食单产,降水量,种植面积和产量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广西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广西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粮食产量贡献最为明显的因素是种植面积,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降水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小。
赵慧江(2009)[4]以1990-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各主要因素为样本,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粮
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范东京,朱有志(2011)[5] 以1985-200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粮食生产数据为样本,对财政投入、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率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最关键因素。
杨聪敏,马长海(2013)[6] 以石家庄17个县市粮食产量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郭淑兰(2009)[7] 以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5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逐步回归法进行估算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产能的扩张,而非引致价格。
王赞,李松臣(2009)[8] 以1985-2007年之间的粮食产量及6个主要影响因素数据为样本,样本数为23。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中提出了基础因素和附加因素两个主成分,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粮食产量和两个因素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弹性问题。
吕爱清,杜国平,卞新民,陈路扬,邱爱保(2005)[9] 以1978-2003年粮食产量、粮食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为样本,同时引入2个虚拟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获得了拟合度较好的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从分析结果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用量和农业劳动力。
谢杰(2007)[10] 以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为样本,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利用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许光宇,李阳阳,毛成龙(2011)[11] 以我国1986-2007年22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做出分析,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估计出模型的线性表达式,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最终得到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庄道元,陈超,杨丽(2010)[12]1983)2006以1986-2006年粮食生产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与化肥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结论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战略物资。福建省人多耕地少,粮食需缺口大,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尤显重要。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粮食播种面积、粮食面积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
福建省粮食产量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播种面积的增加使粮食产量增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得粮食产量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政策变化及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 福建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量还在不断减少。如果要保证粮食的稳定增产必然要从能够保证耕地面积开始,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要严格保护耕地要从既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化肥使用量虽然对粮食增产有着积极作用,但物极必反,过度使用化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肥力,抑制粮食的生产。所以在合理控制化肥量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化肥质的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所以科学地认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寻找制约我省粮食产量的瓶颈因素,并关注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高彦鹏,曹方,陈秉谱,马燕玲.1978~2011 年甘肃粮食产量变化原因分析[F]
广东农业科技大学,2013(1):220-232.[2] 尚锐,董雪.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998-2002[F].现代农业科
技,2013(8):292-294.[3] 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F].南方农
业学报,2011(9):1165-1167,42.[4] 赵慧江.基于回归分析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F].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31-35.[5] 范东京,朱有志.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贡献度测算[F].内蒙古财经
学院,2011(3):81-87
[6] 杨聪敏,马长海.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F].对策研究,2013(6):34-36.[7] 郭淑兰.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F].生产力研究
2009(14):8-26.[8] 王赞,李松臣.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
[F].天津大学学报,2009(9):398-401.11.[9] 吕爱清,杜国平,卞新民,陈路扬,邱爱保.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F].安徽农业科技, 2005(11):2136-2137.2155.[10] 谢杰.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9):36-40.[11] 许光宇,李阳阳,毛成龙.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因素的计量经济学研究[F].集体
经济,学术探讨,2011(5):87-88.[12] 庄道元,陈 超,杨 丽.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F].科学管理问题研究,2010(8):202-205.
一、原文介绍题目: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季民河(华东师范大学)关键字: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二、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股权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本质,因此确定合理的股权集中度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所以逻辑研究的前提是首先要了......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税收增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尹海祝 袁汝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摘 要]我国的税收增长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让很多人感觉是我......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关键词: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七个区的中学教师进行了大规模调......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 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