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预案》影响_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3:00: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预案》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预案》影响引言

2015年中央和地方债务余额总量大概是26.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16万亿元,总体可控。但全国人大常务会审议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有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另外,贵州、辽宁的债务率分别达到120.2%、197.47%,云南、内蒙古的债务率分别达到111.23%、104.7%,都高过了人大常委会划定的债务率不超过100%的红线。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针对我国的地方债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加强管理的开始。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通知,这是在2014年“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加强管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做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

2地方政府性债务概述

2.1 概念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省、市、县、乡(镇)四级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等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或因公益性项目建设形成的最终必须由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

2.2 成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成因有四点: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长期不匹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缺乏统筹有效监管且风险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过于偏重 GDP 等经济数据。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

3.1 违规举债、变相举债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政府仍然违规举债,或为企业举债违规提供担保承诺等;个别金融机构继续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提供支持,并要求政府进行担保。“明股暗债”等变相举债行为时有发生,这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2 多种举债方式并存

目前地方政府举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另一种是发行融资平台公司债券。其中,融资平台公司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了相当大比例。由于融资平台公司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如果建设过程中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情况,影响项目按时投入运营,导致债券本息无法按时收回,将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偿债风险。另外,举债方式之间缺乏统筹,地方政府债券与城投债之间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担机制。

3.3债务资金违规使用

从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看,有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将债务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还有的投入房地产市场,还有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建设。这些做法不仅与上级部门批准的债务用途不一致,而且违反了国际公认的“举债只能用于资本性支出,不能用于经常性支出”的“黄金法则”。

3.4 债务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政府性债务管理职责分散在财政、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统计口径尚未统一。加之各地方政府都实施对外保密政策,从不公开政府性债务情况,即使对上级部门也有所保留,因此各部门掌握的政府性债务和上级部门的统计数据相差较大。此外,全国联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数据库尚未完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尚不能依靠信息网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施实时动态监控。

3.5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多头管理,举债主体多元的情况。除财政部门管理的一部分政府内、外债以外,大量政府性债务游离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投融资领域的发改委;农业领域的农业部门;还有地方政府成立的有关的领导小组等临时性机构等。此外,由于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很难介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社会中介等形成合力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督机制尚未形成。《预案》出台实施的影响

基于以上问题,国务院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预案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要求。即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设置地方政府债务的“天花板”。

4.1 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机制的确立

2014年的43号文和2015年的《预算法》都发出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的信号。此次《预案》再次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边界,同时首次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机制作出了系统性安排,是对之前“开前门、堵后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等政策要求的切实落实。同时,《预案》进一步厘清了各类债务的偿还责任,明确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负总责,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各负其责,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亦是对之前已出台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的延续和深化。

4.2 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管理措施等的逐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得到了较为有效的管控,但当前仍存在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风险超过警戒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不规范等问题。此次《预案》作为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政策储备,重申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边界,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类及各方偿债责任范围,划分了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等级,提出了债务分级负责、分类施策、及时应对的处置原则,建立健全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监控,以期实现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同时,此次《预案》首次提出的分级应急响应处置方案、财政重整计划、责任追究机制等可执行性措施,将有助于保障该政策出台后的切实落地。

4.3弱化了城投公司债务与政府性债务在法律意义上的关联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多以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以及存量或有债务的形式存在,在2014年债务统一甄别后发行的城投债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不承担债务偿还责任。此次《预案》再次明确则进一步弱化了城投公司债务与政府性债务在法律意义上的关联性,城投平台信用质量评价时应更加关注公司自身的信用状况。此外,《预案》再次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从长期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及风险防范固然重要,但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及事权关系的匹配问题亦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性债务改革建议

5.1 改革税制充实地方政府税收来源

“营改增”改革以后,会出现地方政府自主财源进一步减少的局面。现在地方财政本来就拮据,地方税收下降后将更加捉襟见肘。所以,目前的税制肯定要改,要给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收来源,增加其自主税源。

5.2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专项转移支付太多,一般转移支付太少。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就是锁定用途,决策权在中央部门,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因此,要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5.3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规范和合理的举债融资渠道,在通过融资平台进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受阻后,必然滋生信托、售后回租等高融资成本的融资工具。因此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成因、影响和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资金需求旺盛。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主动举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影响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影响与对策金融12-1 邵君朋201205001024 众所周知,举债权是规范的分税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如美国......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已成为一种常态。适当的举债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地方政府举债规......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州*关于印发*州*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镇,区直各部门,区属、驻区各单位:《*州*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臵预案》已经区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 2013-3-21 10:26 杨华由于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过快增长,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为控制债务规模、防范金融风险,中央下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下载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预案》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预案》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