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摘要】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目的是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底蕴向世界展示“中国品格”和改善自鸦片战争以来被世界扭曲了的中国形象,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基于该国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意味着一国的一切文化都是该国的软实力,只有当一国文化产品在对外传播中能够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主动接受时,这种文化才直接转化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吹响了文化振兴的号角,文化是构成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社会资源。二十一世纪,发展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发展文化软实力。【关键字】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国家竞争力
【引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重视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的干扰,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贵遗产,借鉴当今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国家软实力。
【正文】文化是民主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
在中国软实力的研究成果中,较早的是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他提出把文化看做一种软权力,即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技发展、意识形态等因素看做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并认为软实力的力量来自扩散,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对文化软实力的探讨,必须结合中国的社会背景来进行,已经有部分学者作了这样的尝试.余玉花《论文化软实力观》一文认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所体现的软实力观是美国掌控世界的霸权观、冷战对抗的思维观以及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为了避免落入“软实力陷阱”,中国的软实力观要与中国的国际关系观特别是文化价值观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可称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能力。韩宝华、秦裕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解读》一文阐述了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份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一般就是从文化在整个软实力系统以及国家系统中的地位来进行论说。童世骏《文化软实力》一书提出,文化作为软实力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还因为一方面,文
化往往构成了同样体现软实力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有着密切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该书还指出十七大强调“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在世界都在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重视提高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当今世界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另外从文化建设与国家战略、民族政治等角度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国家竞争力上市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就是借鉴别国崛起的经验从文化选择上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思想和体制的创新。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增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等的关系。
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不少学者都结合国内外的环境来研究,表示了相当的担忧,认为存在着很多问题。刘洪文《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文化的形式在较长的时期内对国家公民以及其他国家产生的综合力量。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另外孟淑媛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之关键》一文中则重点讨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民族文化流失严重,文化发展不均衡,文化产业落后,文化建设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等,认为这些问题导致了诸多不和谐的文化现象,再加上强权国家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战略,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侵略。我国文化的现状和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所以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还有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但有时也相当的明显。在邓显超《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一文认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的新起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直接源泉;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世界市场和国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
就如何发展文化软实力,许多学者从整体着眼,提出了多方面的对策。何星亮《“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保护”与“创新”是一对并不相互排斥、对立的结构。发展文化软实力既要保护也要创新。保护是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祖先的智慧。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成功的保障。“引进”和“输出”也同样,引进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文化,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输出是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文化,扩大自己的影响,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保护”和“创新”相协调,“引进”与“输
出”相结合,是繁荣和复兴中华文化的关键,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与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联系。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一文提出,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构建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力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文化的继承性与超越性、民族性欲世界性的关系。有关《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一文提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基础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整体精神、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路径是中国文化的科学性、民族性、创新性、大众性、开放性的建设。郭卫华《儒家道德哲学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回应》一文指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战略的实施首先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儒家道德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它所建构的注重人伦秩序的伦理精神和强调个体道德自觉的道德理念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同时这一文化战略又为儒家道德哲学向现代化转换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必须关注全球背景,注意吸收国外经验。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一文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这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在抵制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同时,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找普世价值理念,积极进行文化的创新,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传媒手段。
总之,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受到高度重视。通过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国家凝聚力和创新力。首先我们应抓住我国文化优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升文化吸引力,确立一种全社会普遍信守的文化理念,以实现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见识的文化根基,在无形的文化建构过程中实现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弘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定位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中国文化的自恋情结和封闭排外主义把一些封建糟粕视为精华;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并且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重视民族特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另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让群众广泛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方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同时注重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新力。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帮助巨大,特别是那些励志类的影视、音乐,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通俗小说和创新故事,乃至餐饮文化等等,都是友好型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注重文化创造力,特别是开发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文化娱乐精品。提升国民素质,形成文明自信、理智负责的大国国民形象,随着我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等活动的日益增多,国民素质越来越对国家形象,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直接的基础性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国民素质提高创造社会环境;重视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
余玉花《论文化软实力观》
韩宝华、秦裕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解读》
童世骏《文化软实力》
刘洪文《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孟淑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之关键》
邓显超《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
何星亮《“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
郭卫华《儒家道德哲学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回应》
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魏思政,张锦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孙悦,陈鑫《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文化建设》
李彬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沈壮海 《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孙西辉 《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武铁传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集提升路径探析》
何芳《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
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 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
论文化软实力[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
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
结合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谈谈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