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注留守儿童免费”。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东洪镇陈庄小学 李肖肖
“我想你,妈妈
想你,在自己睡觉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吃饭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学习的时候„„”
这是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信,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农村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自卑、胆怯、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从小就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敏感。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留守儿童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至同周围人关系紧张。因此心绪不佳,时常感叹世态炎凉。
3、寂寞无聊。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如一位初三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知道,自从你和爸爸、妹妹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天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哭,回想着以前咱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反抗或逆反。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5、怨恨仇视。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留守儿童过早的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对一些家境赋予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二、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标准。
1、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把对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教育中,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友情、亲情的温暖,培养留守孩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儿童的法制道德观念;并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请退休老干部为留守儿童讲革命传统故事,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班队、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尤其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和联系卡,要特别注意记录留守孩子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家庭情况,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这既有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良性互动,又有利于培养孩子体谅长辈、关爱公切线的良好道德品质;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及表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因缺少亲情而更渴望教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的爱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成绩欠佳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挫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发扬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对于情感失落、抑郁寡欢的留守孩子,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要真诚地关心他们,营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受、被欣赏,从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促发情感的健康流露,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5、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学校召开留守儿童交流会、座谈会,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班级、团组织的大集体中来,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儿童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等课外活动。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爱心,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情感与自信。
6、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儿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解开心灵的“疙瘩”。
7、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调查发现,少数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学校要注意挖掘、发挥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注重引导,经常鼓励,努力创造有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相信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身心一定能健康的发展。
牵手“留守儿童”平安过寒假为了保证学生在假期中的人身安全,让学生度过一个欢乐、愉快、安全的假期。日前xx镇xx小学组织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过寒假、走进......
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值仲秋佳节来临之际,富官庄镇何家庄子小学不失时机的在校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活动。王德祥校长号召全体教师行......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
关注留守儿童———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
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与温暖------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前言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