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_文化旅游产业成功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39: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旅游产业成功案例”。

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 凤凰县位于湘西山地,处云贵高原东北缘,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由苗、汉、土家等25个民族组成。自唐置渭阳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凤凰山川秀丽、名人史迹荟萃、民风淳朴、民族风俗风情浓郁,先后被列为全国旅游开放县、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01年12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3月,“凤凰古城”被中国旅游报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近年来,凤凰县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按照打炼凤凰精神、打牢凤凰基础、打造凤凰品牌的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以创县域历史文化品牌,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18万人次发展到2002年的9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3400万元达到2002年的117亿元,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一、确立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既有数量的优势,又有品位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正副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办公室,并成立了凤凰古城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处,负责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整治和管理。

2.是按照“保护好古城,建设好新城,恢复好长城”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运行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品位。

3.是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原则,突出名人文化、名城文化原则,整体优化与有利开发的原则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制定编制《凤凰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则》。

4.是不断发掘和充实文化旅游的内容,主要是依托凤凰古城、南方长城、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黄丝桥古城的名人效应优势,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重点保护开发三大文化景区,打造特色品牌。沿G209道和S308道交通主线,开发吉信—县城—阿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吉信、阿拉为两翼的文化旅游长廊。着重体现名人文化系列,古城镇建筑文化系列,古城堡军事文化系列,楚巫宗教文化系列,民族文化系列,自然风光山、水、洞系列。同时开发凤凰古城—山江镇—腊尔山镇—禾库镇—三拱桥乡民族风情旅游线,主要是展示苗寨风情、天下第一大石桥、天星山古战场、屯良山风光和历史古村落等。

5.是大力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凤凰被国家列为扶贫重点工作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抓好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国家专项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内外商资金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各部门和县内外优势企业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几年来,先后有湖南惠邦公司、黄龙洞股份投资公司、广州“金凤凰”公司等多家公司投资经营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黄龙洞公司投资833亿买断我县8个景点50年经营权,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

6.是确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目标,即到2005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争取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占全县GDP的30%以上。到2010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争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占全县GDP的50%以上。

二、充实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县域文化发展基石凤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湖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示范县,加强古城的保护和整治是县域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在古城的保护和整治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是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政策法规。在原有古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寨保护的规定》等。并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修编了《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是建立健全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其他管理机构。

3.是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切实开展古城保护综合整治行动。近两年,我县先后投入3000万元,对全县的文化景点进行了保护维修,相继修复了熊希龄故居、东门至北门古城墙、虹桥风雨楼、北门古跳岩等;保护维修了1.8公里南长城,整理古城石板路5000米;实现电话线、电灯线、闭路电视线“三线”入地,完成了古街区的“亮化工程”;对120多栋明清特色民居进行了挂牌保护;修复美化了被视为古城心脏地带的沙湾防波堤,恢复核心区武侯神祠、奇峰祠的游道。此外,县里还融资800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多亿元整治760栋房屋、改造了19700m2沙湾景区。全面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的古城整治工程、占地152亩的八角楼开发工程、奇峰寺开发工程、青山抱古城绿化工程、沱江河风光带工程、黄丝桥搬迁工程、南方长城保护维修工程、金家园民俗风情园建设工程、古城东门至南门到西门城墙城楼修复工程、天王庙、朝阳宫等宗教寺庙文化开发工程等等。

三、整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县域文化“拳头”产品

1.是对名人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三大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重点打造了勾良民族文化村、“四月八”民族艺术节、“六月六”苗歌节、傩戏、阳戏、茶灯戏“一村二节三戏”文化精品,精心营造了虹桥艺术楼、朝阳宫书画院、边城诗社“一楼一院一社”。办好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凤凰摄影创作基地、全国业余书画等级考核点和少儿舞蹈等级考核点。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苗族博物馆——山江苗族博物馆和凤凰文化景观标志性建筑——玉氏山房。

2.是培育扶植文艺演出市场、民间工艺和艺术品市场、文化体育娱乐市场等三大文化市场。对傩戏、服装、饰物、食品等“软性”地方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整理与开发。办好群星业余艺校和一年一度的全县业余剧团戏剧调演,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演出。2001年、2002年我县阳戏剧团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好剧团。对民间工艺和艺术品市场,重点是规范充实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和虹桥民间工艺市场,依托县职中、县棉纺厂和众多的民间艺人,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六位民间工艺大师,积极开挖蜡染、扎染、纸扎、玻璃吹画、织棉、根雕、石玩、银器等特色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并有组织地实施深度开发生产,利用其文化意蕴作营销卖点,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3.是积极启动文化促销系列工程。用“文笔凤凰、画笔凤凰、镜屏凤凰、音乐凤凰”的系列宣传活动打造魅力凤凰,开发凤凰节庆文化。近两年,我县先后组织策划了中国凤凰“四月八”民族艺术节、著名画家黄永玉美术作品回乡展、南方长城杯龙舟赛、沈从文文化节、中国凤凰楹联文化节、四省边区集邮文化节、快乐大本营〃凤凰专辑等大型文化活动,并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使凤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四、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1.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以被列入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为契机,抓好普及性宣传和典型性宣传,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建设县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营造善于挖掘文化资源,大胆改革文化体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氛围。

2.是整体部署,科学规划。组成专门班子,对全县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在科学论证、确定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制定短、中、长期县域文化发展规划,按规划操作实施。

3.是加大投入,多元融资。采取政府投入、上级支持、招商引资、社会投入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县域文化基地建设的投入。把社会投资融资作为发展县域文化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强化公众对县域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制定民间资本准入政策,积极鼓励文化产业单位充分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多方筹措发展资金。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政策,每年县财政单列县域文化基地建设经费,最大限度地为县域文化基地建设提供便利。

4.是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通过抓龙头,着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抓硬件,着力改善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抓灵魂,着力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抓环境,着力加强综合整治和规范行业管理。抓品牌,着力创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抓改革,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抓投入,着力拓宽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抓市场,着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抓特色,着力加速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抓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县域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效益显著、辐射力强、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文化格局,推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

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摘 要:成吉思汗文化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将提升内蒙古旅游的品牌形象。本文分析了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规划展览馆、曲江新区规划展 览馆,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美术馆、明代城墙遗址等文化......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一、前言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下载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