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的中国文化_我们的中国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36: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们面对的中国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们的中国文化”。

我们面对的中国文化

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国文化。文化是复杂的现象,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简单的说起来,人类的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物质文明、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文化安全

根据去年的“端午节抢注”事件,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中韩两国对此事件的反应

在“端午节抢注”事件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文化保护,我们延续了几千

年的传统民间节日,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耻辱,一种毁灭。韩国在历史文化领域对中国频频发起挑战。是韩国人有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思考,不能让我们的东西都成为别人的。

2、韩国“抢注”的学理基础

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距

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该节日传入韩国后,逐渐融入当地文化特色。经过在朝鲜半岛1000多年的演变,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有韩国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事实上,“韩国在其申报书中也说明了江陵端午祭源于中国的事实,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没有害处。”

3、中国面临严峻的文化安全态势

现代的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保护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足以说明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态势。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不管我们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了解我们的往圣先贤,了解他们的所见、所思、所述。这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在世界文明学堂中,也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保留至今。

从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说起吧。《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

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饮着屈原的梦,李白的歌,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化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忧伤。而到达希腊时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狭小、陈旧、道路拥挤和人民闲散。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影子。可见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难以与现代结合,最后只能被现代文明遗落。

埃及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们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让无数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事实上,他们的确做到了让后代保有这份神秘,但这种自负的神秘也切断了自己得以延续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相融的惬意的话,那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闲逛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相信现在 提到印度的话,大家的心都在纠结着。一个国家贫穷落后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众一个个无所事事目光呆滞,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后等死!这种无序的生活状态怎么不令人不寒而栗呢?最触目惊心的是所谓的“恒河晨浴”,印象中那圣洁高尚富有诗意的画面竟被肮脏恶臭与愚昧代替。作为母亲河,恒河曾经哺育了多少两岸的子民,可如今,这些子民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以绿色的尼泊尔结束征途显然是明智之举,自然的魅力原来是大于人类自身创造的。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国,我有许多的感想。对,他们的确辉煌过,不过是在过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的应对措施。而中国早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代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

为何只有中华文明连续走过五千年?奥秘何在?

从中我们是应该思考一下了,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连续走过五千年?而其他的国家没有延续?其中的奥秘又何在呢?值得提出的是:

1.中国二维平面构型的表意文字—汉字。

由象形而表意,始终与自然物保持联系,使得汉字具备一个潜在的特质——为人与自然、社会的沟通提供了一条通道。在人们的心目中,汉字是来源于自然和社会的,象形的早期文字是如此,后来“不象形的象形字”也是如此。书法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为中国书法包含了中国人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丰富认识,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形式美的创造。

2.中国人的宗教情结

对于中国人的宗教情结,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儒教,失意的时候信道教、佛教,时至今日,许多传统是拦腰截断后又火速复辟了,中国人仍同过往一样抱拥含混不清的多神信仰。以至于,85%的中国人有宗教信仰,或者从事着类似宗教的活动,却并不承认,或并不自知。其实“计划的结果不可能解决需求过剩的问题,只会导致供给短缺的制度化和长期化”,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宇宙待解的谜。

这究竟是中华文明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就以选官制度为例:

汉代的察举制,汉代察举制度的创立为朝廷选拔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对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强盛,对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察举制作为汉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最主要入仕数量最多的一 种选士制度,其主流无疑是进步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错误与弊端。

魏晋六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

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科举制度在隋唐成熟与完善之后,对其后的数百年中,为中国历代的统治阶层,培养、奉献了一大批官僚和士大夫,丰富并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使其最终达到了繁荣的顶锋。然而,在其后的几百年中,由于封建制度的不断衰落,清朝的统治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撞击下,风雨飘摇,逐步走向覆灭,而科举制度此时也已经无法被改革、突破,从而与封建制度一起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文化荒漠

1.可笑可叹的错别字

文化乃国之利器。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究竟怎么样呢?有人说,我们的电影很不错,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静下心来想一想,有多少软实力呢?没有多少。这样说,有人不高兴了,看那些文化大奖多热闹啊!是的,着实很热闹,但热闹不是软实力,在热闹也丝毫掩盖不了文化的荒漠。

2.“*”十年为核心的“毛泽东时代”

十年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迫害至死30万人、300万人无端被关

进监狱或相当于监狱的劳改农场,使中国一至两代代表民族良知和智慧的精英几近消失。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是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在知识分子问题的分歧,就像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其他方面的分歧一样,以毛泽东占尽上风而告解决。如此一来,已经进入国家体制的知识分子,欲求金丝笼而不可得,等待着他们的只是牛鹏。斯文至此真的是扫地了。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这是很时髦的两个问题。在52、53年院系调整中,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有关系科与复旦大学合并,尤其是从浙

大去了相当一批有实力的专家教授后,复旦大学这所在解放前并非第一流的综合性院校,成为这次院系调整中的受益者,一跃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学。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 活跃起来。

经由二十世纪两次大规模的针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毁坏,当代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何为文化,更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我们对文化太过于冷漠,无知太久,隔阂太深。只有走出文化荒漠,才能寻找到我们的文化之根。只有找到我们的文化之根,才能让我们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_守住我们的根

中国文化——守住我们的根文/戴 廉9月3日至9月5日,在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举办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60多名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的名流聚集到一起,讨论的焦点正是“全球化......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要治理国家,运用武力是不能使众人信服的,如果文化没有改变,之后会被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压倒。我们......

中国文化

XX: 展信如面! 我要说的,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不管怎么说,我很难相信,我们之间就这样结束了。猛然间,心很痛,痛的无法呼吸!总想能接到你电话,但事到如今我也知道没机会了。当你说你最......

中国文化

一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地理环境所起作用很大,往往具有决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克服地理障......

中国文化

红山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在璀璨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来讲述,那么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发源于我家乡的“红山文化”。......

下载我们面对的中国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面对的中国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