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单元_文化第三单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29: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文化三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2011年6月24日晚,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连续第九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回答1~2题。

1.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C【解析】

2.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解析】

3.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B【解析】

4.法国人大多以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等为自豪,他们把这些文化遗产以“国家”的名义免费向公众开放,使每个人都认识到“文化遗产就在我身边”。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

A.能保持自己思想文化上的独立,拒绝外来文化

B.能让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能使自己民族文化不被世界文化融合D.既能保护传统文化,又能形成公众的民族认同感

答案:D

5.“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表明阅读()

①是个人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培养个人和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③是获得和享用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 ④体现了个人与民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2011年是新中国建国62周年。在不同时期爱国热情有不同表达方式。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现在这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关于爱国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7.孔子、孟子的话对与当今人们的行为仍产生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些商人因儒家观念的影响,坚守自己的操守。儒家观念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

A.传统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A

8.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精神,因为这是()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形成和谐文明社会风气的必要条件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9.支撑我国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的精神支柱,它又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它是指()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B

10.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11.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他说:“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看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从奥巴马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C.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中华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答案:A

1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答案:C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风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回答13~14题。

13.我国民俗节日较多,除了春节、元宵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说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

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C.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D.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A

14.元宵节在西汉得到重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15.2009年7月27~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首轮对话在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合作达成四项成果。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分别引用了中国的典故名句,这说明了()

A.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美文化融合为一体

C.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

答案:A

16.2009 年 2 月 14 日,台北故宫院长率团来到北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商谈加强两岸文物合作交流事宜。这种文化交流()

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

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答案:D

17.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18.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D

19.塑造民族精神,可以加快中国的崛起。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A.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C.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D.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答案:B

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礼。其谁怜之。”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回答20~21题。

20.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这说明()

①文化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③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化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2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

①彻底摒弃 ②坚持辩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批判地继承 ④先继承,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22.到2009年11月底止,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282个“孔子学院”。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文化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D.中华文化传播离不开孔子学院

答案:C

23.辽阔的草原上最适合游牧民族的居舍就是蒙古包。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的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答案:D

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先进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答案:C

25.奥运会是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盛大的文化景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年古琴、活字印刷、竹筒、诵经、昆曲、太极拳、青花瓷等中国元素在中国的绘画长卷上不断推出,为奥林匹克文化添上了浓浓一笔,也折射了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的理念。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体现了()①各国文化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②各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我们要反对文

化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 ④中国的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29题各14分,共50分)

26.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答案:(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7.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当惊世界殊”!其间蕴含着撼人的 “阅兵精神”。什么是“阅兵精神”?它是国庆阅兵中表现出来的 “零误差”精神。国旗护卫兵那169步,正好是1840年到2009年的169年,步步精确!8000名官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正中阅兵中线米秒不差!30个装备方队隆隆开进米秒不差!机型不一的空中机队通过**上空米秒不差......!是团结一致精神。几十万参与阅兵者团结一致、齐歌共舞、手拉手、心连心。56个民族人民穿着不同服饰出现在阅兵场合,56个民族56朵花,各族人民手举五颜六色的鲜花,与**广场56根民族柱交相辉映,更显壮观......是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人驾驶飞机、先进的武器装备、航天科技成果等等,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60年来艰苦创业的辉煌成就和自主创新精神。

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精神。我们从**古老建筑群的壮观场地,从胡锦涛主席穿中山装、坐红旗车、官兵大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方阵,到科学发展观方阵,都有所体现。......(1)请参照上述材料,结合你的观后感,谈谈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活动和“阅兵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

(2)如今,我们处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历史转折期,用中国传统纪年来说,又是一个甲子年开始了,因此,总结弘扬“阅兵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案:(1)全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得2分,每错一点,减0.5分。结合材料恰当分析得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⑤有利于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28.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

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悄然兴起的文化市场正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你认为如何振兴我国文化事业?

答案:(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推动作用。②发展文化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的需要。③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宝贵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会实现其价值。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挖掘文化市场潜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

(2)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④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⑤扩大对外交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会再铸新的辉煌。

29.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近几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他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传统的不同?

答案:(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5)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假期作业(三)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

假期作业(三)教研组长: 唐雪丹 年级主任: 宋晓荣 教务主任: 编制人:王涛 审核人:高一政治组全体教师 2018.5.28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文化一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在北......

三诺文化

三诺交通设施直销中心致辞!尊敬的朋友们,你们好!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市场,我们经历着同样的挑战。我们不仅是竞争对手,我们更是发展中的战略伙伴。面对市场的艰难,本......

热点三:文化

2008年冬至2009年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文化篇38、关键词: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背景链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

三道文化

妙用三道文化,缔造百年品牌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员工,不是算计员工,是让人在一个平台上充分发挥优势,得以实现他的梦想,有了这样的动力,企业才会生生不息。所以说单靠机制的链......

下载文化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三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