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鄂州市历史文化资源”。
一、潜江市简介
潜江北枕汉江,南接长江,东邻仙桃通武汉,西接荆州达宜昌。境内有318国道和汉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荆潜两条省道纵贯南北。是江汉平原唯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全市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采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在2011年“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五位。
二、潜江的历史文化资源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都独具特色。
一是遗址旧址文化资源独步荆楚。境内分布的古遗址、古墓群94处,革命旧址纪念地169处,共计263处文物旧(遗)址。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龙湾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龙湾遗址包括放鹰台遗址和黄罗岗遗址两块,以章华台为主的放鹰台遗址群是战国时期一处非常重要的楚国宫殿建筑基址群。据史料记载,章华台高三十仞,以精美绝伦、富丽堂皇而闻名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台”。
二是名人文化资源光辉璀璨。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和诞生了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曹禺先生是闻名遐迩的戏剧大师,杰出的戏剧教育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三是民间文化资源别具特色。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荆楚文化腹地,民风、民俗遗产极为丰富。经初步调查表明,有花鼓戏、蚌壳精、采莲船、皮影戏等共计10大类1633个项目。其中,“两戏一歌”(潜江花鼓戏、潜江皮影戏、潜江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草把龙灯、潜江木雕已被列入首批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是生态文化资源引人入胜。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享有“水乡园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潜江油焖大虾”美食全国闻名,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潜江花鼓戏,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江汉平原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作的剧目、声腔和表演而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瑰宝——花鼓戏,迄今已有150馀年的历史。其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它源於江汉平原一带的高跷、渔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间歌舞说唱。1995年,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被升格更名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潜江的花鼓剧团成为湖北省近10个专业花鼓剧团中唯一的省级剧团,潜江的花鼓戏被公认为湖北省花鼓戏的“领头雁”,多次晋京调演且被灌制成唱片或磁带在海内外广为发行。潜江市花鼓剧团根据戏剧大师曹禺的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於1996年赴京演出,1998年获全国戏剧最高奖“文华新剧目奖”。
由潜江花鼓剧团将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的大型现代新编花鼓戏《任长霞》,充分发挥潜江花鼓戏唱腔的优势和帮腔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任长霞作为一个女公安局长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鄂州特产
潜半夏: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锅奎: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正宗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最好的早点。
螺蛳:“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黄湾藕: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园林青酒:潜江古属“江陵府”,即古城荆州,东汉建安年间已有用泉水酿酒的记载,唐、宋历代又有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集中当地大小旧酒坊建立潜江县地方国营酒厂,1983年更名为园林青酒厂。它的特点是:酒液清黄透明,酒香芬芳,药香舒愉,醇和绵柔,香味谐调。园林青酒在中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二回头:二回头是享誉湖北的著名菜肴,以潜江湖区特产黄蟮作主料,烹制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进嘴却热乎,入口化渣,余味绵长。最早制作此菜的厨师刘某,见蒸熟的蟮鱼尤其是走油后两头翘起,如前所说的马鞍形,便根据这卷翘状,取名为二回头。某秀才于饱尝美味之后,意犹味尽,便索来纸笔题诗一首:妙哉二回头/香嫩且滑口/游士喜尝新/归去再回头。诗人不仅赋予了佳肴奇特的外形,还赋予了人们爱之深切,进而流连此一美味的意蕴。乾隆皇帝曾经到潜江,偶然吃过一次后,此后又两次回头去老地方吃该菜,这也是“二回头”的一种来历。
一、现状分析临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地发展载体,政府对旅游的发展给以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临沂市旅游的发展。......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
大同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山西省大同市有着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遗存,以北魏时期由皇家开凿的云冈石窟和辽代由皇家建造的华严寺为代表,充分展现了大同佛教的“国家性格”和“民族性......
一、黄石简介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
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9级民族学班[1]摘要:三峡库区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