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荐)_经济区与中国经济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24: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济区与中国经济发展”。

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2010年是中国世博会年,中国将在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这是从1851年第一次伦敦世博会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2010年5月1日,承载着欢乐和期望,曾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之光的世博会将展开她绚丽的篇章。

作为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重大成就的国际盛会,约有242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万中外客人将到会。时间跨度达6个月。上海世博会将充分显示中国强大的国际吸引力和辐射力。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切切相关,旧中国处在三座大山统治之下,举办世博会只是一种梦想,祖国解放以后,才有可能开始设想,改革开放,国家具有丰厚的经济实力后,举办世博会才使梦想成真。

一.经济贫困的旧中国无法实现举办世博会的梦想

生活;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发、支离破碎、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

工业:外国资本占到约7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占到80%。

农业: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户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

生活方式;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吃野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来回挣扎.沉重的剥削压迫, 苛捐杂税。旧中国万般苦难。

教育事业:旧中国,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仅毕业大学生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

思想理念: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三从四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医疗卫生事业:瘟疫疯狂肆虐流行,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其疯狂屠戮戗害广大人民。,建国前的1949年,全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

对外交往: “弱国无外交”。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旧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不容忘却的历史,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

当然,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以个人名义将自己所经营的“荣记湖丝”打上12包送展,获得过金银奖。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的身份参加,工商界代表李圭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带着720箱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参展。

提出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广东香山人郑观应(1841—1823)他在《盛世危言》中的“赛会”篇里,提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

但是,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要想举办世博会终究只是一种梦想。

二.新中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举办世博会梦想成真。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1992年的2311元,2003年的10542元,到2007年达到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达到2005亿元,1993年达到4349亿元,1999年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达到21715亿元,2007年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30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上升了27.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216万人。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棉花产量762万吨,增长2.52倍;油料产量2569万吨,增长3.92倍;糖料产量12188万吨,增长4.12倍;水果产量18136万吨,增长26.6倍;水产品产量4748万吨,增长9.2倍。肉类产量6866万吨,比1979年增长5.5倍。

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1.6%。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1995-2000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0个百分点;2000-2006年年均增长11.2%,比工业化国家快9.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2个百分点。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产量2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11.8倍。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3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7年末达到5.4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由5.5万公里增至104.7万公里,增长17.9倍。管道输油(气)里程由0.83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5.45万公里,增长5.6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85年的3.1亿吨增至38.8亿吨,增长11.5倍,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2007年的36564万户,增长189倍。移动电话用户54731万户。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2007年的5.1亿门,增长125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539万个。全国邮电业务总量19805亿元,增长580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4990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 7.7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287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5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2.2%和30.0%。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2007年为25.4%,比1980年的34.8%下降了9.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3万亿元,比1978年底的211亿元增加818.3倍,人均由21.9元增加到13058元,年均增加449.5元。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7年的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年均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37万人,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020万人、11645万人、12173万人和7775万人,比1994年分别增加17620万人、3677万人、10351万人和6859万人。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2007年,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4527万人,比1980年增加2806万人。

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1978年增长75.8%。卫生技术人员479万人,比1978年增长94.3%。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3.8万张,比1978年增长86.1%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是1978年的2.3倍。博物馆1722个,是1978年的4.9倍。2007年末,共有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有线电视用户1532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686万户。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成绩。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从1982年起参加过9次世博会。1993年5月3日,强大了的中国开始著手申办世博会,1999年12月中国正式口头申请举办世博会,2001年5月2日,正式提交申请函,2001年6月6日、2001年11月30日、2002年7月2日、2002年12月3日四次陈述报告,终于击败俄罗斯、波兰、墨西哥、阿根廷和韩国,以54票对34票的优势,成功取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中国人已梦萦百年!使得我国举办世博会梦想成真。

三.申办世博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世博会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和参观人数众多、潜在效益较好,举办世博会可为主办国带来发展机遇,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10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增长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法国巴黎举办了6次,美国纽约举办了10次。其中,1889年世博会建造了一个主题塔,即著名的埃菲尔铁塔,至今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

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承办权,参观人数将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直接销售收入即可达到90亿元人民币。有关专家认为,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是该城市的旅游业。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就将接近90亿元。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申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汪均益说,如果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首先将兴建几平方公里的小区,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将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系统地进行完善;上海将开通沪杭、京沪高速铁路,在外高桥建设4个万吨级的码头,有13条高速公路通向世博会会场。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将开始兴建4条新的跑道。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展期,将带来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在上海申博的过程中,上海的旅游业积极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也再次上了一个台阶。9月份上海旅游节使上海更为世界所了解和接受,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新天地成了上海的代名词。11月的旅游交易会则是对整个中国旅游业的总结以及下一步的规划。国家旅游管理局预计,今年的旅游外汇收入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来自宾馆、饭店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有星级宾馆24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有14家,涉外客房达5万个床位。预计到2010年,星级宾馆将拥有超过7万间客房,社会各类宾馆将会有40万张床位,而且距上海90分钟车程的江浙两省周边城市中约有15万张床位接待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世博会的需要。在今后的10年中,上海旅游住宿的接待能力将增长20%—30%。根据“十五”计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万—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和通信等需要。

上海预计在浦江开发计划将达到1000多亿元,这对各路房产巨头的诱惑实在太大。今年上半年,虽然全国房地产业的增速放缓,出现回落走势,但一大批外资地产巨头却纷纷看好沪上房地产市场,意欲在此分上一杯羹。

港资:抢先一步

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迟疑的时候,港资地产商早就抢先一步。今天,那些付诸行动的地产巨头们已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头啖汤的甘美。港商许荣茂集团耗资50亿元推出的“世茂滨江花园”和新加坡仁恒集团开发的37万平方米的“仁恒滨江园”都相继取得巨大成功。近期有关媒体报道,香港地产巨头新鸿基集团计划斥资60亿元构建陆家嘴金贸区旗舰商务项目;香港兴业集团与上海静安区管委会正洽谈一个30亿元、类似香港愉景湾的综合项目;而瑞安集团已在太平湖兴建一个40万平方米的商业区。

外埠:相继涌入

除了港资,今年上半年房产商也成为外省市企业来沪投资的新热点。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6月份,外省市来沪投资设立的全资或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共有2868家,其中投资房地产的企业共112家。

本地:积极整合面对大批外来资本攻城掠地般抢占利润最丰厚的高端商务市场和住宅市场,沪上房地产开发商自然不甘落后。

目前,境外投资机构与本地的实力发展商接触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批世界著名地产公司参与陆家嘴地区组团式开发建设,其中包括总投资9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的5幢高档楼宇;新鸿基地产也曾明确表示,投资4亿美元在现陆家嘴美食城地块建国内旗舰商厦。

上海世博会的胜利举办,她必将推动中国的经济更加蓬勃发展。

同学们:我们应该了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和举办的意义。这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祖国综合国力加强的象征,也是祖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不怕困难,提高素质,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博时大年夜中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秩名当前位置:首页 > 博时基金关键字:博时大年夜中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秩名,,意义,经济发展,世博会,中华......

中国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传统、现代与未来陆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自五月一日开幕以来,参观人数已有四千多万。作为一个上海市民,绝对不能错过这一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盛事。七月初,我手持世博大礼包,迫......

迎接中国上海世博会

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简报2009年第2期(总第2期)上海电机学院迎世博365天计划领导小组主办2009年11月5日本 期 要 目● 电机学院志愿者参加“绿行世博志愿心——中国20......

中国上海世博会论文

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关键词:世博会;上海;经济;发展摘要:从筹办到向着举办发起冲刺,上海世博会8年来的不懈求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的精心演绎,正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

下载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