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四、怎样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如 何准确划清利用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之间的界限,从来是司法实践中颇为棘手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合同诈骗犯罪和民事欺诈在合同履行瑕疵、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等客观外表特征上十分近似、差别甚微,有时甚 至难以觉察。尤其是在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欺诈手段,这与合同诈骗的客观行为及方法极为相似。何谓民 事欺诈?我国民法学者认为,它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欺骗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或者故意从事的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行为。由此可见,合同诈骗实际上也是一种欺诈行为,而且按照责任竞合的规则,对合同诈骗的行为人除了令其承担刑事责任外,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此,从广义或 一般意义上讲,合同诈骗罪行为也在欺诈行为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合同诈骗罪认定意义上所说的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两个范畴,显然在观念和法律上都是不存在包容或交叉关系的。有人认为,合同诈骗只是一种情节严重的合同欺诈行为;合同诈骗罪与 合同欺诈的区别,仅在于民事行为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构成条件不同,以及诈骗数额是否较大,达到刑法的规定标准,两者的故意内容、行为手段都没有质的区别。这种观点严重混淆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两者的本质,显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如何区分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理论上普遍认为,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1)主观目 的不同。即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来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动。(3)侵犯的客体和权利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而民事欺诈侵犯的是债权。(4)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承担民事责任。笔者认为,从结局上考察,上述普遍的观点断定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两者在客观方面和侵犯的客体与权利属性上有所不同,是应当值得赞同的(当然,其认为合同诈骗罪的 行为人根本没有履约能力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问题是,从认定的角度考察,纯粹客观方面和行为侵犯的客体性质本身无法作为衡量行为究竟是合同诈骗还 是民事欺诈的标志,因为只有在确定(认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这客观行为和客体两者的性质。因此,只有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有无履约能力、是否有实际履约行动、欺诈程度如何等等,应当作为据以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事实,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作为区分的标准。
那么,怎样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有的学者指出,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了刑法所规定的欺诈手段,凡是使用刑法所规定的欺诈手段的,原则上均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如前所述,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在外表上是很多情况下往往无法区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合同诈骗罪构 成中的客观行为,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比如说,行为人甲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的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但并无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 的,而乙蓄意骗取他人钱财,同样也通过虚构主体的方法与他人签定合同,对此如何能从所谓“刑法规定的欺诈手段”上将两者的性质(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区分开来呢?显然不能。笔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涉及到司法推定的问题。在一些国家的刑事立法中,有的推定犯罪构成被明确规定。如 美国伊利诺斯州刑法典(1961)关于“零售商品盗窃”条款规定,凡隐藏商品越过了最后一个收款台的均“被推定为怀有占有目的”;美国模范刑法典1
(1962)第251•4(2)条规定:“凡在自己的营业过程中散布或持有淫秽物品的,推定其为明知或轻率”。我国刑事立法对于犯罪成立要件的认定,虽然没有推定的规定,但是,在笔者看来,推定作为一种以“忽略个别可能与结论相反”为代价或基础的思维程式和证罪方 法,已被我国司法实践广泛认可和运用。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在涉及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时,也曾规定具有何种情形的,应认 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主观要件的推定,但是在关于有些情形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使用了“骗取财 物”一词,使得推定的认可有所折扣。
参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并结合近年来司 法实践经验,在通过推定判断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时候,应全面综合考察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和担保真伪,履行合同中有无履约实际行动、对合同标 的物的处置情况、未履行合同的原因以及事后行为人的态度等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一般情况下,只要行为人签订、履行合同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推定行为人 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故意夸大自己履行合同的能力,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与自己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又不积极努力设法创 造履约条件履行合同以避免对方经济损失的。实践中,有的行为人在无履约能力的情况下与他人骗签了合同,在履约期满后仍不为履约作丝毫努力,或者在有完全、大部分履约能力的条件下只作出小部分的努力,或者只是消极地等待机会履约;有的甚至是为了敷衍对方当事人而假装努力履约。对这种情况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 有的目的,准确率很高。(2)起初确实只是为了解决一时资金困难,采取欺骗手段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以暂时获取周转资金,但在有能力归还资金的情况下却久 拖不还的。(3)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此种手法俗称“钓鱼”),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约定的付款期限 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4)通过签订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挥霍浪费,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5)未履行义务前将对方当事人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加以使用、处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6)收到对方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不按合同约定内容履行合同,如组织约定货源、提供约定服务等,而是用于炒股或其他风险投资的;(7)合同签订后,无正当理由中止履行合同,不退还所收定 金、保证金、预付款等的;(8)在通过合同取得对方当事人部分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在对方当事人未出现法定事由的情况下,以“行使不安 抗辩权”为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义务,又无正当理由不返还应当返还对方当事人的货物、货款、定金、保证金或者材料费的;(9)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被 民事裁判确定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赔偿对方损失后,或者在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时,隐藏、转移财产或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10)为了应付对方当事人 索取债务,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又与其他人签订合同筹措资金,以后次骗签合同所获得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归还前次前款的,等等。之所 以说具备上述情形之一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因为主观目的的推定内含未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有可以推翻“非法占有”之推 定的充分证据(反证),便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切不可片面地以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后 无履约的实际行动或者没有返还对方当事人的款物等某一个孤立的客观因素为依据,来轻率地推定非法占有目的。比如,没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未必就具有 非法占有的目的;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也不能完全排除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履约能力的有无及大小,受各种主观与 客观因素的制约,处于可变性,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但在其看来在合同签订后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履约的条件。对于这样的行为人,只要其在合 同签订后有为履约积极努力的行为,就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反之,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虽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在合同签订后由于情况变化,履约无望,却产生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同样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再如,对于目前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能一概将任何带有欺诈性质、隐瞒或掩盖有关事实而无法返还借款的行为判定为合同诈骗罪。因为没有返还对方当事人的欠款,既可以是合同诈骗的结果,也可以是民事欺诈的结果。反过来说,也就是,并不是一有无法返还欠款(尤其是巨额资金)的事实,就可以推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认定其成立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需要综合整个案件中可资推定的客观事实后才可定夺。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比较梁晓旭(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 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2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纠纷是两类既相似又不相同的合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 这两 者往往容......
浅论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时间:2011-07-06 14:45:00作者:何治安新闻来源:正义网一、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特征(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 核心内容: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要从......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民事欺诈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具体表现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合同的双方或一方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等;而合同诈骗......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分析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