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_小学生个性案例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14: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生个性案例分析”。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使他们的独特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怎样去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1、树立知、情、意、行多方培养的观念。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当代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道德品德素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低蕴的流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腐朽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要广辟途径,拓展小学生的个性发挥空间,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从内心出发愿意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树立人格和文格的统一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价值取向的观念。

真实的人格决定健康的文品。个性是儿童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是一个个真实生命的反应。个性化作文教学必将关注小学生的人性真,必定否定假、大、空,否定道德说教式的倾向。我们可以接受儿童作文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真可爱的真实的错话,却不应宽容更不应滋长完全正确的假话。文品是每个人话语系统的品质,直接影响情绪宣泄和表达沟通的真实与质量。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将会愈低。虚假的文章写多了,久而久之谁都不会有道德的负担。多元多维的五彩世界需要个性各异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发展自己健康个性的权利,同时都承担维护他人健康个性的义务尊重他人是一个儿童的写作个性,是一种文明,是个性化作文教学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应让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健康的成长。

3、树立以小学生为主体,发挥小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观念。

小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多源于老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小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套、抄、编、造”,没有个性。所以,要使文章写得好,关键是还小学生以主体地位。每个小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触、经验等各不相同,写作就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小学生多元选择写作内容的权利。

二、改变方式方法,让小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

1.教给观察方法,丰富作文素材。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生却“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入宝山而空手回。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明确而有层次,如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习作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观察是小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⑴观察自己,激发观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观察。如举办“我的照片”展览会:启发小学生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借助这一张张照片,小学生仿佛又回到“那一刻”,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不加掩饰地,原汁原味地倾吐、表白,真实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与苦恼。教师及时把握时机,把小学生的眼光引向别处,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进行随机观察。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中加强体验,从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以优化生活储备。

⑵走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让小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从生活中求真、养善。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学科间互动、课内外统一、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引导小学生去关注社会,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真正的观察是伴随着思考进行的。提醒小学生带着思考去观察,留心那些他们以前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这样更容易寻找到观察的重点,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信息。

同时,“写作教学应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实施生活作文,让作文融入多彩的生活,即教师引

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注、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表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小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生命的无穷宝藏,世界的奇妙无比。当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何愁作文无话可写、千篇1律?

2.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展示丰富个性。

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让小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什么写作的方法,而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小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⑴拓展训练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①从训练时间上

小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着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小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任务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提高小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教师把拟题的自由放给小学生,淡化命题作文,把表达的自由留给小学生,淡化文体界限,小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异彩纷呈。

②从训练空间上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作文训练的渠道。小学生最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投其所好”,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同欢同乐。例如 :低年级的设计名片,从名片中学习汉字,叙述制作的过程,交流感受,选择最喜欢的名片。这样,小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感受了生活,也丰富了体验。

同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资源,结合课文进行个性化作文训练。例如:在学完《九色鹿》后,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写出最想说的话:九色鹿,你勇敢、有同情心,真是一只好鹿!调达,小人,你一心想发财,我为你感到耻辱。王妃你该醒醒了,亏你想得出来,用九色鹿的生命来换你的美丽,你说是生命重要,还是美丽重要?乌鸦,如果你不提醒九色鹿,说不定九色鹿就在睡梦中被刺死了,谢谢你!„„

⑵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①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缺乏个性。我们进行立体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特的感受,都有许多话可写,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③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学校”这个材料,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想象)。

三、评价机制,让小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喜悦。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要改变以前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可采取以下方式:

⑴张扬个性,学生自评。在作文评价中,应放手让小学生自评。在评价中,让小学生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这是小学生作文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⑵畅所欲言,学生互评。尝试让小学生互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小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⑶激活思维,老师精批。教师精批,不仅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更能够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度。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批得能让小学生茅塞顿开。

⑷促进沟通,家长参评。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文评价也要打破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样做既能促进教师、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使得作文教学得以拓展与延伸。

2.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呈现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对小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用等第或分数表示。其实,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

⑴符号评价。即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来激励小学生。如画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盖上“红旗”章,送上“小笑脸”等表示。

(2)语言评价。即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和文字

评价两种。口头评价,主要是指通过个别交谈,当众肯定,具有鼓舞和促进作用。文字评价要着眼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第二人称书写.评语要亲切,态度要真诚,体现激励性和指导性,传达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信任之情,以激发小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内驱力。我对作文的评语归纳了以下五个特点:①鼓励性的,肯定学生作文长处,指出努力的方向;②期待性的,指出学生的潜力,点明未来的发展目标;③朋友式的,能与小学生娓娓而谈,如面对面般亲切对话;④体会式的,不居高临下地评价好坏,而是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⑤委婉含蓄式的,指出问题,也能发现优点。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个性的火花成燎原之势。教师在小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小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笔抒我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小学生的作文个性,并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个性化教育案例分析

个性化教育案例分析一个叫小玫的女孩,生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活泼好动,上课总是安静不下来,她常常手里拿着个东西玩,有时是一面小镜子,有时一支笔,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拿一把小刀......

个性化服务案例分析的

客人在某酒店的总服务台办完入住登记后,就到前厅礼宾台找到“金钥匙”,反映自己的行李箱出了问题,要求到房间帮助修理一下。这位客人刚进房间,酒店工程部修理人员就敲门了,并在很......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在活动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课堂实例分析字理识字教学片断《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一):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 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生......

个性化作文案例

再造想象,增强底蕴,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康营学校赵 慧(一)背景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的研究方案,我校“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由“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和......

下载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