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的伤感特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伤感特征”。
《咏怀诗》的伤感特质
汉语言文学4班 白广香 20110101324
摘要:《咏怀诗》是阮籍的代表作,诗歌中存在着浓浓的伤感特质。
关键词:《咏怀诗》;伤感特质;意象;生命意识;抒情方式;章法结构
纵观中国诗歌中都普遍存在着伤感特质,感伤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之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诗歌的感伤主题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以往的诗中的伤感多是可以言说的,在诗歌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作者的感伤是何种忧伤,或离愁别绪、孤独无依、思念故人等等。然而在《咏怀诗》却是一种无名的忧伤,在他的诗歌中读者能很清楚的体会到诗歌中的那种伤感,却不能轻易的说出这种伤感来自于何?这种无名的忧伤作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我认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给诗歌增加了一层感伤的色彩。诗歌中选择的阴冷晦涩的意象,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传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感,这些意象进一步的给诗歌增加了一种忧伤。而曲折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折射出作者那种感情的盘根错节无法抒怀,前后的转折突出了绝望。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这种忧伤的特质。
(一)阴冷晦涩的意象
诗歌意象,指作品中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的结合。中国古代的意象说源远流长。对比前代的意象,《咏怀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无疑是开阔了很多。不仅涉及了动物植物、自然风景、社会历史,还涉及到了神话幻想、自我造型等等①。总观这些意象我们就可以发现所选取的鸟兽植物,都有着悲凄的境遇,它们的生命大多是短暂的,从柔弱的秋草到高傲的凤凰,都摆
②脱不了被摧折、被伤害、被湮没的命运。这就给诗歌一种自然地增加了一种伤感。其中《咏怀诗》多处出现了游仙意象。前人写游仙,多是鄙视和逃避现实生活的苦难,追求成仙后自由的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神往。而在阮籍这里游仙是纯然虚幻的,诗人均用“焉见”、“自非”等来表明对其的怀疑和否定。阮籍写游仙向往游仙的生活,却不往成仙,他觉得人不可能通过成仙就能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难。这种思考,无疑给人加了一种绝望和一种伤感的特质。在自然风景时空的描绘上,阮籍诗歌多采用黄昏日暮、长夜、阴天朔风、秋冬季等,呈现出了晦暗阴沉的时空环境。诗人触目所及的天空是“玄云起重阴”,“浮云令昼冥”,浓云敝日,天色阴惨,不见日色。感受到的阳光是“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作者给读者呈现了这样的一个背景时空,他的诗怎能不笼罩着一层伤感呢?在社会历史的意象中,作者一是写导致灭国的梁王这类的历史悲剧,二是写那些在不仁的世道中隐逸的高士。对于历史悲剧的感慨自然会有了一种悲伤之调,而那些隐逸的高士虽说远离了官场,但是何曾放下了国家百姓,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永远牵动着他们,他们也常流出感伤之思。这些意象串连了阮籍的诗歌,体现了阮籍寄于诗歌中的那种伤感。
(二)生命意识体现出伤感特质
对《咏怀诗》生命意识的认识几乎伴随着《咏怀诗》阐释的历史,几乎没有阐释者不
② ]郑艺.阮籍《咏怀诗》首篇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新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02:37-42.认同《咏怀诗》的“忧生”主题。早就有古人认识到在世界上,万事变幻不定,而时间是没有穷尽的,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流逝,与这种不停流逝的时间相比,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这样的短暂,就像生长在河州上的泽兰,荣枯之间就是一刹那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逃脱这样的宿命。①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诗歌,对自然生命流逝的哀叹无疑是阮籍诗歌的主题,这是是阮籍对人的自然性的认知,对人生的思考,然而阮籍却给人们所开启的是一扇看不到出路的必然死亡之路。这就是他的伤感色彩的来源。在《诗经》中,面对这时光的消逝,生命的飘渺,诗人往往提出引出的是珍惜时光,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现在的生命。在汉代诗歌中,诗人在面对生命的失去和岁月的无情流逝中,感情也并没有停留在生命的短暂中的忧伤感叹中,而是告诉人们重视现在的生活,尤其是建功立业,成名要趁早之类的劝告。而在建安时期,诗人则更加强调要建功立业,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做一番大事业,留名千古。如曹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虽然在诗歌的前面曹操感慨人生就像是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但是诗歌的主题并不是停留在感叹这种人生短暂上面,重头戏是后面引出的招贤干天下的理想。阮籍的《咏怀诗》不但大量的对生命自然逝去的哀痛,并且否定了前世诗人所用来对抗短暂生命的功名与享乐,在阮籍看来,显着的名声首先系之于人的存在,如果这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所有的名声就失去了拥有的价值,那么这又怎么能和生命对抗呢?而及时享乐更是显得无济于事。这一点确实与之前的诗歌非常不同,所突出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因为这种觉醒所生出的无尽的哀伤,这种觉醒完全否定了传统的追求。自古以来,面对生命的消逝,诗人除了通过建功立业,另一种和对抗生命的形式,就是求道升仙,人们普遍的认为,人生虽短,万物渺小,但是神仙却能免于这种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衰老。于是很多人求道求仙。阮籍却也是对此给与否定。他的这种生命意识,无疑给他的诗歌加了一种浓浓的伤感色彩。
(三)抒情方式营造出来的伤感色彩
《咏怀诗》往往不直抒胸臆,它总是把思想感情深藏在自然意象、历史典故以及种种社会现象中,读者只有从这些意象中揣摸作者意欲表达的情感指向。此外《咏怀诗》主要是表达一种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它较少有景物的细致描绘,它以感情为贯穿景、物、事件的线索,诗中的物象都是因情而生,为心而设,物象经过心灵的浸染成为意象,成为心境的象征,哲理的象征,时代的象征,社会的象征,具有了多种内涵,这样一来诗歌的情感表达变得朦胧多义。同时阮籍诗歌中并没有交待情感产生的原因,只是在表达一种苦闷焦灼的情感状态,这就使情感表达走向朦胧多义但这种情感是浑沌的,模糊的,隐晦的,是诸多情感缠绕其中,难以说清道明。②诗人只是勾勒了情感状态,并未传达情感产生的原因,这就为诗歌的理解带来了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说阮籍的诗歌中的忧伤是“无名的忧伤”。如其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补。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髓媳发哀音。①② 李春辉,王洁.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意象[J].名作欣赏,2012,09:128-130.]张翔.阮籍《咏怀诗》研究[D].复旦大学,2011.素质游商声,楼枪伤我心。
诗人先以典故入诗,先是感叹良辰难觅,寒露浸衣,然后又述阴云密布,寒风呼啸,飞鸟哀鸣。诗人想抨击什么,批判什么,倾诉什么,似乎我们难以确认。在诗人如丝如缕、似断还续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哀凄的氛围和凄凉的心境。这种抒情方式,让诗歌似乎蒙上了一层看不透散不去的雾,诗歌变得阴霾了很多,增加了一种忧伤。
(四)跳跃多变的章法结构
何为跳跃式的章法结构呢?这里表现在诗歌创作的自由度,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的章法,和跳跃式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不仅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此外这种写法就体现出了作者的一种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往往先是在一处找到一种消遣情绪的办法,不久却又自己否定掉,增加了一种绝望和无助。
阮籍是一位崇尚自然,厌恶虚伪,崇慕自由,厌倦拘束。他放荡不羁,不受世俗观念束缚,这就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多地体现出自由创作的痕迹。与此同时,他还是心灵备受压抑的名士,身陷窒窖,现实的黑暗,道路的晦暗,造成了诗人心理上无法诉说的极大痛苦和情绪的失衡失控,这两种因素相迭加,就形成了《咏怀诗》那无逻辑的跌荡起伏的情感节奏和跳跃多变的章法。全诗虚实交织,层次多,跳跃性大,意象、诗句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缺乏必要的衔接、过渡、照应,或将远近关系颠倒,诗歌中常常将时空交错,变换表述顺序,省略飞跃。《咏怀诗》抒写随意性大,令人难求其旨。读者需要调动思维结合作者和写作时间去深层挖掘、缀合这些感性的、零散的诗歌语言碎片,才能抓住其中的一鳞半爪。《咏怀诗》章法不定,自由随意发挥,有的时候实景与幻景交错出现,有时时空互变。①在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前面的陈诉与描写情绪基本上昂扬的,但是在将要结束的时候,阮籍往往用一联来否定之前的陈述,从而超出阅读预期,产生强烈的失望情感。此外《咏怀诗》句式跳跃,结构跌荡,往往使读者回味诗句前面的美好,又因为这种美好的突然失去产生了强烈的哀伤,形成一定的冲击,这种“回味”与“冲击”自然是《咏怀诗》强烈哀伤情感的结构来源之一。如这首诗歌: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能,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诗歌首先以一种高远的姿态,概述了天马西来的情景。但诗意很快转到春秋难常在,富贵难常保的感叹。接着诗人又将镜头转向田野,描绘了清露被兰草的春夏之景和凝霜沾叶的深秋景色。再从自然景物拉回到人事,感慨曾经的英俊少年,转眼己成白发老丑。空间的扩展,时间的延长,多种具象的罗列,使诗意难测。在《咏怀诗》中,阮籍总是以友情和对亲友的思念来安慰自己孤独的心灵,另一方面,阮籍明确表示友情的不可靠,并不断抒写自己不可排解的孤独。在部分咏怀诗中阮籍以对神仙世界的追求来化解自己因生命必然逝②去产生的哀伤,在另外的《咏怀诗》中,阮籍用表明神仙的不可求以及成仙的痛苦辛酸。这就使得他的诗中几乎全部笼罩在《咏怀诗》的不平和的哀伤之情下。就像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越是美好越是期望的东西,在失去以后就更加的痛苦和忧伤,阮籍这种跌宕多变的写法就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增加了诗歌的伤感特质。
①张翔.阮籍《咏怀诗》研究[D].复旦大学,2011.②赖海倩.阮籍《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开拓[D].兰州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许秋群.阮籍咏怀诗的感伤特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56-59 [2]郑艺.阮籍《咏怀诗》首篇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新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02:37-42.[3]张翔.阮籍《咏怀诗》研究[D].复旦大学,2011.[4]赖海倩.阮籍《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开拓[D].兰州大学,2010
戏说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鸣弹琴”失眠的有三种人:逃犯,相思病人,文人。失眠的文人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做梦梦见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醒来再也睡不着的;第二种是由......
阮籍《咏怀诗》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
阮籍《咏怀诗》82首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 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杜甫的咏怀诗鉴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和词美感特质不一样叶嘉莹[导读]诗是言志的。诗所表达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感情心意的活动,是你自己的感情,你自己的意念,你自己的理想,是你自己,是诗言志。可是词的早期不是,词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