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纸特色,卷出精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玩纸特色 卷出精彩
—浅谈大班特色区衍纸工作坊实践
摘要:
衍纸又叫做卷纸,是纸艺大家族中比较独特的一项,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工艺,用衍纸来制作一幅装饰画不管放在哪里都能吸引你的目光,在了解了衍纸的基本制作技巧之后,一条条细长的彩纸在小朋友的手指间开始跳动,经过小朋友的卷、捏、粘幻化出各种姿态:紧棍形、泪珠形、花瓣形.....接着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各种图形拼成了一件件优美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创意与智慧。在幼儿园实行特色区域制度,体现各班特色时期,我坚持着以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为目标,开展着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衍纸特色活动。关键词:卷纸、特色区 正文: 纸是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也是孩子们常见并喜欢玩的。而纸的玩法有很多,如剪纸、撕纸、折纸、做纸浆画等,这些玩法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玩的,特别是纸浆画在中班时已经玩了一年多了。在一次的美工活动中用铅笔进行卷纸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觉得这样将纸卷起来很好玩,将卷起来的纸变化和组合能制作出各种造型,而卷纸的造型变化正是流传已久的“衍纸艺术”。上网查看了有关卷纸的资料,发现衍纸艺术很漂亮,我想何不我们的特色区域来做衍纸艺术呢?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细心,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的同时,更加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这个学期我们的特色区域开展了华夏衍纸手工坊,把平面玩纸转换到立体纸艺,使幼儿园的“玩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确立特色区域华夏衍纸手工坊活动后,对其进行了一下几个“化”的创新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卷纸棒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有用到无用
衍纸是纸艺大家族中比较独特的一项,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工艺。衍纸又叫卷纸装饰工艺,就是以专用的工具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小“零件”然后藉由组合这些样式复杂、形状各不同的“零件”来创作成一幅美丽的艺术品。那么怎么样将这些“小零件”制作成呢,我查阅资料后发现衍纸里有专用的卷纸工具,成本比较高,而现在大家都讲求的是环保、低成本的自制材料,我忽然想到在一次美工活动《蜗牛》中,制作蜗牛壳也是卷纸的方法,卷纸的工具就是我们常见的铅笔,但是铅笔比较粗,卷出后“小零件”的效果不好,中间的孔比较大,做出来的小蜗牛不够美观,如果铅笔变的细一些,那么卷出来的“小零件”就会漂亮一些,于是我想到我们常见的牙签,我就对着卷纸棒的样子自制了一个卷纸棒,尝试后发现牙签过细,将纸卷起来后很难拔出来,而且小朋友的手比较小,手部力量不够,很难将卷纸起来。在一次整理柜子时发现了一包竹签,诶,这不是很适合做卷棒吗?于是我将竹签制作成卷纸棒,投入到了区域当中。
铅笔制作卷纸棒
牙签制作卷纸棒
竹签制作的卷纸棒
二、纸材的变化——从宽到窄、从小卷到大卷
1、材料的变化
衍纸工艺一直被认为是纸艺中的边沿艺术,因为其是将雕塑和绘画技艺承载体转换为纸,但是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不落后于其它艺术形式。传统上,我们会将衍纸称为卷纸,因为制作的基础材料是被卷曲的纸带。纸带越细创作出来的纸艺越漂亮,但是制作时的难度也就越大。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虽说越细的纸带创作出来的纸艺作品越漂亮,但是细小的纸带不适合刚接触衍纸的大班孩子,因此在区域活动前期我准备了一些比较宽的纸带,引导幼儿做成一个个小零件,利用游戏、休息时间练习。经过慢慢的发现宽的纸带满足不了幼儿好胜的心理,因此在衍纸工作坊中加入了一些较细的纸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并引导幼儿能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如:各种各样的花、毛毛虫等。
2、内容的变化
衍纸工作坊中幼儿都是卷成一个个小卷然后拼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很有创意,有的是七彩的花朵,有的学着图纸上用手捏下,制作出不同形状的花瓣。一段时间后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我们构思出新的内容。让幼儿将两种颜色的纸粘在一起,然后进行卷纸,这一创意的实施让幼儿觉得异常神奇,特别是一些细心的女孩子,非常愿意在图案的制作上下一番苦工,也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如蝴蝶、蜻蜓、棒棒糖等,三、幼儿兴趣的变化——从个体到集体,从放弃到坚持
《纲要》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才能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更好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因此,在区域活动投放材料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根本需要出发。衍纸工作坊具有色彩鲜艳、底板比较大的特点,但做起的小零件比较慢,一次区域活动不能完成一幅作品。大班的孩子比较好强,喜欢一次完成一幅作品,得到老师的赞美,体验成功的快乐。例1: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开始纷纷的整理起区角活动中的材料,衍纸工作坊却没有要整理的意思,“你们怎么还没有收起来啊,等会爸爸妈妈要来接了”其中一个小朋友回答道:“我的作品还没完成,”“我们的也是。”“下次再继续吧!”“那好吧!”小朋友很不情愿的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了一边。一边收拾一边嘀咕开了:“我的这幅都做了两天了”“我的也是的,其他区域都没的玩了。”。。案例2 在第二次区角活动前,教师先做几幅简单而美观的衍纸作品:蜻蜓、蝴蝶等供幼儿欣赏,小朋友们看了后不禁的喊:哇!真漂亮!老师你是怎么做的呀?“这是我和胡老师一起合作完成的,我做翅膀、胡老师做身体,我们商量好,先把蜻蜓的小零件完成,最后两个人一起把它组合起来,一幅美丽的衍纸作品就出来了。”小朋友们听完后都纷纷找好合作伙伴制作起来了,不一会儿“老师,你看,这是我和婷婷一起完成的。”“嗯,真好看,我把你们的作品挂起来。”利利听完开心的笑了。
以上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衍纸是一项比较细小的手工艺术,光靠区角活动的这半个小时是无法完成一个作品,刚开始对于新开的特色区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孩子在特色区中体验不到完成作品的成功感,导致孩子对衍纸工作坊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完成,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案例2中孩子通过合作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幼儿了自信,从而提高了幼儿制作衍纸的兴趣。
四、教师指导的变化——从手把手到放手,从教师教到幼儿教
在开展衍纸活动的初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简单的卷纸方法如:紧棍型、泪珠型等。这些技能是幼儿能够完成衍纸作品的关键,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不能太过于呆板,如果只是对幼儿一个一个手把手的教,那么带来的后果只是一种机械制的学习,从幼儿的发展角度来看,是违背了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那么就形成了现在的“师带徒”首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先学会衍纸活动的技能然后让他们以“师傅”的身份去选择自己想要带的“徒弟”,带动他们来学习。
下午的区角活动里,我们的衍纸活动区内又新增了二位新的成员,他们之间也多一层称呼那就是“师傅”和“徒弟”。翁婷拿着卷纸棒,一边卷一边对阿远说着:“你在卷的时候,应该把纸放在卷棒的中间,然后一只手捏着卷棒,一只手拿着纸带,慢慢的卷,最后用胶水粘牢,老师说这个叫“紧棍型”,胶水涂好以后不能马上拿出来,否则会散开来的,要给他捏一会就好了。”翁婷很认真的在手把手的教着阿远紧棍型的做法,阿远呢,当然也是很认真的学习着。很快,阿远就学会了紧棍型的做法了,瞧她脸上笑的,都合不拢嘴啦。
在“师带徒”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来讲,他们更加愿意从自己的同伴身上学习到一些新的本领,而且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有效的促进行他们之间的学习。这可能就是幼儿之间的特殊语言吧。作为师傅的幼儿他们会对自己产生更加自信的态度,也更加愿意把刺绣活动完成得更好,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幼儿学习的态度。从老师角度来讲,指导上就会比较轻松,也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予了幼儿。教师也能够在刺绣活动中更加能够看清楚每个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来调整自己在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结束语:
通过一学期的衍纸特色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根据衍纸自身原有的特点,不断在指导方面进行了探索,慢慢的把衍纸的基本造型渗透到幼儿的活动中。在开展过程中积极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相互学习的能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纲要》中指出: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必须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要关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去学习,从提供的材料上,从暗示的环境中,从其他幼儿身上。幼儿只有拥有这种特性,他们才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王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2002。9
主题内容:《 可爱的小蝌蚪 》 涉及领域:艺术 2015年 3月 31日活动内容:玩纸设计意图:在引导孩子进行区角游戏“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撕纸动作感兴趣,喜欢把撕下的纸撒......
主题内容:《 可爱的小蝌蚪 》 涉及领域:艺术 2015年 3月 31日活动内容:玩纸设计意图:在引导孩子进行区角游戏“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撕纸动作感兴趣,喜欢把撕下的纸撒......
《玩纸》教学设计《玩纸》教学设计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在练习中形成正确的投掷动作学习内容: 玩纸学习步骤:一、 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组织队列练习.教师讲解蛇行队列练习要......
幼儿园中班教案:玩纸球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小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2、用废旧报纸自制“纸球”,并探索玩法,体验小手的能干,产生自豪感。活动准备:废旧报纸大小幼......
《玩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