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结课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车辆人机工程学论文”。
车辆人机工程学
车辆人机工程学论文
题 目: 我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 班 级: 09铁道车辆2班 姓 名: 屈难平 学 号: 20097831
车辆人机工程学
摘要
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结合。通过对车辆设计具体实例来说明人性化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学因素,预测未来的产品设计面临的新课题。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等等都与人,机,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实现“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思想,必定以人机工程学为参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这学期我的选修课是车辆人机工程学,首先对我来说这门课程是比较陌生的,从字面意思上看和我的主修专业服装设计貌似无关,但当我深入学习下去后却也发现了这门学科和我主修专业的某些共同点,即——都是为人服务,需要关注的都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叉技术学科,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这和我的服装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共通之处!);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
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说到人机工程学就不得不说到人性化产品,就如同我所学的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就是一个人性化产品。而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
车辆人机工程学
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而人机工程学在地面机动车辆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分支,它以人(驾驶员和乘客)-车-环境系统为对象,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车内成员的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为目标,力求使这个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最优。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对人的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的设计准则,用来指导汽车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人和汽车之间的界面设计。
1)基于人体感官的界面设计
例如,人的视觉有视角、视野、可视光波长范围、颜色分辨力、视觉灵敏度、定位错觉、运动错觉、视觉疲劳等特性,汽车的挡风玻璃、仪表板和仪表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特性,使驾驶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视区,能够迅速辨认各种信号,减少失误和视觉疲劳。交通标志的设计也应该采用大多数人能明辩的颜色和不易产生错觉的形状。
2)基于人体形态的界面设计
不同地区和人种、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具有不同的身体尺寸,为不同地区和群体设计的汽车就要参考特定对象的人体参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以一种产品规
车辆人机工程学
格想占有不同地区的市场是很难的。人在生活和劳动中又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工作,全身的骨头和关节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全身的肌肉处于不同的紧张状态,心脏负担不同,疲劳程度也不同。设计一台机器首先要考虑采用什么身体形态来操纵,选定姿态后,还要考虑以最舒适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支撑,并适当地布置被操作对象的位置,从而减少疲劳和误操作。例如司机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采用坐姿,坐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骨骼的最佳轮廓,仪表的布置应在易于看到的地方,操纵杆/板的位置要在人体四肢灵活运动的范围内。
3)基于力特性的界面设计
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用力的疲劳程度不同,操纵机器所需的力量应该选择在对应姿态下不易引起疲劳的范围内。例如转向助力器就是为了减轻操纵力而设计的。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最大拉力、最大推力也不相同,例如坐姿下人腿的蹬力在过臀部水平线下方20度左右较大,操纵性也较好,所以刹车踏板就安装在这个位置上。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使用不同的肌肉群进行工作,动作的灵活性、速度和最高频率都不相同,例如腿的反复伸缩具有较低的频率,而手指则可以用较高的频率进行敲击。因此,对应不同的操纵频率应采用不同的动作方式来完成。
4)基于人脑特性的界面设计
人脑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在他的行为和对外界的反应中。人喜欢用直觉处理事情,不善于烦琐过程和精确的计算。对于协助人脑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人机界面的设计一直是热门的论题。无论是从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到面向对象、面向任务的编程方式的发展,还是图形终端、鼠标定位、窗口系统、多媒体、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方面的进展,都体现了这个主题。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汽车上应用,车载电脑可以协助驾驶者认路、换档、避碰„„。最近在东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丰田POD概念车,还能记录车主的生活和驾车习惯,以便向车主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车辆人机工程学中我们必须理解,明白,并且深切的感悟出人体工程学与我们专业,设计的相关性,使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以实现 “ 以人为本 ” 的人性化设计思想,使我们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启迪和发展。
车辆人机工程学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汽车等与人体直接接触并广泛运用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指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本学科处于初创阶段,名称尚不统一,有“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程学”和“工效学”等不同提法。人机工程学包括“人”与他所对应的“物”共处于同一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人机系统、“人”与“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人机界面和任何一个人机系统都必然是既要尽量做到机宜人,也要设法做到人适机的人机关系。
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并通过人的特性、机的特性和环境的特性来进行人-机关系、人-环境关系、机-环境关系和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息在对对象、体系和环境进行设计中的应用,它
车辆人机工程学
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与生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机和谐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的地位与作用愈显出其的重要性。
三、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对于设计学科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肌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重、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发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惯性等动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肢体感觉器官的肌能特征,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程度以及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为工业设计全面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了人体结构尺度,人体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有效地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去。
2、为工业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工业设计中,如搞纯物质功能的创作活动,不考虑人机工程学的需求,那将是创作活动的失败。因此,如何解决“产品”与人相关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创造出与人的生理和心理肌能相协调的“产品”,这将是当今工业设计中,在功能问题上的新课题。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规律将设计师在设计前考虑的问题。
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分析声、光、热、振动、尘埃和有毒气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了人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从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合适和高效出发,为工业设计方法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了设计方法和设计准则。以上几点充分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开拓了新设计思路,并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依据。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生活节奏紧张,这一切必
车辆人机工程学
然导致“产品”质量观的变化。人们将会更加重视“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人机工程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也必须会将工业设计的水准提到人们所追求的那个崭新高度。
四、汽车设计中和使用的人机工程问题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在驾驶员-车辆-环境系统中,驾驶员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驾驶员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对人的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的设计准则,用来指导汽车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人和汽车之间的界面设计。目前,车辆工程领域的人机工程问题主要有8个方面:
1.机动车辆驾驶操纵人机界面的优化匹配
2.机动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及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 3.机动车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4.机动车辆的噪声控制
5.机动车辆车内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化控制 6.机动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 7.机动车辆的道路适应性 8.人-车-路系统的综合优化
五、未来车辆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新课题
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未来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预测,根据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可知未来将向车辆人机工程学提成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整个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将使轿车的驾驶者成为整个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而将其控制目标转向于谋求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的优化利用及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车辆人机工程学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倍受人们关注,车辆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可能是各种非石油燃料车辆,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这些新型的车辆将带给驾驶者许多新的驾驶操纵特性,对车辆设计和使用提出某些新的人机工程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轿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的功能比率将渐趋下降,而用于休闲娱乐的功能比率将渐趋提高, 轿车的行驶速度也许不再是最主要的使用性能要求了,而人们对轿车的宜人性、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却会比现在高得多, 轿车作为一个活动的家,将要求车内空间增大,内部装饰更具有家庭的温馨气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中,凡成功的机器产品,不能缺少人机工程学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将人机工程作为设计考虑一大要素。
参 考 文 献
[1] 《车辆人机工程学》.毛恩荣.张红.宋正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严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座椅的形态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固定的形式:座面和座腿,一部分座椅还有靠背和扶手。凳子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出现了椅子,扶手椅,圈椅,高靠背椅,躺椅,沙发等,座椅的形式感似乎超越了其最......
车辆人机工程学 课程论文基于人机工程学评价与仿真的人体模型建模╳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摘要: 随着人机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参数化的人体模型已不再仅是作......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机械一环境相经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
《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论 文 名 称人机工程学与人和环境的关系学 生 姓 名谢晶晟学号0941101270系年级专业09机电2班授 课 教 师邓维克2012年5月26日人机工程学,人性化设计,......
郑州市公交车设计与改进 项目报告 郑州公交车设计与改进(一) 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大众日常交通的使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