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克已奉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成语故事对应的主人公”。
成语典故:克已奉公
“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已;奉公是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成语典故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之蛙基本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 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
成语典故大全一、兵不厌诈“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近义词】无价之宝、连城之价【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成语典故,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