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活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叶圣陶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这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新的学习方法一下子很不适应。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位一线教师改变教法,下功夫、下力气培养锻炼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摸索尝试,探究出适合我校的具体办法,特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以问题为中心”这个研究话题一直是我们学校重点研讨内容,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此课题研究,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学习笔记。其次让一线教师走出去,参加外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第三是以研促教。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研的日常工作,培养教师有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是教师凭借扎根于自主教学实践和有目的、有计划、有诊断、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教研活动展开的课例分析。我校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轴心,教师自身通过自己教学问题的梳理,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通意义的问题,经过一定的理性加工转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教研组对教师提出的课题加以集中、归纳和整理,形成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我们有效利用农远这一有利阵地,把各教研组具体教研时间固定,并排入农远课表。每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由中心发言人牵头,进行具体广泛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集备、教研,为学科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让教师明确
(一)“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所任学科的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和要求。2.梯度性原则。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3.层次性原则。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次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
4.启发性原则。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越俎代疱,而是诱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进得出正确结论。
5.全面性原则。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要涵盖每个课时的全部知识点,这样解决全部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6.开放性原则。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又可留下一定的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二)问题的类型研究
1.判断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
2.叙述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以及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3.述理型问题。这是指对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4.评价型问题。这是指对人物、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5.运用型问题。这是指对拟定的情景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按我校实际特点,为培养新教师,我们侧重抓中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可我校中年段都是刚上任的年轻教师,连基本的课型还搞不懂,又怎能很好的完成研讨任务呢?于是我们大胆的起用老教材、老教师来承担重任。王鹏老师-------省级优秀教师每次接到任务后,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主动备课,做好课前功。平时我们要求老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同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本班的实际,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独树一帜。对于骨教师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撰写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并在教师中交流、推广。于是在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大家积极探讨,出谋划策,使教案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老教材,新讲法。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校于2008年9月20日由六年王鹏老师执教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观摩研讨课,受到在场领导与教师的好评。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研究,应该着眼于小课堂服务于大课堂,语文的教学科研的本质就是:追问实践。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让课堂教学远离虚伪的美丽,让学生摆脱被追问的境地,以学得促进习得。本着这样的观点,导入环节王老师采用“回忆性问题”展开-------“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英雄豪杰,他们给祖国的历史画卷描上了浓浓的一笔-------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为突出教学重点,王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理解性问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性问题”--------“从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你想到了什么?”;“综合性问题”--------“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说明什么?”这样的研讨课,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自主探究,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效果卓著。活动中也看出教师有课改意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向新课程挑战,为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后,我们又利用教研时间对这节观摩课进行了反思、点评。
总之,这次“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新课程改革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它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课改进程,并使教学活动沿着科研的轨道有序进行。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就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问题可能是错的,毫无根据的,有的问题可能很稚嫩、浅显,没有太大价值,但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去想、去问。虽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有满意的答案,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即使是错误的问题,学生也能从为什么错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因为,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问题的解答史。这一点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新型教师,要求教师摆脱工匠式向创新型过渡。所以我们鼓励教师每节课后都应检查自己是否采用启发式,问题意识强不强。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上是否到位、有没有成效。教师首先强化问题意识,对问题设计、新问题的处理,对不能肯定的未知问题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学生也就从你那里学会想问题、解决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渐渐地就学会思考、分析、判断,并渐渐具有了创新的能力。敢想别人没想的问题、敢问不懂的问题、敢去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屡遭失败,但失败过后,他们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定探索问题的方向。再实践、再总结,直到有明确的结果。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上找不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财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要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服务于社会,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盛的根。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和使用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根本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学和育人双丰收的目标。我们只是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这么一种,这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自从提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各种期刊上仔细研究了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了一个领子福三步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衣领是第一步,也就是教师的整体命......
以问题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浦北中学 余先芳【内容摘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常出现一些误区。教师在提问中应如何处理好......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完成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高中......
PBL小组讨论流程 第一阶段:50分钟1.选出主席1名,书记1名。 2.分发教案。3.先发第一幕,讨论分析10分钟, 4.再发第二幕,讨论分析10分钟。 5.此过程中主席要主持整个讨论,要注意把握......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题的提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已日臻完善。这种模式对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确有优势,但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