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江西)的变化
毛泽东概论课后讨论小组
CS1210第二小组
组长:张慧 U201215091 组员:李诗琪 U201215093 杨栋梁 U201215098 舒熙 U201215100 肖融 U201215102 杨浩 U201215104 邹大伟 U201215096
正文: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三十余载的岁月当中世界见证了东方巨龙的复苏。昔日的“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美好的未来在向快速崛起的中国招手!江西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抓住机会坚持不懈,江西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开始从温饱迈入小康,写下了江西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江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十年。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改革开放三十二周年中江西省的变化进行论述。
一、经济贸易
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主要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
比重、增长率/%)
[1] 各年份(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基于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
新数据)数据推算
GDP总量(百万元)
名义增
名义增长率 年份
本币 长率
购买力
名义增长率(购买
实际
占全国
美元
(基于本币)
(基于美元)
位次
增长率 比重
平价
力平价)p2012 1,294,848 10.6 205,124 2011 1,170,282 23.8 181,192 2010 2009 2008 2007 945,126 23.5 139,615 765,518 9.8 112,065
13.2 309,313 10.6 29.8 279,664 17.3 24.6 238,415 17.3 11.6 203,211 11.4 31.6 182,340 26.1 159,945152.49 12.5 2.47 14 2.35 13.1 2.25 13.2 2.22 13.2 2.18 19 19 19 19 20 19 rrr697,105 20.2 100,374 580,025 20.3 76,279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482,053 405,676 345,670 280,741 245,048 217,568 200,307 185,365 171,987 160,577 140,974 116,973 94,816 72,304 57,255 47,937 42,862 37,646 32,583 26,290 23,082 20,789 18.8 60,470 17.4 49,523 23.1 41,764 14.6 33,918 12.6 29,606 8.6 26,286 8.1 24,196 7.8 22,392 7.1 20,774 13.9 19,370 20.5 16,956 23.4 14,007 31.1 11,001 26.3 12,548 19.4 10,382 11.8 9,005 13.9 8,961 15.5 9,999 23.9 8,754 13.9 7,063 11
6,685 22.9 7,079
22.1 139,048 18.6 117,669 23.1 101,572 14.6 85,940
12.6 75,372 8.6 66,247 8.1 60,869
7.8 56,255 7.2 50,783
14.2 46,469 21.1 40,696 27.3
35,266-12.3 31,841
20.9 28,685 15.3 25,592 0.5
22,647
-10.4 20,900 14.2 18,700 23.9 16,923 5.7 14,796-5.6 13,275
-2.6
12,253 18.2 12.3 15.8 12.8 18.2 13.2 1413.8 10.5 8.8 8.8 8.210.8 7.8 9.3
7.1 14.2 12.3 15.4 11.7 10.8 6.8 11
8.8 12.1 13.7 13 14.8 8.4
8.2 11.8 4.5
10.5 6.1 14.4 11.4 11.5 8.3 8.3
6.7 14.9
14.8 2.23 18 2.19 17 2.16 17 2.07 18 2.04 17 1.98 17 2.02 18 2.07 18 2.04 18 2.03 18 1.98 18 1.92 18 1.97 18 2.05 18 2.13 18 2.2 18 2.32.22 18 2.17 17 2.18 17 2.25 16 2.311984 16,911 17.3 7,267-0.4 10,662 16 1983 14,413 7.6
7,295 3.1 9,190 10.7 1982 13,396 10.5 7,078-0.5 8,299 17.5 1981 12,126 9.1 7,112-4.1 7,063 16.6 1980 11,115 6.7
7,420 10.8 6,055
1979 10,415 19.7 6,698 29.6
1978 8,700
5,166
人均GDP 名义增
购买年份 长率
实际
占全本币
美元
力 国 位(基于本平价
增长人均比
次
币)
率
重
p2012 28,799 10.1 4,562 6,880 75 25
r2011 26,1504,049 6,249 11.8
24 r2010 21,253 22.6 3,140 5,361 13.2 71 24 r2009 17,3352,538 4,602 12.3
25 2008 15,900 19.4 2,289 4,159 12.4 67 24 2007 13,322 19.5 1,752 3,674 12.5 66 24 2006 11,145 18.1 1,398 3,215 11.6 68 24 2005 9,440 16.6 1,152 2,738 12.1 67 24 2004 8,097 22.2 978 2,379 12.4 66 25 2003 6,624 13.6 800 2,028 12.1 63 25 2002 5,829 11.6 704 1,793 9.5 62 26 2001 5,221 7.6
631 1,590
7.8
27 2000 4,851 10.2 586 1,474 10.2
25
15.4 2.35 17 6.8 2.42 17 9.3 2.52 16 5.6 2.48 16 4.2 2.4515.8 2.56 16 13.3 2.391999 4,402 1998 4,124 6.7 6
532 1,336 498 1,218
6.7 6
28 61 27 61 27 59 26 57 27 59 26 61 26 64 25 66 25 69 25 67 24 65 26 66 25 68 24 70 24 72 24 73 23 76 21 75 21 74 22 78 22 72 22 1997 3,890 12.7 1996 3,452 19.2 1995 2,896 21.9 1994 2,376 29.5 1993 1,835 24.7 1992 1,472 17.9 1991 1,249 10.1 1990 1,134 11.9 1989 1,013 13.7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891 22.2 729 11.8 652 9.2
469 1,126 11.1 415 347 276 318 267 235 237 269 239 196 189 203 214 217 213 216 228 209
164
997 10.5 873 798
5.5 7.4
728 12.2 658 13.3 590 553 503 463 410 375
6.5 2.7 4.4 9.8 6.5 4.9 597 20.1 497 16.1 428 403 369 342 6.2 9.2 7.9 5.2
352 12.9 313 13.6 273 250 215 186
5.4 8 4.4 2.8 13.3 10.9 325 17.8 276
对上面江西省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的数据的直观分析,很容易看到:江西省的总GDP从1978年的8700百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294,848百万元,增加了约150倍,基本保持每年10个百分点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276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99元,增加了约100倍,每年基本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2年的30多年里,江西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江西省贸易情况:
如今南昌市是高楼林立。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敢想像的。翻阅过一些老照片,以前南昌哪有今天 这么高的楼房?同时江西省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在1978年人均仅有13元,而在2008年却是9468元,可 谓是突飞猛进。
二、工农业
农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在三十年,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农村改革到取消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2007年,我们省农业增加值达到了905.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4倍。按照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7倍。年均递增5.5%,比1953年到1978年2.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了3.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那么我们省的粮食总产量去年达到了380.8亿斤,比1978年增长了69.1%。人均粮食拥有量由原来的715斤上升到了881斤。
工业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过去江西的工业非常薄弱,一个县城有一两家工厂就算非常好的了。我们改革开发前最大的梦想,一般的平民百姓是当一个工人,能够当上一个工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非常少。2007年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27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7.3倍,接近增长100倍了。按照可比价计算,每年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1822亿元。去年的增长速度是33.2%,在全国排在第六位。工业增长的速度已经在中部首位。那么我们的工业化率达到了41.4%,比1978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4%。1978年我们省的生铁产量少得可怜,只有35.8万吨。钢材产量更少,24.5万吨。水泥产量是155.6万吨。到了2007年,生铁产量达到了1045.3万吨,钢材产量达到了1350.4万吨。水泥产量达到了4957万吨。增长率分别是28.2倍,54.1倍和31.9倍。我们省的汽车产量改革开放前只有991辆,现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了22.2万辆,增长了223倍。工业产品中,棉花产量、空调产量已经分别进入了全国的前十位;水泥的产量已经居于全国的第十一位;手机产量居全国的第十三位;硫酸产量居全国的第十四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的第十五位。谈到工业我们就不得不谈到贵溪冶炼厂,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闪速炼铜工厂——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经过20年的消化吸收、跟踪发展和创新突破,不仅成为了国内最大炼铜厂,而且生产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10强,生产成本达到了世界最低。江铜贵溪冶炼厂是国家“六五”期间22个成套引进项目之一,它的成功引进一举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炼铜国家20年的技术差距。截至到2005年12月31日,20年来,贵溪冶炼厂安全生产7924天,共生产阴极铜311.1万吨,黄金94.9吨,白银1735.1吨,硫酸1110.8万吨,三氧化二砷6533.88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
在清朝之前,江西还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古代是以省运为主,我们江西是通往南粤的必经之路。正是因为交通非常发达,所以当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时候,江西的经济在全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江西的茶税就占了全国的茶税的3/7。而且在宋代的时候,江西已经有千吨的大船运粮的船,直驶波斯湾,可见当时的繁荣。但是,随着铁路的兴起,江西交通方面落后了,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前,从改革开放初的时候,从南昌去北京是36个小时,现在和谐号几个小时就到了。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所有的地级市都已经高速化了,我们所有的出省通道都已经高速化了。2007年,我们省的固定资产投资3301.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5倍,年均增长22.7%。从1979年到2007年,这29年,我们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607.8亿元,是之前这29年我们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是1115亿元,而后29年是16607.8亿。到2004年,我们省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一千公里。到2007年,突破了两千公里,达到了2206公里,进入了全国的第八位。农村公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所有的乡镇都通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80%的行政村实现了路面的运畅。现在全省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多少?13.7万公里,比1978年整整增加了10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由最初的8.13亿元增加至2549亿元。即使在偏远的乡村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
四、社会事业
(一)、南昌大学成立
1993年5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2002年以来,全省展开高校新园区建设,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高考录取率达到54.3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民办教育事业同时得到蓬勃发展。
(二)、民生工程率先实现“四个全覆盖”
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两年来,投入资金150亿元,实施包括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养老、低保、人民生产生活等8个方面110多项工程项目,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
(三)、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经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统账结合以及统一并轨三个阶段,其覆盖面持续扩大,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保险改革历经大病统筹、试点及全面改革和发展阶段,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及持续性仍有较大改革空间,医疗保险制度间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速,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外,社会养老保险逐渐成为养老保障的主体;而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江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和发展历程江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1986年,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阶段(1986年至1995年)这一阶段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养老保险与企业逐步分离,统筹对象主要为国有经济职工;第二,由省政府指定劳动厅负责养老金的统一收缴和发放,统筹层次主要在市、县级;第三,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个人负担相对较轻,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同时由财政建立养老保险后备基金,必要时给予补贴;实行现收现付制,基金的结算实行差额缴拨。2.统账结合阶段(1995年至199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1995年8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扩大养老保险的范围和对象,养老保险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全面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缴费基数从“双基数”变为单基数,缴费比例基本统一。3.统一并轨阶段(1999年至2006年)1999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江西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实现了江西省养老保险制度与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并轨。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并轨的基本内容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统一,企业缴费比例逐步统一为20%,个人缴费比例逐步统一为8%;个人账户的记账规模统一为11%;统一养老金计发方法,实现与全国计发办法的并轨。为了顺利做好并轨工作,江西省劳动厅印发了《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细则》、《江西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同时,按照国务院要求,完成了行业统筹下放地方管理的工作,出台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规范了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了农垦企业和监狱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工作,部分县市开展了失地农民和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4.制度完善阶段(2006年7月至今)2006年4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江西省政府颁布了《江西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江西省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一阶段,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逐步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扩大覆盖范围,城镇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统一为20%,缴费基数统一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划清省政府和市县区政府、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江西医疗保险改革和发展历程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江西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从1987年起步,其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大病统筹、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全面改革三个阶段。(1)大病统筹阶段(1988年至1993年)江西最初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大病统筹起步。1988年,江西省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工作。星子县、临川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开始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1994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意见》。该文件明确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基本原则、目标、统筹范围、对象、统筹基金征集和支付、医疗管理等问题。(2)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阶段(1994年至1998年)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和江苏省镇江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两江”试点)。1996年中央决定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新余市、宜春地区和鹰潭市被确定为江西省扩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先后于1997和1998年启动和开展了试点工作。
(3)全面改革和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1999年7月,江西省政府出台《江西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在2000年到2002年间先后制定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并陆续组织实施。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上,《总体规划》确定了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的“板块式”管理办法,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划定了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开管理使用,不相互挤占。筹资方式上,《总体规划》明确了全省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标准上,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确定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单位缴费比例全省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与推广
2006年,为探索让未参加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保险的城镇户籍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新路子,江西在抚州等地开展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试点。2007年,在抚州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江西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江西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指导意见》,2007年在全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不低于224万人,覆盖率不低于33%,2008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通过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凡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城镇居民,都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在筹资方面,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150元,未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50元,财政给予补助,财政补助的比例全省统一按40%执行,低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上述筹资标准由财政全额负担;财政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7∶1∶2(其中国定贫困县按8∶0∶2)的比例负担。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与推广
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的试点起步。003年江西选择南昌、分宜、樟树、吉安、崇义、婺源、贵溪7个县(市)首开试点,经过2004-2006年的扩大试点,到2006年,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增加到40个,2007年增加到80个,2008年在全省有农业人口的96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实现制度的全面覆盖。从2003年7月起,第一批试点县覆盖农业人口248.12万人。2006年,江西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29个,试点县(市、区)达到40个,占全省总县(市、区)数的40%,覆盖农业人口1437.4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5.43%。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的补助资金提高到20元,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补助标准分别为14元、3元和3元。2007年,根据各级财政提高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的情况,在保持乡级、县级、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600元,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800元不变的情况下,乡级、县级、县外定点和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由原来的55%、45%、35%、25%分别提高到75%、55%、45%和35%;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上下浮动5%;封顶线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为方便农民报销住院费用,江西推行了定点医院医药费直接补偿制度。到2007年底,100%的县级医院、70%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开展了“直补”工作,各设区市市级和部分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也开展了“直补”工作。2008年,江西在全省96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
公共图书馆由38个增加到了105个,医生数由3.04万人增至3.52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由2.18万人增至77.95万人。这些数据说明了公民的医疗水品以及受教育程度明显增高,社会福利也有大幅的增加。我们学校最近几年也一直在扩招,为更多的学子提供了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07年,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222元,比1978年增加了10917元,增长了35.8倍,年均增长12.3%。农民的平均纯收入4098元,增加了3957元,增长了28.1倍,年均增长1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7779.3元。恩格尔系数先是由1978年的68.6%下降到80年代末的60%以下,继而到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50%,到2007年是49.8%。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消费市场与贸易市场
改革开放后消费市场繁荣活跃,1979年,那个时侯电视机很少。90年代中期,平常百姓的家里都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更多的人现在追求的是小车这些东西,确实变化是非常大。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时候商品非常匮乏,而且流通渠道非常单一,都是凭票限量供应的。那个时侯是买粮要粮票,做衣服要布票,包括买煤球要煤球票。还有饭票,肉票很多很多。当时我们把这些东西当做人民币一样,曾藏在家里锁起来的。进入90年代,是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加。这才有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当走进商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玲珑满目的商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读需求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1978年以前,我们的商品基本上是调不到上海广东等外省的口岸出口的,基本上没有办法自己出口的,直接出口业务的非常少。当时只是跟原苏联、还有越南、日本,日本是到70年代出资后才和香港澳门十几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省急需开拓外海市场。聚集了一批贸易机构,派出了一些贸易团去国外推销产品。现在,已经跟19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2007年,我们省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19.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33倍。1984年,领着第一笔外资的时候是80万美元。这是第一次接触外商入赣投资的历史。在这之后,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渐成为吸引外资的一方乐土。2007年我们省实际利用外资比1984年增长了3878倍,年均增长43.2%,居各个省市区平均增速的首位。去年也是这样的情况,投资量已经地增到全国的第11位。我们已经超过了两三个沿海省份的投资总量,这点很不容易。已经连续4年居中部地区的首位。
七、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省的生态环境并不好,最严重的就是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的问题。当时有一句民谣叫“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省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更加重视生态和自然的保护工作。我们省最著名的是三江湖的治理工程,这是被联合国确定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样板。这使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减少,由330万公顷下降到了现在的130万公顷,下降了60.6%。植树造林250万公顷,数以千万的农民受益,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鄱阳湖的湖底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100平方公里,这是90年代初的数据。所以现在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山绿水成为了江西最大的品牌和最大的优势,我们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1978年的33.1%提高到2007年的60.05%。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居于全国第二位。节能降耗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2007年我们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在中西部省份中是能耗最低的省。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资料,2007年我们省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有个,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的标准,含量最高的资溪县达到了多个,是个天然氧吧。我们的生态农业在全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我们有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也是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企业达到了382家,绿色食品产品有916个等等,这些都在全国处于前列。
八、结语
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些以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增加的数字向我们昭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正逐渐摆脱贫困,大步迈向小康社会。冬雪已逝,春之将近。美好的生活又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九、参阅文献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09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07-01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一直在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不断努力,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了,人......
Fpg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の变化我の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の新县,一个山青水秀の地方。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の革命老区。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の环境优美,但经济......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的新县,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的革命老区。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