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_沪教版牛顿第二定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1:26: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沪教版牛顿第二定律”。

中学物理园地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一盒),细绳、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产生加速度,而产生的加速度又和物体的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及物体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教师进行讲解:图中是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数量不等的砝码,使两辆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

(2)对本次实验中说明的两个问题

a: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

b: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绳,以同时控控制两辆小车。

(3)实验的做法:

a:在两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以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同。

b: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关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

(4)需观察的现象,观察两辆车在相等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实验现象:所受拉力大的那辆小车,位移大)

(5)分析推理:

a:由公式s12at2得到在时间t一定时,位移s和加速度a成正比;

b:由实验现象得到:小车的位移与他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c:推理得到结论:对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即:

a1a2F1F2或aF

(6)巩固练习:

a.据a1a2F1F2得到:要使物体在短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须给物体提供。

b.竞赛用的小汽车,要求起动后几秒钟内速度由零达到60m/s以上,他们为什么要装备功率很大的发动机?

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实验装置同上;

(2)说明与前次实验的不同。

前一次实验中,我们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小车所受力的大小,来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的。

本次实验是使两辆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辆小车上加放砝码的,以增大质量,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的。

(3)实验现象:

在相同的时间里,质量小的那辆小车的位移大。

(4)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a1/a2=m2/m1或a∝

1m

3: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表示: a∝Fm或者F∝ma 即:F=kma

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

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

(3)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4)介绍F合和a的瞬时对应关系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4:例题分析(课本例题)

(1)学生阅读例题内容

(2)分析:

质量m已知必须先求F和F的合要求物体的加速度12力,而合力的大小可以用作图法求解,也可以用计算法求解。

(3)用投影片展示解题过程: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力F1和F2分别沿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F1的两个分力为:F1xF1xcos60,F2yF2sin60

oo

oF2的两个分力为:F2xF2cos60o,F2yF2sin60

F1y和F2y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F1x和F2x的方向相同,所以:

F合F1xF2xF1cos60oF2cos60o5N5N10N

已知合力F合和质量m,据F合=ma,即可求得:

aF合10N2kg5m/s2

三:小结

1:本节课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确定了a和F之间的大小关系,也确定的a和F的方向关系

3:求解合力时,可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各个力沿x轴和y轴分解,最后求合力的方法。

四、作业 课本P53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变量法)定律的实验条件(控制

1、m一定时,aF1

2、F一定时,am 

3、把Fma改写成,在F,m,a取国际单位的条件下k1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且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F合和a的方向关系2单位关系:1N1kgm/s物理意义:瞬时对应关系因果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刘一农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节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3.知道力的单位“牛顿”是怎......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2学会分析两类动力学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

下载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