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_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1:25: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

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

当今,各种电视剧充斥荧屏,但越来越多的观众却感觉“电视剧里演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一些电视剧的剧情和人物脱离现实,无法体现出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无法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和亲切感。

下面,我将从当下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调节方向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原因

导致当前电视剧创作趋于娱乐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应该是收视率至上大行其道。

针对目前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影视创作者心态浮躁”,“以单位时间内获取多少经济收益为创作标准,在创作中追求“短、平、快”,不深入生活,没有生活积累。”

同时,一些制作人认为,如今的电视剧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因为“收视率至上”观念的贻害。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电视剧用过于激烈的剧情冲突和无节制的视觉冲击赚取人气,带动其他剧组跟风制作。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陈家林说,如今电视剧行业“收视率至上”现象严重,电视剧制作被过度市场化,为了取得好收视,从购片方到制片方不得不跳进“跟风”的怪圈。编剧石康也曾表示,电视剧市场目前“唯收视率”现象严重,而那些真正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却不在收视率报告的目标人群中,电视剧产业的整体品位被现有目标观众群拉低,也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当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精神生活缺乏等也是一部分原因。

二、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现状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娱乐性也就构成的天然属性;电视剧的功能从宣传和传播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大众的手段。在我国,电视剧娱乐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渴望》的播出。该片一改以往电视剧主题严肃、题材高尚的风格,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走向大众,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浪潮,中国电视剧也从此正式转向了以娱乐化为主的道路。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如下:

(一)武侠剧的魔幻化

电脑动画发扬光大,造型技术万象更新,这二者相加的结果就是促成了国产武侠剧发生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空前革命;于是好人变神仙,坏人成妖怪,一边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一边是排山倒海颠倒乾坤;在置自然规律和重力法则于不顾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视觉效果,省略人物个性,从而让武功比拼变成了妖魔混战,让我们分不清这到底是“视觉大餐”,还是虚有其表。用电脑特技来制造视觉噱头本身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再花哨的武打招数、再神奇的特技效果都难以掩盖武侠剧言语乏味的剧情和面目可憎的人物。如之所以制作粗糙场景简陋的83版《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凭的就是跌宕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从而让再高超的电脑技术都无法替代。

(二)古装剧的现代化

近两年古装剧在荧屏上大行其道,大有把所有知名历史人物“拍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按理讲,像《汉武大帝》之类颂扬历史的值得提倡,不过近来的古装剧又大有抛弃历史走向未来的明显趋势,反正是造型越来越时尚,台词越来越时髦,同时将新鲜事物和新潮语汇通通放置在古人的身上,于是“穿着古装玩摩登”就成了当前古装剧的一大看点。比如说《满汉全席》里有一个脚踩滑板的大厨徐铮;《蝶舞天涯》里有一个朋克造型的帅哥黄磊;而《钟无艳》的男女主角则是一个大跳健康舞,一个热衷小发明;至于梁山好汉《浪子燕青》,则是当街玩起“hip—hop”;不过,这还比不上《秦王李世民》里,众位皇子穿着“圣斗士铠甲”大踢足球。

(三)警匪剧的悬疑化

说完了古装和武侠,我们再来看一看警匪剧。2007年以来,警匪剧因为遭遇了政策干预,所以不约而同地都向心理悬疑方面过渡转移,即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回避凶杀暴力,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营造恐怖氛围,借助昏暗的灯光和诡异的音效来达到“吓你没商量”的惊悚效果。

当初之所以封杀警匪剧,是因为这一剧种存在着场面血腥暴力、人物正邪不分的致命缺点。不过,当前的悬疑剧虽说摒弃了血溅当场的恐怖镜头,可到底也没有塑造出势均力敌的警匪之争和大义凛然的警察风范。另外,如今的“反特题材”持续升温,《梅花档案》《一双绣花鞋》《凤凰迷影》等剧虽然阵容平平,投资节省,但收视情况全线飘红。至于《凌云壮志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剧也完全可以归类为“古装涉案剧”;手枪改成了“冷兵器”,恐怕视觉效果更“震撼”吧。

(四)偶像剧的“日韩化”

作为当前的高产电视剧品种,偶像剧也在“日韩流”的猛烈冲击之下发生着明显变化。以2004年出品的两部偶像剧为例,《蝴蝶飞飞》的女主角杨雪身患绝症、《向左走向右走》的男主角陆毅遭遇车祸,这些都是再明显不过的韩剧情节套路。此外,韩国明星的大举进犯也为偶像剧的演员阵容带来了强烈的异国气息,如金载沅、蔡琳、张娜拉、金素妍、韩载锡、车仁表、朴志胤、安七炫等韩国红星纷纷来中国“淘金”。合拍剧的确能为中国荧屏添一笔色彩,不过高昂的片酬恐怕也让制片方为之色变。这年头,为电视剧造点噱头是多么的“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爱情剧的多角化

当前,电视剧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景观确实和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琼瑶式”恋爱模式有了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多角恋爱”的大量涌现。现在,电视剧中的“爱情生物链”上几乎会贯穿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你的“三角恋”以及“婚外恋”已经成了必备的小儿科;至于“姐弟恋”、“忘年恋”、“黄昏恋”等等也开始渐渐唱起主角;再加上如今情感剧里流行的各种扑朔迷离的“血缘关系”,从此电视剧里就一再重复着这种乱上加乱、“全民参与”的“恋爱总动员”。

(六)红色局的过分娱乐化

近期的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几部革命剧,披着主旋律外衣,行的却是青春偶像剧甚至是武打剧之实。不久前,一部被网友称作“神作”的革命武侠剧《抗日奇侠》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网友的追看和争议。剧中人物个个都身怀绝技,什么绵沙掌、鹰爪功都派上了用场,不但日本鬼子被打的屁滚尿流,就连那些枪炮也不在话下。虽然看着很过瘾,但这种古龙剧的情节,张纪中的拍摄手法让不少观众大呼“太离谱”。有网友惊呼:这个编剧是不是“奥特曼”看的太多了,为什么不再离谱点,把“东方不败”“乔峰”“张无忌”全部弄“活”过来?更有网友怀疑是金庸回归主旋律,用这样一部充斥着暴力美学和男子汉气概的作品“为祖**亲添礼”。被称为主旋律片的《中国1921》,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的发展经历为主要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然而引起观众追看的最主要的因素,却是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剧中,李沁饰演的杨开慧热情、奔放,上演“女追男”的戏码。她在雨中对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有观众看后提出质疑:那时期的人,爱得有这么张扬吗?

综上所述,最根本的就是情节和表演脱离生活。无论偶像剧、爱情剧,还是家庭伦理剧,甚至一些红色经典改编剧中,雷人台词、细节处处可见。

一些青春偶像剧中的人物都出身不凡,衣着光鲜,出有名车,入有豪宅,平时似乎不必工作,更少学习,生活的全部就是和恋人一起吵吵闹闹、卿卿我我。

比如说近期热播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一所知名大学里几乎全是贵族学生,他们每天就专注于攀比,追星和争风吃醋,好想知道学习的就只有女主角一个人。这样的剧情让人作何感想。

而在一些家庭伦理剧中,少了温暖的亲情、人性的善良,更多的是永不停歇的矛盾冲突,越来越超乎想象的离奇故事,人物之间喋喋不休的争吵,女性角色神经质似的撒泼,男性角色忍无可忍地走向暴力。

近期正在热播的一部抗战历史剧虽然其“诙谐搞笑+悲壮情怀”的风格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也有观众认为剧中有着众多夸张失实的细节:懂日语的抗日游击队员只要动动嘴皮子,设卡日军就乖乖放行;我军几颗手榴弹就把日军飞机炸毁了等。真正的抗战是这样轻而易举吗?观众纷纷表示,“希望导演注意一下细节和常识,减少电视剧中的败笔”。

三、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影响

首先,像以上所说的那些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偶像剧,剧中奢华的物质展示、爱情至上的价值取向、不劳而获的生活幻想,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其次,虽然百姓生活中必然少不了矛盾,但绝大多数仍然遵守着平淡是真、平安是福的古训,这类靠极致情节和离奇故事来吸引眼球的家庭伦理剧,不仅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也会失去观众的青睐,最终损害的是电视剧行业的发展。

第三,像那些过分娱乐化的红色电视剧,已经很难起到宣扬主旋律的作用,相反的,是削弱了现代观众的红色意识。

总的来说,电视产品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

四、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的调节方向和方法

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而要实现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据调查,大部分青年人其实还是期待影视作品能表现“80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年轻人自信、坚韧、独立、奋斗的积极一面。电影《卧虎藏龙》编剧蔡国荣强调,“偶像剧必须要能够表现时代精神,要让观众融入进去。”他说,“如果时空上不能给人以真实感的话,那么偶像剧里面的感情也会让人觉得悬在空中,很假。”

另外,电视剧创作还应当尊重现实,体现生活实感和真情。其实,所有的电视剧创作者都明白:生活才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来源,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是电视剧可以表现的最大脚本。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等都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紧密地关注现实,保持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敏感。电视剧不应靠锦衣华服、名车大屋吸引观众,靠悲惨命运和感情纠葛来赚取同情,用脱离现实的剧情冲突来留住眼球,而应该以最贴近真实生活的平民化生活场面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观众。当今社会,人们不免会有一些心理困扰和精神上的焦虑,好的电视剧应该呼唤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诚挚的关爱,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使人坦然面对生活的磨难,让人从平凡的琐碎生活中感受到美丽与浪漫。电视评论家陈玮在《如何提升电视艺术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文中分析说,电视剧《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之所以能够带给观众长久的感动,就是因为它们“取材于平民生活并以平民视角来关照现实”,“致力于刻画世俗生活图景及蕴藉其中的美好情愫”,“贴近老百姓的真实”。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电视剧导演王小康认为,“关键是要优化队伍,选用好的导演和编剧,不能懂不懂的都来插一杠子;投资人要选择好的剧本,要选择有责任心的导演。”

具体到不同的剧类,也可以有其不同的改善方式。例如红色剧,不是说它不可以有娱乐性,只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底线。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部革命戏《柳堡的故事》中,就第一次涉及到了红色战士的爱情。革命剧中的爱情,是必然的,没有就没有人看。像《士兵突击》、《亮剑》这种纯男人戏,能够成功的太少了。其实革命爱情,只要可信就可以了。但不能太离谱,像那种动辄三角恋、四角恋的革命爱情就不可取。”无疑,当代电视剧生产极力呼唤将主旋律化与娱乐化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在价值取向上,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具有丰富的潜在价值:一方面,“红色经典”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艺术价值,尤其是“红色经典”所张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奋斗意志和奉献精神等,它们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与闪光,因此,借助“红色经典”的广泛影响,电视剧生产就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红色经典”的价值不在于被束之高阁,奉为圭臬,而在于如何走进现代人的审美视野并被人们接受和传承,但由于“红色经典”往往呈现为一种过去的时态,虽为人们所崇敬,但也易于产生与现代人的某种疏离与隔膜,因而,借助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样式来改编“红色经典”就可以使“红色经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艺资源和文艺品牌重新被发现、被重视,使之从历史的辉煌中走出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在模仿港台剧,日剧,韩剧,美剧,但总是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原因是它没有抓住被模仿者之所以吸引观众的精髓,而只是看低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港台剧成功之处在于 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涵浓浓的人情味、情节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等都细水长流地滋润着观众的心田。韩剧成功之处在于韩国人通过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有力地整合着民族精神,并将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行销海外,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可与美国好莱坞相抗衡的国家之一。韩剧之所以持续风靡,好看是它的最大特色,即不仅有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时尚的人物,幽默的语言,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蕴涵其中。盘点热播韩剧,大都有一个求真、向善、扬美的思想主题。不论是励志启智的历史剧,还是童话般清纯的言情剧,都在张扬社会真谛,传喻人生哲理,都使东方传统美德与现代时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和创造美好的生活。韩剧的另一成功之处是它所奉行的贴近大众的原则。相当一部分剧目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朴素手法在家长里短中叙事、言情、说理,再现着韩国民众的精神。美国影视剧的成功之处又在于它的唯美与浪漫的感情追求。唯美与浪漫可以引发人们的愉悦感觉,它既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也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的心理需求,因此,唯美与浪漫的影片始终深受人们的追崇。

其实,我们的国产剧也不乏成功之作,例如 诞生于1959年的电影《五朵金花》就是以喜剧形式来歌颂人与人之间的新颖关系,歌颂男女之间那种纯洁、永恒的恋情。虽然影片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语言、情节表达形式以及特有的政治背景,但美的感知觉与美的认知觉在这部影片中获得了完美的结合:善良美丽的女社长金花(杨丽坤饰)、勇敢勤劳而又英俊的剑川小伙阿鹏,以及到地方体验生活的画家、作曲家的热心助人和管闲事的老叔的“事与愿违”„„这些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勾勒最终形成了一幅善良群体的“肖像”,满足了受众的普遍认知结构;而影片的场景拍摄同样精彩:云南大理的旖旎风光、苍山洱海的青山碧水等通过情趣盎然的喜剧故事轮番展示,构成一幅幅别出心裁的人文风情画面,让受众在解读影片情节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美的感知;同时,影片中大量云南民俗和地方歌谣交织在两个有情人欲相见而又迟迟不得相见相爱的寻找过程中。尤其是“三月街”盛会的载歌载舞、蝴蝶泉边的情歌对唱等等,既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也给受众留下了美好的听觉享受,以致今天仍被人们广为传唱。1990年的电视剧《渴望》《围城》的播出曾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虽然现在看来这两部剧在表现手法上还存在不少幼稚之处,然而却成功地迎合了传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契合了大多数观众的欣赏习惯。还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主旋律电视剧《亮剑》,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军事题材作品,《亮剑》中爱国主义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这确实是一部力求对我国军事题材文艺创作的传统有所突破、而且主题重大的作品。电视剧通过李云龙这个典型,对从红军到抗战英雄、最后成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作了“逼真”的刻画;对我军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发展壮大为正规化军队的历史进行了某种“还原”;对我军指战员的思想境界、精神力量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并非仅在于为我们塑造一位“石光荣”似的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也并非仅在于如实描写昔日战争的英勇悲壮,而是旨在“真实”地“亮”出我们人民军队的“军魂”、呼唤一种超越历史和现实、超越“意识形态”、纯粹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中国军魂”。

如何将电视剧从媚俗的过度娱乐化中解救出来,还给大众高雅的情趣、清纯的格调,实现电视剧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的使命?综观国内外电视剧创作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大众文化,中国电视剧可以出现各种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景观,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决定了只有注重本土化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并且贯穿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当下的人文关怀,才可以在解构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结构文本。电视剧只有契合传统的、平民的审美期待,才能得到蓬勃发展。娱乐化电视剧的叙事要符合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观众的独特审美要求;要具有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范式,如善良战胜邪恶、幸福取代苦难、丑变为美、大团圆结局、脸谱主义等等的传统审美范式。只有这样,中国电视剧才能成为世界性多元文化思潮的组成部分,为全球化提供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选择。

参考资料:

【1】电视剧过于娱乐消费化 需尊重现实接接地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8-30.【2】广电总局批革命剧娱乐化:有爱可以但别太离谱[N].山东商报,2011-06-07.【3】关于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N].应届毕业生求职网,2010-11-18.【4】丁临一.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草莽化的审美缺憾[N].人民日报,2009-09-16.【5】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Z];

http://www.daodoc.com/.2004.6.【6】彭文祥.当代中国电视剧: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D].北京:北京广播学院.【7】郭海洋.浅析电视审美的发展趋势[D].陕西:美学与艺术.

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媒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获得了飞跃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新闻娱乐化的趋......

电视剧《西游记》创作阐述

张纪中 错误!未指定书签。电视剧《西游记》创作阐述张纪中重拍《西游记》,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历来“文学的传授,是价值观传授的捷径”,而历史的、社会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发展......

娱乐综艺高雅化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和在场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首先请让我代表我方阐明我方观点,我方观点是: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更应注重高雅化。理由如下:首先,高雅化的定义是高尚,不粗......

论儿童创作低龄化现象

论儿童创作低龄化现象摘 要: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以稚气未脱的年纪正不断跨进文学的门坎。“低龄化创作”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它的出现绝不是空穴来......

大学生“族化”现象

摘要:分解大学生“族化”成因,从族化的主要矛盾中寻求解决方案,能更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族化透明度,使社会整体健康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正强化有重要意义。......

下载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