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党建和新农村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
1朱凤丽 王艳华
12摘要:农村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队伍的素质如何、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他们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这一关键时刻,不能忽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层党员干部 关键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
朱凤丽 王艳华
12摘要:农村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队伍的素质如何、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他们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这一关键时刻,不能忽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层党员干部 关键
Abstract: The rural area party member cadre is mainstay of new rural socialism construction, how, whose effect brings whose team's quality into play having how,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 or failur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Not only their b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mportant component , but also be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 is to structure forceful guarantee of new harmonious socialism rural area.Depend on this one crunch therefore, cannot ignore the gra-roots unit rural area party member, building of a strong contingent of carders.Key words: the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he rural area party member cadre the key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增进农民福祉、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要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是处于农村建设中核心地位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一、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农村基层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曾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今农村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加强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相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骨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要确保政策和路线的长期贯 注1:本文部分数据及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冯治教授十多年来在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戴南,江阴市华西村等地蹲点实地调查的资料。在此对冯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彻和一致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新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宣传和落实者,他们对政策的认识高度、宣传深度及操作灵活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每个地区都有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这一实情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刀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一定要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在不改变大的方针的前提下、宣传、并因地制宜制定各具特色的灵活的地方发展策略,促进新农村建设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其次,基层党员干部是实现新农村目标的核心和骨干。他们带领着全国9亿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同舟共济、万众一心,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在加强农村基础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群众服务、建立整洁村庄的任务中,在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法制化管理等方面,他们都处于核心地位。
再次,新农村建设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发。新农村建设毕竟是全社会的事业,因此更需要全社会合力的支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正是这一共同事业的“领头羊”。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1] 这一巨大合力的支撑,需要基层党员干部这一“领头羊”去激活,发挥其指导、沟通、协调的本领,引导大众树立全局观念、加强百姓的团结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成就
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党和政府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农村地区村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村庄进行整顿建设,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寻找适合本地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目前这些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江苏无锡的华西村为什么能几十年红旗猎猎飘,经济步步高?纵观华西村几十年的发展史不难得出,关键在于村一把手吴仁宝。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公正廉洁不动摇,而且淡薄名利,甘于奉献,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恪守“困难难不倒、表扬夸不倒、威胁吓不倒”的执着追求,铸就“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在带民共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表现出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和胆识,善于集合各种积极因素、靠人才、靠智慧促进了华西村的科学发展。他有很强的政治嗅觉,天天坚持收看“ 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联播” 节目,天天接受来自中央的信息,纵览天下大势,结合国情、省情、市情、村情,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利用系统的、辩证的和发展的分析方法,运筹决策,靠着高度灵敏的市场嗅觉,抢抓机遇,把住了市场的脉搏,牵住了市场的 牛鼻子”,在大的投资上基本上没有失误。[2] 江苏省兴化市有名的张郭镇和戴南镇获得欣欣向荣的发展,成为江苏苏中地区发展的典型。主要得益于“双带一促”的发展道路,即农村党员千部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富民进程,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兴化市张郭镇党委成立了“双带一促”实施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张郭镇村党员干部“双带一促”帮扶规划》、《在全镇组织开展“双带一促”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定期到联系点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做到了“六求六不求”,即求行不求言、求真不求伪、求实不求虚、求硬不求软、求好不求全、求精不求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发展农村经济,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可低估。”
兴化市戴南镇的发展更离不开党委干部的努力。翟培成是永丰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5月,翟培成接手永丰村领导工作时,永丰村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村中仅有一爿集体小厂。直到1998年,全村三业产值仅1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才2600元。他从集体厂的改制入手,通过“腾笼换鸟”催出一批私营企业。翟培成还主动上门与其挂钩,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拿出具体方案。村里把原村办厂的闲置厂房和设备租给许保年使用,帮他开办经营了不诱钢加工业务,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永丰村已有私营企业90户,经商开店的有152户,其中外出经商开店的72户,从事车船运输的36户;从事服务业的202户,从业人员达350人;从事建筑装潢的68户,从业人员有110多人。去年,永丰村工业产值超6亿元。全村出现了“党员干部争奉献,家家户户忙致富”的可喜局面。永丰村党支部成了全村人最信赖的坚强堡垒,村里61名共产党员成为61面飘扬的旗帜,他们立率先之志,为率先之事,以“自己不富心不甘,群众不富心不安”的豪情壮志,与全体村民一起走在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大道上。永丰村也被称为“苏北第一村”。[3]
三、农村党员干部的不足与挑战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担负着带领群众建设农村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干部的致富本领逐步增强,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一些地区的农村干部素质经济致富后劲不足、文化素质不高、容易造成村干部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现实形势认识不足,贯彻政策很难一致、落实不到位,甚至扭曲变形,不能很好的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摆脱不了传统的家长制治理作风,在处理村务和民事纠纷中,搞家长制、一言堂,容不得半点意见,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乱拘人、乱收费的不公正现象,有的专横跋扈,弄得民怨四起,群众意见大。
严重的是意志不坚定的村官贪污腐败、犯罪的恶性事件,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毒瘤”。重庆市政法机关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村干部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村官”腐败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根源,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4]举报占到了总量的70%以上。少数村干部的违法犯罪不仅损害了农民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尤其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青壮年、甚至农村精英逐渐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社会,基层党员干部呈现出老龄化的新危机,一些干部年龄过大,没有了年富力强的优势,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农村建设的新形势。
这些现实因素这些无不影响着干群关系的和谐、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
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的提高要注重综合指标,提高的角度和层次不是单一的,要从政治、经济、法制社会三个大层面来入手,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第一、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
(1)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广为宣传。建设新农村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对上述方针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尤其是取决于他们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在总体思路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将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主干,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
政策路线的贯彻落实除了不折不扣地执行精神之外,还得讲究原则与灵活性的统一,政策的执行要立足于本地的实际。切实做到政策的落实根本的落脚点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搞形式主义、浮夸风、政绩工程。
(2)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素养
确保新农村建设得益的是村民,我们的党和人民是血肉相连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本色。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现实的工作中、尤其是牵涉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件处理中要始终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的利益。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人,基层干部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切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办事要公、作风要实、为政要廉。坚持以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为重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也就保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党和基层政府在农村的政治基础。
第二、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根本要求。农村发展问题也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提高加快基层党员干部发展生产的能力,不仅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保持党员干部和农村大众血肉联系的枢纽。
积极借鉴江苏省兴化市有名的张郭镇“双带一促”的发展模式,农村党员千部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富民进程,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农村经济,党员干部的作用不可低估,一定要放开眼光、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以市场为指挥,寻求致富门路。要积极动员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干部主动创业致富,让党员与部分群众结对子,解决一部分人创业无项目、致富无门路的困难,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引导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创办私营企业,为群众做示范。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基层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村民,积极拓展各种致富渠道,加快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此举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夯实的物质基础,又为农村建设增添魅力,不但可以减少农村青壮年精英流失的问题,而且还为其施展拳脚提供平台。
第三、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促进新农村的和谐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并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在法制化的今天、新农村建设除了政治作保证、经济作后盾外,还必须有法律来保驾护航,任何村民的行为都应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尤其是基层党员、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是基层党员、村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当好村干部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必须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有法律意识,积极学习法律法规,懂法、知法是守法、依法办事的基础,只有增强了法制观念,才能明辨是非界限、减少工作失误。其次严格守法、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在农村建立透明体制、实施帐务公开,杜绝腐败的体制源头。除此之外,积极在法制上遏制、打击村干部的职务犯罪。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水平,促进农村的法治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2/21/content_4207978.htm [2] 冯治、刘先才.吴仁宝的科学发展观[J].江苏农村经济,2006(1)[3] 冯治.致富路上:党员与群众手挽手[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8)[4] 周津象.村干部建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之一[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最要紧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建设精神文明。而建设精神文明,又以文化建设为支点。隆回县周旺镇清水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愈加重......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农村土地、债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治安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平安建设......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
发展和谐的农村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小康的农村,就没有小康的社会;没有和谐的农村,就没有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