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筑工程测量项目”。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
一、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1、《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3、设计研究院测设的高程点。
4、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新左旗罕达盖。建设单位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内蒙古蒙能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三、测量放线精度要求
1、基础放线允许误差
长度 L、宽度 B 的尺寸(m)允许误差(mm)
L(B)≤ 30 m± 5 ㎜
30m < L(B)≤ 60m± 10 ㎜
60m < L(B)≤ 90m± 15 ㎜
90m < L(B)≤ 120m± 20 ㎜
120m < L(B)≤ 150m± 25 ㎜
150m < L(B)± 30 ㎜
2、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
外廓主轴线度(L)
L ≤ 30m± 5 ㎜
30m < L ≤ 60m± 10 ㎜
60m < L ≤ 90m± 15 ㎜
90m < L ≤ 120± 20 ㎜
细部轴线± 2 ㎜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
非承重墙边线± 3 ㎜
门窗洞口线± 3 ㎜
四、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仪器的购置、检定与检校,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一)、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二)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通知单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3、校测水准点的高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
4、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甲方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三)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平面控制测量
(一)、工程的首级控制:业布设成导线网形式,按三级导线精度布设,作成半永久点形式,要求保持到工程结束。
(二)、建筑物场区控制及轴线控制:做出场区控制网,控制网按三级精度布设,(三)轴线控制网布设原则与方法:
1、由于导线控制网精度及覆盖面已经满足放线要求,为避免误差积累,因此直接根据现场导线控制网布设轴线控制网。考虑到基础结构放线的通视情况,轴线控制线偏离轴线间距均为 1m。
2、布设轴线控制网依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根据地下室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布设确定。
3、控制桩用 50 mm × 50 mm 木桩打入土层深度不小于 500mm,桩顶要平,以便钉钉,确定无误后护好控制桩。
4、轴线桩点的保护
桩点的保护,先用红机砖在桩的周围砌成 500 × 500 的方垛,内灌混凝土再用砂浆抹好,顶部与桩头抹平,再用木方做成三角架,刷红白格漆作标记。见下图:
(四)建筑物控制测量
本工程可布置轴线控制桩,所以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
1、± 0.000 以下控制测量 : 以轴线控制网作为基础前期施工和± 0.000 以下结构施工的测量控制。
基础的位置线: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依据建筑物控制桩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投测后校核轴线间距、轴线夹角及对角线尺寸。然后 依 次测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墙、柱、门窗洞口、楼梯线等结构线。
每层位置线:地下各层依据基坑上的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向各施工流水段投测控制轴线,在工作面上用经纬仪和钢尺量测出其它位置线。
2、± 0.000 以上控制测量:轴线内控法
(1)、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布设,第一施工段内设置 4 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各段各设置 2 个内控点(纵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2)、控制点的测设
将内控点所在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刻出“十”字线,中心点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内控点校测方法: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其他控制点转 90 °,检查是否闭合,然后用 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点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应的控制点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匹配,若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六、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1、± 0.000 以下标高控制: 基础施工阶段随着挖土的深入,从现场高程控制点向基槽内引测标高,采用悬挂钢尺法(尺的零端在下),由基坑上的高程控制点直接向基坑内引测,以便减少测站数,提高引测精度,但应注意悬挂标准重物(49N)和进行钢尺的尺长和温度改正。
当挖土接近槽底时,根据此标高控制点控制清槽拣底。每 8m 打一钢筋棍,抄上槽底控制标高,拉线清槽。地下二层结构拆模后,把标高返到结构内,放出建筑 1m 线。基槽内标高控制点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修正。引测到结构内的标高要附合到场区控制点进行检查。
2、± 0.000 以上标高控制:
(1)、当首层墙体、柱子施工完毕后,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经复测校核后向首层测设建筑 +1.000m 线。标高控制点设在外墙能够铅直拉上去的地方,每个施工流水段设置 2 个标高控制点并用红三角标示。主体结构标高控制点平面布置图见内控点图。
七、装修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1.地面面层测量
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 100cm 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2.屋面施工测量
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3.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内墙面装饰控制线,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 1/3000,水平线精度每 3m 两端高差小于 ±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 ±3mm。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 建筑 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
八、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一)、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
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各阶段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工程的水平位置、高程、竖向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的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搞好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部由两名测量管理人员,放线工作由施工队测量人员完成,项目部测量组负责现场轴线控制网的测绘,负责建立各种关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及其桩位的交接工作,对各分包单位测量工作的复核验收,向监理的报验工作和对现场所有测量单位的协调工作,向其他部门提供测量成果及有关数据。负责本部位施工范围测量方案的制定、轴线定位、工程放线的实施以及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二)、仪器管理:
1、仪器选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放线的精度要求现场需配备的测量仪器如下表: 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塔尺一个
2、仪器现场管理:
(1)、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
(2)、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保存检定记录,建立仪器管理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型号、数量、检定时间、搬运、收发使用等。
(4)、现场设仪器柜,测量人员负责仪器日常管理。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冒险、违章。
(三)、资料管理:
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 — 51 — 2003)中的有关测量章节内容和要求,测量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测量方案及审批。
2、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表 B2-2)
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表 C3-1)
4、基槽验线记录(表 C3-2)
7、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表 C3-5)
8、沉降观测记录
九、复核、验线
(一)、要求:
1、各施工队测量组放线完毕首先自检合格后,方可向项目部测量人员申请验线。2、项目部测量员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
3、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二)、验线范围:
1、监理验线范围:现场和作业面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各种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桩点,基槽位置、几何尺寸和标高,各种关键部位的线。
2、项目部测量员验线范围:除了以上监理验线范围内的必验项目,随时检查各种细部线,验线结果及时反馈各作业队,以便改正。
(三)、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应主动及时,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必须原始、正确、有效。
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3)、验线本身应进行附合(或闭合)校核。
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观测人员、仪器、测法及观测路线等。
6、验线的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
(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 0.000 高程线。
7、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若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
8、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如下:
(1)、两者之差若小于 1/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3)、两者之差超过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 1 ~ 3 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测量员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8、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0、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11、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六)、发生错误的改正:
(1)、发现错误,应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级报告。
(2)、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3)、对发现的错误立即纠正,有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填写错误追踪记录,并制定预防措施。
十、沉降观测
由甲方委 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主体建筑的沉降进行观测。
建筑工程测量模拟训练方案 四边形定位放线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任务每组完成一个边长为8米的正四边形放样,并设置好中心桩、控制......
建筑工程测量1.1 什么叫测量?答:测量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技术。测量的主要工作风两方面:一是,将各种现有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点的坐标和......
建筑工程测量管理办法.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 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
情景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单元一:小地区控制测量1.(一)测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1.测量学的概念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