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十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第一节 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常温,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3.煎煮法: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缺点:不适用遇热破坏成分。7.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如樟树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 搅拌作用。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优点: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缺点: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结晶及重结晶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异。①结晶的条件 结晶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③溶剂的选择
原则:根据“相似相溶”原则,即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相反。
a、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高温对结晶物质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
c.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过滤除去杂质)。
⑤化合物纯度的判定方法
a.结晶形态与色泽:结晶均匀、一致。b.熔点与熔距:熔点明确、熔距(1~2℃)敏锐 c.色谱法:三种以上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d.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极性差异分离 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等沉淀
②醇提水沉法: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3)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
①酸提取碱沉淀:生物碱提取分离。
②碱提取酸沉淀: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K不同而达到分离。
正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氰基(-CN)与氨基(-NH)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
2、RP-8及RP-18 反相硅胶薄层及柱色谱填料,根据烃基长度为乙基、还是辛基或十八烷基,分别命名为RP-
2、RP-8及RP-18,口诀:辛乙十八反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
无选择性,过程可逆,应用最广。
①硅胶(酸性)、氧化铝(碱性)——极性吸附剂 ②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极性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程度,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有关。(4)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分离的注意事项 ②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④酸性物质用硅胶,碱性物质用氧化铝;⑤TLC组分Rf达到0.2~0.3时溶剂可用于柱色谱。(5)聚酰胺柱层析
吸附原理:氢键吸附,聚酰胺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对碱稳定,对酸(尤其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联想:聚酰胺为塑料的主要成分。如碱性物质小苏打洗剂可以用塑料容器装,而浓硫酸不能用塑料瓶装。
吸附规律:
A.酚羟基数目: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B.酚羟基位置: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C.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洗脱溶剂的影响:水
聚酰胺对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鞣质例外),故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脱鞣处理。
(6)大孔吸附树脂法
吸附原理:通过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氢键吸附)和分子筛性能。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常用的有透析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速离心法等
凝胶色谱法也叫凝胶过滤法:利用分子筛原理分离物质,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大分子化合物被排阻在外部
难以进入,因此大分子物质首先被洗出。
如葡聚糖凝胶,具有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是在水中不溶、但可以膨胀的球形颗粒。
精制药用酶时采用透析法去除无机盐(酶为生物大分子,而无机盐为小分子杂质。)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分离
原理: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不同而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口诀:O多酸强,H多碱强。6.根据物质沸点进行分离
利用混合组分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如分馏法。
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1、只有当样品在三中展开系统中均呈现单一斑点时方可确认其为单一化合物。
2、气相色谱(GC)也是判断物质纯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二)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1.分子式确定: 高分辨率质谱法(HR-MS)2.质谱(MS)(M是质量的化学简写)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求算分子式、推断结构信息。3.红外光谱(IR)4000~1500cm-1的区域为特征频率区,许多特征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可据此进行鉴别。
1500~600cm-1的区域为指纹区,真伪鉴别。
4.紫外光谱(UV):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化合物才能在紫外光区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联想:UV俩字母形状相似,为共轭)应用: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联想:子骨=紫骨);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5.核磁共振(NMR):1H-NMR:提供不同氢原子情况。主要为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及质子数(积分面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一、中药与方剂二、中药材生产与品质三、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四、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五、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六、中药制剂与剂型七、中药药理......
中药学专业知识第一篇 总论一、单选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新修本草)二、多选题3、《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总论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鉴定中药的品种(真伪)。2.解决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有:a:实际调查临床用药情况,考证本草记载,b:考察地方药志者民间用药历史,c:规范使用......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学》第四单元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需的。第一节 配伍一、配伍的含义配......
http://www.daodoc.com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练习题1、依据中药药性理论,清热祛湿药的性味多为()A.苦温B.苦凉C.苦寒D.苦平E.苦微温2、寒凉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 A.助火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