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_年日内瓦会议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44: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年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

2012级国际政治班 201200031013 郝宁

1954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议召开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这个提议得以实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

实际上,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提议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但一直遭到美国的反对。中国政府在接到与会通知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做出积极的反应。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在刚开始的朝鲜问题上,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排斥和仇视中、苏、朝三国,对中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贬斥,一味地推行不合理政策,并对会议进行破坏和阻挠。对于自己内部成员的不同意见,又往往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威逼利诱。在后来的印支和平问题讨论上,又是美国的破坏,使会议的进展一直缓慢,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议的流产。面对来自美国的强大敌人,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采取多方斡旋的策略,在会内和会外两种场合同时发力,最终灵活地运用了自己有限的外交资源,有力地推进了日内瓦会议的进展,为朝鲜和印支的和平停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中国能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苏联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坚决要求的。因而,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中国就多次与苏方进行交流,及时了解苏方的态度和要求,以便中苏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能够在日内瓦会议上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苏两方在作出相关决定时,都能及时通知对方,使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减少了分歧和矛盾的产生。因而,中苏之间对于两大议题的态度基本一致。

其次,在讨论朝鲜问题时,面对来自美国等的强大压力,单独一个朝鲜是难以承受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苏两方及时给予了北朝鲜以强大的支持,使得朝鲜得以坚持自己合理的提议,而不至于在美国强大的压力前屈服。尽管,最终未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但使世界看到了美国对朝鲜和平问题赤裸裸地破坏,使得朝鲜得以有其他机会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最后,在讨论印支和平的问题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是极其机智和负责的,尤其在处理和越南的关系上。1954年5月奠边府战役胜利后,越南代表团对全国统一的信心大增,对印支问题的解决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越南问题应以就地停战、稍加调整、等待普选的方案为主,以便一举统一越南。周恩来则认为,如果就地停战,那么尚在对方手中的红河三角洲以及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就无调整可能,而且对西方同意通过普选统一全越南也不应抱过高期望,即使将来形势好转能实现普选,也应该首先站稳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不然南越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为对方挤压,北越和中越的根据地又未能在交换中得到加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不利的。最终,中苏越依照周恩来的意见确定了停火和区域调整的具体方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二、巧妙利用英法和美国的矛盾,分别交往

日内瓦会议上,美、英、法三国表面上看上铁板一块,同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英法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都有较大的依赖。但是,深入研究三国的关系可以发现,英法与美国还是有着一定的矛盾的。

英国是日内瓦会议上西方大国中唯一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周恩来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接触较早,磋商次数也较多。英国在二战后,战略上处于收缩状态,对朝鲜问题持消极态度。而英国在印支和平问题上不希望战争扩大,担心一旦美英联合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会引起同中国的战争,危及其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利益。所以其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基本态度是希望东南亚局势保持稳定,以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这同美国企图扩大印支战争从中渔利的方针是不相同的。会前,英国拒绝了杜勒斯“联合行动”的建议,也不对美国组织东南亚集团的计划作出承诺。英国打算依靠亚洲的中立国家来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不参加包括台湾和南朝鲜在内的集团。中国代表团在得知英国对此次会议的态度之后,积极与英国代表进行交流,周恩来更是多次与英国代表艾登进行了多次的会下交流,艾登更是成为到访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次数最多的外国代表。保持同英国的良好关系,使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促进印支和平的努力有了更好的效果。不仅于此,中英也因为此次会议,建立了更为深入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为两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作为印支战争的交战国,在日内瓦会议关于印支和平问题的讨论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八年多的战争,法国已被这场战争所拖累,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而,法国急于从印支战争中脱身,实现印支和平是有利于法国的利益的。但是,美国想要将印支问题复杂化,从而出兵印支,以攫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对法国施加压力,逼迫法国不让其撤军。同时,美国政府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军方甚至建议动用核武器以挽救被困在奠边府的法军,美法在印支问题上还是存在相当的矛盾的。奠边府战役,法军大败,法国再也无法单独进行这场印支战争。在此后法美秘密会谈中,法方表示:“如果日内瓦会议失败,法国就将同意美方条件。美国可以派兵直接介入印度支那战争”。因此,美国竭力阻挠日内瓦会议就印支问题达成协议。当法越双方在划分停战线问题上僵持不下时,会议进入僵局,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进程可能逆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代表团采取了联法的策略,积极同法国代表皮杜尔等商谈。孟戴斯内阁上台后,周恩来外长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又多次与孟戴斯会谈,为他开出了众多优惠条件。中方还积极促成法越的直接会谈,在法国和越南之间进行多次调停,最终促使法越达成停战协议,为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国的文化外交运用

在出征日内瓦之前,周恩来就意识到了此次会议是一个宣传自己,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因而十分注意此次出行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在出征前夕,中国代表团向故宫博物院借用12件陈列文物,用来布置代表团的会客室等重要场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国际上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很少,很多人不仅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而且对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知之甚少,甚至怀有很深的偏见。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多边舞台,也是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周恩来特意指示选择这些国宝级文物万里迢迢运往日内瓦,就是要让这些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展现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基于这一目的,周恩来在“花山别墅”会客室的布置可谓独具匠心,大到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宫灯、屏风,小至茶几上摆放的飞天神话造型的烟灰缸,整个客厅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向来宾昭示着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深邃内涵。

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这里会见、宴请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电影明星卓别林等几十位外国客人。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花山别墅”做客,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些文物。他说,当他就某一问题跟周恩来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就会请他来到陈列文物的古董架前,边欣赏这些稀世珍品边交谈。在艾登看来,周恩来此举寓意深刻,他通过这些文物所传递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让人感到,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容被忽视的。

中国这种文化外交的行动虽然并不能对日内瓦会议的决议产生太大的帮助,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就备受瞩目,周恩来的文化外交功不可没。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推行

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国所打的旗号是“联合国军”,代表的是联合国的决定,所以中国的参战给世界留下的映像就成了,“中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中国带着这种国际形象,甚至为一些极为弱小的国家所不齿。因而,如何修复这一国际形象,让世界认识到朝鲜战争的真实原因,成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目标。而修复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段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1949年12月30日)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4月1日)的国家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中印两国有着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基础,但是两国关系中也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西藏问题。1953年12月31日,为了解决西藏问题,中印两国政府代表正式在北京举行会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代表团则对此完全同意。中印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谈判和协商,于1954年4月29日发表了联合公报,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协定上明确表明:基于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该协定经过双方政府合法批准后成为了正式的国际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合法原则。1954年6月,利用日内瓦会议的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与中缅分别于28日和29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中印达成的上述协议,只是将原则中的“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至此,和品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对已经成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尤其是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印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积极推进,使很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使中国的影响力大幅提高。

五、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亮相大型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从此,中国的外交开始走向世界,通过这次会议,我们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为后来同亚非拉美等国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共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人声明、有关消息稿近40件。介绍并评论会议的进展,阐明我方立场,宣传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当前重要问题的主张,揭露美国阻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政策和言行。还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给西方记者以深刻的印象,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再次,中国代表团还在会下,大力宣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消除外界对中国的文化偏见,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最后,日内瓦会议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大力接触提供了机会。会议期间,中英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英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政治互动也有所改善。同时,本次会议还使中美接触程度有所提高,为后来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打下了一定基础。总之,新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实现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从此,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自己的能量,开启了对世界和平的推进与维护。

从国际角度来看,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亚洲国家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同西方国家就同它们切身有关的问题进行直接的谈判。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支持下,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会议达成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会议达成的协议,结束了持续八年多的法国侵略印支战争。这是继朝鲜战争之后,西方国家势力在亚洲的又一次重大失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其次,对印支三国人民来说,日内瓦协定是他们长期坚定反对外来侵略的直接结果,协定维护了三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印支人民的一项重大胜利。再次,日内瓦会议的胜利召开,也是美国企图扩大亚洲战场的侵略政策的失败。特别是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严重打乱了美国的战争计划。最后,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胜利,为进而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

总之,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在未来的新形势的外交下,我国应向先辈学习,独立自主地展开和平外交,进一步在国际上为国家树立良好形象。

中国与日内瓦会议

中国与日内瓦会议1954年初,朝鲜战争刚刚落下帷幕,而整个印度支那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法国殖民者的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缓和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苏、美、英、法于1954年......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

日内瓦会议相关概况

日内瓦会议相关概况会议概况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除苏联、美国、法国、......

中国元素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 在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

中国元素

从发展来看,中国电影事业比西方电影事业起步要晚几十年。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常常有一些不经意的幽默,不是刻意去营造的而是往往在不经意间一个细节让你忍俊不禁。相比较而......

下载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