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芳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8期
【摘 要】 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以及影响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农用地经营权的转移,其实质是除所有权外的其他产权主体的易位。不同产权主体通过产权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体现农村土地的资产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经营制度之下的小生产、小流通、分散经营等低市场化程度的经营方式已经成为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发展以标准化、商品化、集约化农业经营模式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同时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1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矛盾
1.1主要矛盾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以下简称“三化经营”)之间的矛盾。农业“三化经营”是一套完整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其以市场为向导,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同时配之以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以实现农业的效率化、效益化经营。
1.2矛盾双方的效用分析
1.2.1小规模分散经营。首先,小规模分散经营造成农产品产量低、商品率低,农户产前生产要素的积累、产中新技术的运用、产后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没有为之提供有效服务的完整、健全的体系或组织机构,形成“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局面,因而产销脱节,常遭受巨大损失。其次,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率低。
1.2.2三化经营。只有实行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才能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经营的有效对接,使农产品标准化、现代农业技术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专业化经营与社会化分工才能得以实现,才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并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逐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产业链,最终实现整个农业生产效率、产出效益质的飞跃。
2新农村建设需要流转土地经营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对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进一步诠释,其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主要围绕3个重点进行。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而与城市化同时推进是新农村建设之本。因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新农村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最重要、最可持续的就是减少农民,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来。因此,强化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这两方面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联系的。
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多地少导致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不相容。按照古典经济学中农业微观经济模型,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偏小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如经不起风险、不能吸纳机械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无法实行企业化管理等。小规模经营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种障碍。
二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推力形成的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离不开推力和拉力,其大小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拉力有赖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整治,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提高,而各种机械的规模生产导致其价格相对下降,使用成本降低,机械化替代劳动成为必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收入更高的城市非农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影响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3.1农村土地产权虚位是限制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产权清晰是市场机制正常动作的基本保证。然而,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权能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一是承包地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二是土地的各种权益模糊,没有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及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的债权属性。三是土地承包权的性质界定是以政策为主,土地权利的规定还没有被完全上升到法律高度。因此,承包土地的各项权能还不能完全受法律保护,权利边界模糊,弹性较大。
3.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在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保障职能。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转,阻碍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相对缓慢。
3.3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土地流转缺乏中介服务组织,信息服务滞后。二是管理监督薄弱。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根本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与业主间的土地租赁合同多数是双方自行草拟,合同具体条款不具体,权利义务等事项设定不规范。部分草签了书面合同没有报告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更没有到主管部门备案,合同监督执行不力。
4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通过政策调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结构,确保农村的耕地不流失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体系,保证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符合国家的公共利益和不侵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意义。
4.2法律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立法改变土地权的契约性质或债权性质,以具有严格物权法意义的土地使用权取代土地承包权,使农民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
4.3要建立畅通的土地流转渠道,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体系:继续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荥阳为例一、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背景: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及法律规制邢爱宾工业设计2010届1班学号:1064122104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安排。随......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刑法保护分析李越1,陈喻伟 2(1.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湖北诚昌律师事务所,湖北 宜昌443000)(首次发表于《农村经济》2012年第5期)摘要......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流转和土地利用,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将资本下乡和合作社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
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问题的看法每年的农历新年,我都会回乡探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所住的村镇虽然不足的两千人,但是这一年又一年的巨大且快速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感叹。纵横交错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