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形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孙悟空的形象”。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再到《西游降魔》看
孙悟空形象的转变
班别: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 曾莉芳 学号:51号
摘要:在《西游记》中我们所看到孙悟空的是一个战斗英雄,而周星驰演绎的《大话西游》的孙悟空则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色。2013年由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不仅故事主题发生改变,连孙悟空形象也与《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大所不同。同样的西游题材,孙悟空这一形象却是变了又变,其形象意义值得我们去发掘,探究。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孙悟空的形象与我们名著《西游记》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一开始我们是从《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认识到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可以说《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整个故事架构生动有趣,情节离奇曲折,艺术风格诙谐幽默,语言表达明快流畅,人物刻画的很丰富,每个人物都富有个性化,特别是主人公孙悟空,贯穿于整部《西游记》的一个人物,让读者们都印象深刻。
无论是原著《西游记》还是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一开始都有关于孙悟空的来历,原著书中第1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从题目就可知道孙悟空是一只聚集了天地灵气的石猴,虽然外表是一只猴子,但是身上却具备了人性,兽性,和神性的特点。孙悟空的经历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五百年前,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空,拥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这一时期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为追求地位的平等敢于与天庭皇权作斗争的自由反叛者形象。一是五百年后,被迫接受了天庭的安排——保取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经路上,他斩妖除魔,积极乐观,不屈不饶,勇往直前,最终修成正果。虽说这两个阶段都塑造出了孙悟空的神话式的英雄形象,但是深入探究来看的话,就能发掘他身上的英雄形象带有一点悲剧色彩,由一开始的闹龙宫、闹冥司、闹天庭的“齐天大圣“到五百年后沦为天庭的统治工具,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这一变化虽说从本质上没有改变孙悟空本身的英雄性格,但却打压了他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他身上总能看到一丝悲凉与无奈。
每本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结合了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从孙悟空这一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身上所蕴含的寓意,这正是作者想要吐露的心声,想要告知世人的呐喊。在政治腐败,秩序混乱,国家衰败的明朝末年,吴承恩想要通过塑造一个具有叛逆性格,追求自由平等,蔑视皇权,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的形象来揭示社会上黑暗,孙悟空形象的本体意义则主要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
1995年由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上映,这是由西游题材改编而成的,在当时票房不佳,却在21世纪成为经典,并掀起了一股“西游“热,由于影视的不断发展,而使得一些影视作品的丰富起来,不再停留于过去的想法,而有了不断的创新。在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也一改以前的形象,而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并有一个新的名字“至尊宝”,虽然在情节上一样有两个时间段的设计,一样是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但是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的角色却是不一样,五百年前孙悟空是就是孙悟空,五百年后的是“至尊宝”即孙悟空的转世,在《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国语版中,一开始就是观音菩萨,孙悟空和唐僧三人的对话,观音对悟空说:“孙悟空你这个畜生。”这一句话就揭示了《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不再似1986年版本电视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那样,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深入脑海的传统形象。在这电影里孙悟空不再是为了师父的生命安全出生忘死,奋不顾身与强敌搏斗,而是一个目无尊长,毫无礼数,痛恨唐僧唠叨甚至和牛魔王合谋想吃掉唐僧,并抢走月光宝盒躲避观音,这样有黑暗心理的孙悟空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打破了我们心目中那个敬爱师傅的英雄形象。五百年后的重生之身(至尊宝)比起之前多了一份人性的特点,有了情欲爱憎,有了人性的丑陋面。
《大话西游》的主题是有关于爱情,宿命,和蜕变。至尊宝以为自己爱上的是白晶晶,最后才发现自己心里早已有了紫霞仙子。他按照命运的安排走下去:遇到给他三颗痣的人,戴上紧箍咒,打败牛魔王,最后西天取经。五百年后的五百年,他从一个男孩子蜕变成男人。这一些经历都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所没有的,在至尊宝身上我们更能看到的一些人性的弱点,就像是至尊宝为了月光宝盒,对紫霞仙子撒谎,还有就是对爱情的追求,我们谓之为情欲的东西,在至尊宝身上表现为对白晶晶的爱和对紫霞仙子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人”的孙悟空,使得他不再是那个捏造出来的遥远的存在,而是真真正正的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阴暗心理,有着七情六欲的存在。在21世纪收到广大青年人的喜欢,除了无厘头的喜剧效果外,还有就是把孙悟空的形象“人性化”了,让观众看到了脱离了神话色彩的,一个具有人性特点的孙悟空面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弱点,甚至是自身的黑暗面。也许至尊宝就是我们自身的写照。虽然是喜剧片,但能感受到片中的悲的气息,影片最后一句话“他好像一条狗”道出了无限的悲凉。至尊宝(孙悟空)是在生死选择上被迫顿悟的,被迫带上金箍圈踏上取经之路的。在这至尊宝嘻哈的形象背面隐藏的是对人生宿命的思考,是对人性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期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2013年由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是继《大话西游》又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虽然在主题上还是和《大话西游》一样以爱情为主线,延续着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有着大不同,这次是以唐僧为主展开剧情,而其中最大的形象颠覆是孙悟空,由一个嫉恶如仇的美猴王变成一个满腹心计的“妖猴”,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个矮小秃顶的、面容灰白丑陋的形象,到后来逃出山洞时却是一个满脸狰狞,满口獠牙,残忍暴戾的形象,这两个造型很是让人怀疑这个是花果山的美猴王吗?完全颠覆了那个由六小龄童饰演的那个潇洒可爱的孙悟空,这一反差不仅是外表上,其内在性格亦是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
在原著或是86年版的《西游记》中,被镇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遇到唐僧脱身后,都是规矩的拜师,并听话的随师取经去,一路上听从师命,爱戴师傅的,而到了《西游降魔》这里,孙悟空不再是遵循佛命,敬爱恩人的,而是桀骜不驯,且内心邪恶,满心算计,杀人不眨眼,为了从洞里出去千方百计的诱骗玄奘打开封印。在镇压的五百年里,魔性一直未减。在这部影片中,只有孙悟空的魔性是无来由的,像是从石头缝蹦出来就带有这样的魔性。在洞中,他对陈玄奘说道:“想当年,我手拿着两把西瓜刀,从南大门一直砍到蓬莱东路,来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没眨过。”可见他杀缪成性,放荡不羁,本性残暴,完全就是一个狂魔、妖魔,逃出洞后,更是无法无天,血腥残忍,遇佛杀佛,与之前说的“身体里面只剩下真善美”完全相反,这和《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一开篇时的孙悟空的性格有点相像,一样的目中无佛。狂妄自大,即使被镇压了五百年了,却没有半点反省,本性不改,愈发狂躁。《西游降魔篇》中把一个真正丑陋的“妖猴”形象展现给观众。最终孙悟空心中的恶被玄奘驱除,这才恢复成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西游降魔》中我们看不到孙悟空的悲剧色彩,因为在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妖,最后皈依佛法,没有选择上的无奈,亦没有被迫的伤感。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再到《西游降魔》,银幕上的孙悟空形象不断在变化,虽然在人物塑造上偏离了原著的典型形象,但却让我们发掘出孙悟空深藏的一面,原著作者或许只是想塑造出他心中的英雄形象,但读者对于人物都是有自己的看法和定论。无论是人性化的至尊宝,还是妖魔化的孙悟空,其本质上都是孙悟空。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孙悟空的形象学 院: 师范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200841110151 学生姓名: 华 敏 指导教师: 舒绍雄黄石理工学院毕业......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摘 要如果说《西游记》是一部唐僧师徒的集体奋斗史,倒不如说是孙悟空的个人成长悲剧史。他生活在独裁统治的社会底层,要想改变自己和猴子猴孙的社会地位......
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刘改明 摘 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摘要:《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写"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塑造较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 论述......
浅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摘要:《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