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2_土地经济学第二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36: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土地经济学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地经济学第二章”。

我国土地承包制的弊端及改革方向

摘要:我国目前的特点承包制,土地承包期过短,土地调整过于频繁,土地流转停滞不前,已彰显出明显的弊端。解决的办法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制,适当延长承包期,实行土地的“三权”分离,按照市场方式流转土地。下面就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改革方向展开论述。

关键字:土地承包制、问题、对策现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承包法本身的问题。一是农村添丁减员后无法调整土地;二是对承包土地的继承没有明确规定;三是对弃耕抛荒行为处理的规定不一致;四是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成员资格认定标准等。

1.2土地承包工作中的问题。一是个别地方没有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工作,如:天台、五宝等乡镇因“7·8”洪灾损毁了全部土地承包资料,没有及时补充完善,至今没有换发土地证。二是个别地方二轮土地承包程序不完善,没有制定承包方案,没有召开群众会议,没有通知外出人员回家换证等。三是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四是登记承包土地台帐时没有核对第一轮土地承包资料,地块名称、面积等根据承包方口头自报填写。五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办证程序不合法(主要是外出人员的土地没经过本人书面同意而填入别人的土地证),填写不规范(漏填共有人,错填地块,地块填写不全或不填写等),管理混乱。

1.3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一是自由流转普遍,即村民与村民之间私自进行转包、转让、互换,不报发包方备案。二是流转合同不规范,甚至不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只有口头约定。三是随其他买卖物流转、搭让土地,如土主乡三村村民桂贞安因滑坡迁入一村并购买一村村民杨兵的房屋,杨兵将自家承包地搭让给桂贞安,6年后又强烈要求收回,形成纠纷。四是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这些现象是形成土地纠纷的主要根源。

2、现行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完善对策

2.1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央的一贯政策。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贯政策。早在1984年中央就提出了允许农村承包土地转包,后来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并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流转政策上升为法律,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又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这些规定。应该讲,《决定》中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论述与已经形成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政策精神是一致的,保持了这方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有些人说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是第二次土地革命,这种说法很不妥当,因为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央的一贯政策,并不是三中全会才提出来的。

2.2完整准确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保持流转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各地的流转经验,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一是允许农民依法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二是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确保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确保流转规范有序;通过服务,创造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必须明确,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都应由农民自己做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放活而不放任。要防止和纠正有的地方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强行组织流转的错误做法。

2.3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自愿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建立流转服务组织和网络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不断优化流转市场环境;以逐步依法建立纠纷仲裁体系为依托,不断健全纠纷调处机制,确保流转纠纷及时化解。

2.4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土地流转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认真研究我国怎样在家庭承包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我国在小规模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肯定要探索自己的路子,照搬国外的经验行不通。我们面临的难题肯定比许多国家要大得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要搞集约化,但不是简单的土地集中化。国际上既有依靠扩大土地规模来实现现代化的欧美模式,也有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东亚模式。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农民比重大,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大量转移,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靠集中和扩大土地规模来发展现代农业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不现实的。立足国情,正确的思路应当是: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通过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应着力探索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合和服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路子。应当看到,通过土地流转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速度、范围和规模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发展土地集中式规模经营的速度、规模、范围也是有限的。不能一讲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就必须实行土地集中,就要去推动流转。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经营的规模、速度,违背农民的意愿强行推动土地流转。任何时候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强行集中土地搞规模经营,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按照三中全会指明的广义的土地规模经营的方向,通过积极发展农户的联合和合作,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体系,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1] 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中国农村经济[J].2003,(10):16.[2] 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浙江大学学报[J].2004,(3):27.[3] 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4:599.[4] 刘春茂.中国民法学:财产继承[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9:99-101.[5] 李凤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完善研究[M].中国土地科学.1999,(7):9-12.[6] 张铉杓.当代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山东经济[J].2004,(3):101.

土地经济学1

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

土地经济学实习

实验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状调查实验目的:通过调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农村目前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发现并在报告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土地经济学答案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C)而讲的。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C)为基础。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3.把......

土地经济学课堂演讲稿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一、基本概念讲到土地集约利用,首先要知道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1(地理学)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

土地经济学ppt总结

第一章 导论一、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二、土地的特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

下载土地经济学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经济学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